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回應“暴利門”:利潤并不比美國高
近期備受市場關注的“暴利門”事件,將一向以專注品質著稱的星巴克推至輿論中心。
昨日(10月22日),星巴克集團總部在給記者的回復郵件中表示,星巴克在中國的利潤并不比美國高。星巴克的定價是基于對各種原料設備、基礎建設投入、物流運輸、員工薪酬福利、租金及匯率等各種運營成本的綜合考慮。
面對市場上眾多的咖啡品牌,為何中國顧客愿意多掏錢喝杯星巴克?上海交大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余明陽向記者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星巴克的品牌溢價有關。
但他同時也表示,此次輿論風波對星巴克是一種警示,提醒其在注重自身經營外,不要忽視對公共關系的處理。
消費者愿為品牌溢價買單
昨日,星巴克集團總部通過郵件向記者表示,其定價是基于對各種原料設備、基礎建設投入、物流運輸、員工薪酬福利、租金及匯率等各種運營成本的綜合考慮。此外,成本也是動態變化的。
當被問及是否愿意降低售價時,星巴克方面沒有給予直接回應,而是回復稱,“星巴克在每個市場都始終采取一個長期的定價策略,并且是根據不同產品及不同市場的具體情況來評估、制定和調整的。”
那么,星巴克的售價是否符合其品牌定位呢?
品牌研究專家余明陽向記者表示,中國消費者愿意為星巴克多花錢,除了物質層面的因素外,精神層面的影響也較大。
“這種精神層面的因素具體指的是品牌溢價。”余明陽進一步談道,“星巴克品牌的核心價值在于傳播體驗文化,比如不允許室內抽煙、員工間英文交流、在店鋪里放置各種DIY物件等,整體而言,提供了一種城市客廳的體驗。”
中國市場盈利并未超越美國
為了糾正 “對于星巴克而言,中國是一個相對低成本市場”的觀點,星巴克集團總裁卡爾弗稱,就同店的投資和人力成本而言,“(中國)接近星巴克在美國的水平。”他表示,“事實上,在中國市場賺的錢并不比美國多。”
但星巴克方面拒絕向記者透露其在中國區的盈利狀況,理由是星巴克無法提供單一市場的數據。
記者留意到,在星巴克歷次披露的財報中,中國及亞太區都是合并出現的,中國市場的業績并沒有被單獨剝離出來。
盡管無法提供具體數字,但星巴克方面稱,“我們可以透露的是:和美國市場相比,中國市場尚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在此階段有很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因而我們在中國的利潤并不比美國高。”
對于此次輿論風波,余明陽提醒道:“包括之前的 "入駐故宮事件"在內,對星巴克都是一種警示。除注重自身經營外,企業也需重視對公共關系的處理,要試著尊重當地的習俗。”
股價反創歷史新高
截至周一(美國東部時間10月21日16時)美股收盤,身陷“暴利門”的星巴克股價逆勢上漲0.19%,收盤報79.46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出華爾街依然看好該公司前景。
記者留意到,自2009年以來,星巴克股價持續攀升,2012年受英國分公司“逃稅門”事件影響,股價曾出現明顯波動,后震蕩向上。
星巴克預計,明年中國很可能成為公司在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該公司表示,計劃到2015年將在中國內地門店數量擴張至1500家。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孫宇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