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性感唇印:“浙里”
“浙里”的蜜汁火方端上來是氣勢很足的籠屜一只,至于味道,說不好的人是對肉有偏見!
就是“浙里”
據說風水和名字一樣好的巨富大廈,立在巨鹿路與富民路路口多年,周圍上海各色口味的餐廳林立,好像江湖PK之地,沒有一兩把刷子還真是難以立足。
“南麓·浙里”主打杭幫菜與本幫菜的融合,可依我看,他們還擅長Art Deco風裝飾!乘一部讓人無法恭維的大樓電梯到2樓,門一開,毫不夸張,一片黑暗,領位的服務生殷勤地為你拉開黑色天鵝絨帷幔,先入眼的是巨型燭臺吊燈,從天花板垂向地面,靠墻壁的是清一色的復古雙人沙發,大堂正中是一只中式長臺,長臺上一夜夜盛宴來不及鏟去的蠟燭油堆成了山。坐定下來,你會發現身后不是油畫,就是擺滿藝術收藏品的隔板,桌上放的不是見慣的中式茶盅,而是英式的茶具!但這一切沒有給人裝腔作勢的感覺。還好大家都在用筷子,也沒有人撇倫敦音,只當是穿越去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吃頓飯。“浙里”的老板說,他希望大家能感覺自己是去人家里吃飯,只是這是個大戶人家!
上海菜被稱為“本幫”,上海是海納百川之城,各地人帶來了各自的口味,“本幫”也可以理解為以本地口味為標準,改良的各地菜式集合。所以本幫菜有“金必多濃湯”這樣的“番菜”也毫不稀奇。杭幫菜更是“本幫”的一個重要來源。“浙里”的菜單沒有圖片,菜名大都直白,一圈看下來,糖醋小排、俄式色拉、濃湯干絲都很親切。而“濃湯”也是“浙里”的一個特色,別家濃湯用的高湯,他家堅持用的是頂湯(配料與高湯一致,但濃度是高湯的二三倍),至于你喜歡湯里是干絲、桂魚還是象鼻蚌,完全“主隨客便”。
在“浙里”吃飯,看家的幾個菜一定要試,冷盤里的老汪蝦油拼盤完全是上海糟缽斗的升級版,很“重口味”,有食客夸張地表示,最好配一碗“泡飯”。本幫餐廳食肉,無二的選擇是紅燒肉,“浙里”則提供了蜜汁火方作為備胎,端上來是氣勢很足的籠屜一只,至于味道,說不愛的人是對肉有偏見!而老板是金華人,你說他會不會選火腿呢?初夏時節,大部分人選擇吃得清淡,“拌茼蒿”和“童子毛豆”是我的個人推薦,前者完全是應景又涼心,后者,考驗廚師火功和誠意的菜,雞塊不能老,毛豆則要挑過,粒粒飽滿!
(南都周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