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店:要么轉行,要么連鎖
區域連鎖的局面已經形成,例如淮南“千姿”、阜陽“小米”、淮北“今日”,渦陽“美潔”等。
多年的沉淀與經營使得他們成為安徽本土的佼佼者,而資本的累積則為他們的連鎖打下厚實的基礎。在“由上而下”從縣城到鄉鎮的區域連鎖發展帶來的成就時,“由上再上”的跨區域連鎖則成為他們當下發展的瓶頸。筆者認為,品牌結構和資本實力是制約跨區域連鎖的重要原因。仔細研究他們的品牌結構,不難看出加盟或代理國內知名品牌與國外品牌占據重要位置,如國內自然堂、鉑萊雅、美膚寶,國外夢妝、資生堂、DHC等,而我們知道跨區域復制這些品牌很不現實,因為每個區域有著各自的代理商。再看看自有品牌,幾乎為零,也就不難看出,為何只能由上而下的發展鄉鎮,而不能發展其他縣城。如果只是停留在區域的加盟與代理,不發展自有品牌和獨立代理品牌就很難跨區連鎖!
外省連鎖
日化知名連鎖“南京百分百”入住安徽時的表現十分突出,但近兩年的市場卻呈下滑趨勢。筆者了解到,反對加盟者加盟其他品牌是其主要原因,而位入其列的“上海韓束妝業”卻表現不俗,成活率明顯高出很多,在走訪韓束妝業時,除了外表光鮮亮麗,品牌結構的放寬加入其它知名品類是其一大亮點。如出一轍的還有湖南“天姿日化”。而雅芳在中國的失意也是背離本土消費的不同。筆者認為跨區域連鎖企業應當有的放矢,尊重市場,保留自有品牌的同時,融入新品牌在產品結構上滿足當地消費者。
連鎖大佬緩緩到來
在安徽的地級市,屈臣氏已經到來。如淮南、阜陽等,未來,隨著屈臣氏定下的擴張計劃,下沉縣城只是時間問題。而位于安徽的區域連鎖的利益將重新分配。當然這只是一個屈臣氏。
單店VS連鎖
單店的店主說:要不轉行,要不連鎖
安徽蒙城的化妝品市場競爭尤為激烈,當一個“寶潔日化”就開了6家,當地的店主抱怨說:再這樣下去,自己只能轉行做別的。而剛剛關閉的“天姿”、“采樂”也是這一論據的最好說明,“孔雀宮”在當地是第一批做日化的,據其反映,去年在他對面開的150平方的店,也就在前一個月關門謝客,“自己如果不是做了個伯萊雅,有點盼頭,恐怕早就不干這一行了”見筆者詢問,其無奈說到。而剛從電器行業轉到日化的李老板卻信心的表示,堅持就是勝利。他告訴筆者,這是成功的一個定論。雖然自己說不上為什么?
在界首,迫于競爭壓力,做了十三年單店的“藍夢日化”李健康已經加快步入連鎖的腳步,李健康認為,現如今,要不轉行,要不連鎖。而剛剛開了一個新店的“天姿”,也十分認同。他們在談論連鎖的好處時,認為連鎖是為了尋求與知名品牌的對接和打造區域影響力。當然在產品正常供貨的折扣上,連鎖與單店也是不同的。“說白了,擴大影響力,賺更多的錢。”李健康說。單店加速邁入連鎖已經成為安徽日化市場的事實。
單店VS連鎖
從單店現有品牌結構上來看,與連鎖相似度極高。只不過連鎖賣的是名品,單店賣的是品牌,在競爭上不占優勢。這種正面的競爭無疑不利于單店的發展。一定時候,單店充當綠葉沒有了市場份額的滋養,終結也會枯萎。筆者認為,單店邁入連鎖者畢竟不多,要真正與連鎖抗衡,差異化經營尤為重要,在屈臣氏與千色的競爭中,就不難理解。遺憾的是沒有店家愿意這樣去做,究其緣由與店家的經驗心態有關聯。大家都拼命的接牌子,只要認為還可以的,就接下來,完全沒有考慮消費者需求。
后記:肖玉祥在《行業新周期來了》一文中表示:產業鏈決定競爭力,筆者深表認同,連鎖的產業競爭單店是無法企及的,單店何去何從?要不連鎖?要不轉行?歡迎您給出探討。
(作者:包強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