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店瞄準中國 “安全”為賣點
日本各大便利店大力開拓中國市場,圖為今年7月在重慶市新開張的羅森便利店。(共同社)
提起便利店,大家可能會首先想到日本。在日本,便利店隨處可見。便利店英文簡稱CVS(convenience store),起源于美國,而發展成熟在日本。1927年美國南方公司首創便利店原型,1948年將店名定為“7-11”(Seven eleven)。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與美國簽定特許協議;1974年5月,東京豐洲7-11(Seven eleven)推出1號店。至今,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便利店最多的國家。
便利店在日本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大型的連鎖便利店紛紛瞄準了海外市場,而中國市場則是首當其沖。
來自日本共同社9月5日的消息,日本各大便利店紛紛加大力度開拓中國市場。在上海等部分大城市,當地的便利店公司也迅速成長壯大,競爭日趨白熱化。日本商家導入最先進的衛生管理系統,欲以“安全”為賣點吸引消費者。
日本水準
下午3點,一輛具有冷藏功能的卡車停在重慶市的一家羅森(LAWSON)便利店前。店員迅速將運貨車里的飯團和便當排列在保持在10度左右的貨架上。羅森繼上海325家店鋪后于7月在重慶開設了1號店。便當制作工廠導入了和日本同一水準的衛生管理系統,及低溫送貨和銷售系統。社長新浪剛史在當地召開記者會時強調:“希望讓消費者買到安全又放心的商品。”
由于近年來中國相繼發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蔬菜殘留農藥中毒事件等,以年輕人為中心的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逐漸提高。羅森將是否能抓住年輕人的心作為中國業務成功與否的關鍵。
重慶市官員稱,羅森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很高的技術,對他們進駐重慶市場表示歡迎。來購物的26歲女性也笑容滿面地表示:“衛生、放心,所以經常過來買東西。”
競爭激化
在上海,除了羅森外,還有“全家”(FamilyMart)332家,“7-11”(Seven eleven)37家。再加上本土的“好德”,“快客”等,便利店總數超過4200家。有些繁華街區每隔數十米就有一家便利店,業界人士表示:“今后店鋪競爭必會導致優勝劣汰。”
相對中國國內便利店將雜志、香煙等商品當成賣點,日系便利店銷售便當、關東煮等食品與之抗衡。
日系便利店最重視的便是“安全”。“全家”專門在銷售關東煮的容器上配置了塑料蓋子,店員還戴著口罩,衛生管理措施甚至超過日本。7-11(Seven eleven)的中國網站上也大力宣傳稱“保證安全和新鮮”。
走在最前列
日本各大便利店因其國內少子老齡化影響市場萎縮,為尋求有限的發展機遇紛紛進軍中國市場。
某便利店相關人士表示:“擁有高食品安全技術的日本企業,必須一直走在最前列。”并嚴厲指出:“低水平的店鋪運營方式很快就會被當地企業效仿,幾年后日本企業就會落得敗退命運。”
(環球網 王歡)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