淘汰4S店?別玩輸不起的游戲
面對一些質疑,“4S”仍將是中國汽車銷售的最適合模式,以其他模式來代替,將會帶來不可想象的后果,玩的是一場輸不起的游戲。
4S店投入大、分布廣,一般都在千萬元以上,動輒數千萬;幾乎每個省都在百家以上,精略算一下,“押”在4S店上的全部資金,少說有幾百億,從業人員有幾十萬,幾乎成了一個新興的行業。
4S店“上”行“下”達,身處市場的最前沿,對宣傳品牌形象、強化品牌認可、豐富品牌內涵等,皆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4S店給人一種誠信、踏實的感覺,事實上大多店也確實如此,這是汽車銷售必備的;4S店環境高雅,買車也好、修車也好,消費者需要舒適的感覺……總之,經過十多年的磨礪和驗證,4S模式是可行的,也是適合的。巨大的投入和付出,即使當初的路是錯的,也只能將錯就錯地走下去。時下的模式已成定勢,硬性的改變,代價太大,將會帶來難撫的創傷,況且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方式。
當然,由于投入大,消費者買車、修車,無形之中增加了成本,這是人們對其詬議之一,不過,4S店賣的畢竟是車,而不是花生、瓜子這類的小食品,所增加的成本和整體花銷比,比例并不大,況且,賣花生、瓜子之類的商場、超市,也要挖空心思裝飾一番,也要往寸土寸金的鬧市區擠。死板、功能虛……是對4S店另外一些詬議,坦白講,任何一種銷售模式,都不會適應所有的人,“虛”的服務,也許正是一部分消費者所看重的。有人認為:在金融危機、前途未卜的大背景下,現有的數目太多,千萬別再“燒”錢了,這話也有道理。
對4S店的質疑和詬議,正是對其發展升級的近切需求。
4S店面臨著向5S和3S的轉變,不是路到盡頭,而是剛剛踏上光芒四射的前程。為何轉向5S,為了豐富各項功能,更適合消費者日益苛刻的需求;為何又轉向3S,不是降“級”,而是以現有的4S店為重心,增加幅射的衛星店,既降低成本,又達到了量的需求,還可彌補現有4S模式的不足之處。
也許有一天,4S店不叫4S了,但是,其核心的功能、業務不會發生轉變,除非汽車本身脫胎換骨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