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職院經貿學院院長談本土超市創新
浙江商職院經貿學院院長、教授 孫瑋琳
杭州到2009、2010年即將開設的大中型超市將達到32家,2011年每家超市將面對10萬名消費者。當下同質化競爭——價格競爭激烈,這必將導致惡性循環,從而引發效益下降。因此超市經營者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店長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本土超市老板,一類是前幾年發達起來的商家,面對當下不景氣的環境開始發呆;第二類,失去斗志,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但形似一朵即將枯萎的鮮花;第三類,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處于瓶頸狀態,然后轉向其他行業的發展;第四類,一心想把超市做大,為了是將其賣掉,忽略了內部的管理;第五類,把超市當做事業來經營。
老板有很多種,他有很多選擇,而店長只有一種選擇,發展自身,拓展職業前景。從今后來看,店長這個職位依舊是緊缺型崗位,但最缺乏的是高素質型店長。因此我們店長最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是學習力和創新力。
店長不僅僅是門店的管理者更應該是連鎖業發展的探索者。當下,研究型的店長也很多,但多數還是屬于“老黃牛”類型,缺乏對日常工作的研究和總結。店長只有看清前面的路才能帶領門店更好的發展,這對個人的職業生涯也有好處,在職期間要忠誠,但也不放棄更好的發展機會。
什么樣的經營模式才適合自己企業,這值得我們本土超市、經營業者好好深思。
今后我們超市的發展可能就是兩個極端,一是便利店,另一個是大型的商業中心,我們目前的業態還沒有像臺灣地區那么成熟,但他們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研究。我記得在80年代末期的上海,兩家位置相近的百貨店完全屬于復制型,到了90年代難以避免倒閉或者轉行的命運。
本土的超市多半為面積在2、300㎡到4、500㎡,通常是大賣場的微縮版。同質化競爭必將引發競爭,這類競爭無法與大企業相抗衡。我可應該學習國際性超市的經營做法,版絕對不能照搬照抄。
在經營戰略中我們應該好好考慮取舍問題,有時候懂得舍棄加往往更加困難。我們的管理方式和對策沒有對與錯,只有合適或者不合適的。
其次是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這是每一個企業必須研究的課題。目前在浙江的本土超市中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家具備核心競爭力,沒有真正的忠誠度可言。缺乏品牌忠誠度和價格敏感度的我就是現實民眾的寫照,我們企業應該怎么辦?除了銷售超市購物卡之外還有什么好措施?我們要關注那些沒有持購物卡的消費群——那些付現金的人群,店長應該好好研究這類人群為何選擇到自己店里購物,因為他們很可能正是門店的目標消費群,他們的需求是什么?他們有什么要求?他們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
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
▲主力商品競爭能力
▲暢銷商品的開發能力
▲整體的營銷能力
▲成本的控制能力
第三個問題,隨著本土化超市的擴張,如何讓超市規范化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相互不沖突。系統流程與制度相當重要,是超市運營的基礎。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很多企業從頭到尾都貫徹“罰款制度”,如果一直這樣管理,企業將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大潤發可以說是本土化經營的對照,它是山寨版的家樂福。思考我們在制定制度的過程中是否有太多的主觀意識?我們有很多小企業都把員工當成“小偷”來管制,這是相當低級的管理方式,曾在上上世紀的國美市場中出現。
不合理的制度會嚴重影響員工的積極性,因此制度必須是人性化的,起初本土超市最缺乏制度化,而現在則走向另一個極端,缺乏人性化。
另一點是超市的盈利模式問題,現在超市的盈利很多都不在商品銷售上,而通過出租、通道費等等,失去了超市最根本的競爭。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導致小企業破產、倒閉。我們需要研究并尋找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產品
(聯商網現場報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