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銀員速記卡號和密碼 千元消費卡被清零
只要記住卡號和密碼,就能馬上將卡上的資金轉移至自己的卡上,用于消費。昨天,閔行區法院以盜竊罪,判處超市收銀員龔某拘役半年,緩刑半年,并處罰金2000元。作為一名超市營業員,龔某竟然趁工作之便,通過記錄卡號和記憶密碼的手法,短時間內將5位顧客聯華OK卡上的3000多元轉入自己的卡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類似由消費卡引發的案件已經發生過多起。由于消費卡一般不設密碼,或者密碼完全暴露在卡上,很容易就被旁人看見,這直接威脅到卡內資金的安全。對此,警方提醒,顧客持卡消費時要注意隱私保護,而發卡方也應加大監管力度。
【案件回放】收銀員練習速記為轉賬
今年年初,家住閔行區的龔敏(化名)在鑫都路上的家得利超市內覓得一份收銀員的工作。由于在結賬時可以使用各種消費卡,不少顧客都會選擇用卡來結賬。業務熟練后,龔敏發現,不少顧客為了避免麻煩,會直接讓龔敏代為輸入密碼,由于這些卡的密碼就顯示在卡面上,一眼就能看見。龔敏發覺,這樣是有漏洞的,同時掌握卡號和密碼,只需在該卡的官方網站上進行轉賬,就能直接套得卡中的錢款。
發現這一漏洞后,龔敏特別留意去記卡號,以練習自己的速記能力。2010年4月3日,龔敏和往常一樣,忙碌地為顧客結賬。在練習了一段時間速記后,龔敏覺得已得心應手,決定對卡內余額較大的顧客下手。
很快,目標出現了,顧客黃女士表示,自己要用聯華OK結賬,龔敏接過黃女士遞來的卡,熟練地完成了刷卡步驟:“密碼多少? ”黃女士說:“就是卡上的原始密碼,你幫著按一下吧。 ”龔敏一邊輸入,一邊記下了密碼和卡號,并在黃女士離開后,立刻將卡號和密碼記錄下來。回到家中,取得卡號和密碼的龔敏,在聯華OK會員卡官方網站進行網上轉賬,將黃女士卡內余額l034.89元盡數轉入自己在網上注冊的虛擬賬戶。
黃女士再次消費時,發現自己卡中顯示金額為零。于是,黃女士報警,由于她手中有在家得利超市購物的憑證,最后接觸卡的龔敏自然成了被懷疑的對象。
事后,警方將龔敏帶走調查。今年6月12日,龔敏經公安機關詢問,如實交代了轉移卡內資金的整個過程。原來,從今年3月29日至5月26日這段時間里,龔敏利用收銀的工作之便,采用相同的手法,共5次竊得顧客的聯華OK卡號和密碼,將3000多元轉入自己的虛擬卡中,用于個人購物消費。
審理中,龔敏退賠了上述全部贓款。不過由于龔敏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經過閔行法院的開庭審理,認為龔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由于龔敏有自首情節,依法可以從輕處罰。
【記者調查】使用消費卡顧客不避人
曾幾何時,消費卡飛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所里,顧客們習慣使用消費卡。然而,顧客麻痹大意,發卡機構的轉賬設置不合理,都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在天通庵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里,一名中年女子推著載滿物品的手推車走向收銀臺。收銀員一件件掃描之后報價:“497.64元。 ”女子聞言,從拎包里拿出一張OK卡遞過去。
收銀員用機器掃描了OK卡,并要求顧客輸入密碼。女子接過卡片,翻過來照著背面的密碼輸入。錢款付掉之后,又很隨意地在清單上畫了兩筆。簽字之后,收銀員既沒有確認姓名,也沒有核對信息,該筆交易完結。在整個交易過程中,該顧客絲毫沒有回避收銀員和后面顧客的意思。
同樣的情況在多家超市都有出現。大多數消費卡都只有10位卡號和6位密碼,有時甚至只需要輸入4位密碼就可以。 “卡在我自己手中,里面的錢怎么會流失出去? ”雖然很多消費卡的卡號和密碼都印在一起,但有些顧客從來沒有想過要修改密碼。
某大型超市團購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今消費卡已非常普及,超市、各大家電賣場、餐廳、浴場等都可使用消費卡。這種消費卡不記名、不掛失,一旦售出,后果自負。
【提醒】持卡消費要有安全意識
“事實上,消費卡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一種營銷手段,國外企業也同樣使用。但是,由于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使得這種手段面臨著同樣大的風險。 ”警方提醒說,顧客在持卡的時候,要增強消費密碼,以及卡上轉賬認證碼的保護意識。同時也建議發卡中心,加強一切安全措施的監管,比如采取一些短信的提示,能夠幫助消費者及時發現一些賬戶的變動情況,防止卡內的金額被非法轉走。
(新聞晚報 程怡 周柏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