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推類微信產品“云信” 是模式連接工具
微信身后的隊伍逐漸龐大,易信、來往,還有一個叫“云信”。
“云信是蘇寧云商模式的連接工具。”昨日,蘇寧云商總裁金明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蘇寧“一體兩翼”的互聯網路線圖中,兩翼分別是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以及開放平臺;兩翼之間如何完美結合?作為一款社交工具,“云信”天然具有較好的融合連接性,將實現多方點對點的溝通。
隨著眾多類微信產品的涌現,幾乎可以預見,IM領域的戰火未來將愈演愈烈。或卡位布局,或打通產業鏈,也許初衷并不相同,但后來者的終極目標都在覬覦微信先期搶占的龐大“地盤兒”。
前有微信的競爭壁壘,后來者究竟能否與其“分庭抗禮”,還是只是“曇花一現”?一切尚待時間檢驗。
按照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的觀點,不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主要信息、商務、關系3個維度;按此劃分:網易處于信息維度,蘇寧和阿里處于商務維度,而騰訊則處于關系維度。
在IBM資深戰略分析師王祺看來,蘇寧已經向互聯網零售企業徹底轉型,在移動浪潮下,“補課”社交工具是必然之舉:在當今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下,只生產內容,或只提供服務,而沒有用戶沉淀、用戶關系來產生內容分發,以及深度數據挖掘、精準營銷,對于自身的發展是較為不利的。
根據云信項目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的信息,“云信”從研發到推出1.0版本,僅用時1個多月;并在開發過程中使用了“秘密武器”——即將在11月正式揭幕的蘇寧硅谷研究院。
然而,在移動社交平臺領域,微信維持“一家獨大”的局面已久。根據騰訊2013Q2財報:微信與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2.358億。
“互聯網是無邊界的行業,壟斷是它的一個屬性。”王祺分析認為,微信的最大優勢在于騰訊天然的社交屬性,其在早期已經培育起龐大的用戶池,能夠迅速地把QQ關系遷移到一個新的社交產品上,從而形成競爭壁壘;而后來者們更多的是在渠道上采取激進的措施,并沒有用戶核心需求上的創新。
前述蘇寧云信產品經理則向記者坦言,雖然已經具備社交工具的必備功能,但云信暫時不會進入IM工具的競爭紅海,“我們現在沒有想過和微信正面競爭,本身的產品定位不同。”
(第一財經日報 黃遠 王心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