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徐慧群:愿望變成現實的那一刻
讓員工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讓員工看到希望,當員工們的希望得到滿足,愿望變成現實的那一刻,他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他們自己的幸福。
18年前,當聯華在曲陽地區開出上海第一家超市的時候,那種顧客需要排隊分批進場購物的盛況,曾經令無數的零售人驚訝和興奮。新型的商業零售模式所帶給人們的,除了新奇,還有滿足和幸福。
18年后的今天,中國的零售業在外資零售商的圍追堵截中,艱難地成長起來了;而在夾縫中成長起來的零售業,也慢慢失去了最初的那種新奇和興奮感,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抱怨。老板們抱怨成本越來越高,生意越來越難做;供應商抱怨零售要錢的名目越來越多,手段越來越狠;管理者抱怨壓力越來越大,工作越來越累;員工們抱怨公司越做越大,員工越來越窮……
迫于低成本運作的要求,零售業員工的付出和收入是不成正比的,這是零售人的痛苦所在。飽受委屈的服務人員很自然地會把自己的壓抑和疲憊,以怠慢顧客的方式轉嫁給他的服務對象,于是導致了零售服務口碑的日益下降,這是零售業的痛苦所在。
其實,企業何嘗不想讓員工工作得快樂一些,生活得幸福一點。但是,無序的競爭環境讓企業的負擔越來越重,生存越來越難,甚至常常處于生與死的邊緣。在痛苦中生存還是在快樂中死去?答案無疑是明擺著的,因為求生是人的天性和本能。那么,在今天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選擇了生存,也就是選擇了痛苦。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做“活在當下”。零售業的“當下”是什么?就是每天都在艱難中掙扎、在痛苦中求生。
那么,零售人還有幸福嗎?這里,我們不得不先討論一下幸福的定義。什么是幸福?記得在電影《求求你表揚我》中,男主人公楊紅旗對幸福有這樣一段詮釋,他對晚報記者說: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拿著一個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他穿著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初聽起來,這樣的理解未免有點幼稚和單純,但細細想來,卻發現他道出了幸福的真諦。其實,對大多數人而言,幸福就是一種感受,一種當自己的希望得到滿足、愿望變成現實時的快樂感受。在你餓了的時候,你得到了一個包子,那時候的你就是幸福的。多么簡單!
雖然當下的零售業是痛苦的,但當下的零售人未必就沒有幸福。如果企業的管理者能讓員工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讓員工看到希望,并以“把員工的希望變成現實”為己任,那么當員工們的希望得到滿足,愿望變成現實的那一刻,他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他們自己的幸福。
(作者:徐慧群,聯華超市人力資源總部部長。 來源:聯商網《店長》3周年刊·人力資源特刊。 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