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東表露決心:蘇寧轉型不成功 我不退休
蘇寧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在2010年,它曾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第61位。同時,它還是一家巨無霸公司,背負超過1600多家線下店面,員工數超過18萬人。說蘇寧是互聯網公司,龐大數量實體門店的存在讓“互聯網”三個字不堪重負;說它是傳統企業,2013年,在最熱的互聯網概念,蘇寧幾乎沾了個遍,甚至在美國硅谷啟動了首個海外研究院。去年年初,“蘇寧電器”換了個響亮的名頭“蘇寧云商”,鋪開一張“云圖”全面應對電子商務和云計算時代的挑戰。
這次換名被業界公認是一出金蟬脫殼的好戲。不過,“新公司”蘇寧云商2013年度的財報卻并不好看。繼2012年凈利潤同比下跌44.37%之后,2013年凈利潤又同步下跌86.32%,凈利潤總額也從2012年的26.76億元跌到了3.66億元。旗下蘇寧易購在營收方面,去年后兩個季度不增反降。有去年后兩個季度的“蓄能”,進入2014年,蘇寧的股價一度跌停。“這次戰略轉型是對的,雖然從結果來說并不好。”在公司并不被看好的大環境下,蘇寧副總裁孫為民的這句話被媒體過度解讀,各界蜂擁而起唱衰蘇寧,一片“蘇寧轉型失敗”之聲不絕于耳。“蘇寧,不作死就不會死!”、“孫為民:反思蘇寧做互聯網的那些失敗”等等若干這樣標題的文章看得觀眾心潮澎湃,仿佛蘇寧一夜之間已經破產倒閉,人間蒸發。
最近不少朋友問我,蘇寧真的轉型失敗了嗎?
當然,蘇寧不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留下了許多失落的影子。如果要混淆傳統企業的轉型和互聯網企業的創新,“蘇寧轉型”不失是一個墊腳的好案例。不過,陳叔覺得,現在談蘇寧轉型失敗還為時尚早,“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型企業的轉型只有階段性的失利,沒有絕對的失敗,絕對的轉型失敗將把一個企業拖入萬劫不復之地,而蘇寧遠不至于此。事實上,蘇寧CEO張近東曾喂其團隊吃下定心丸,“蘇寧轉型不成功,我就不退休”。個人認為,待張近東退休那天,再對蘇寧轉型是否失敗蓋棺定論為時未晚。
換個角度思考,問蘇寧是否轉型失敗了,要看它有沒有具備了再成功的條件,而不要只關注蘇寧前段現在怎么樣了。
從時間上來講,2013年只是蘇寧戰略轉型落地的準備階段,牽手快銷品牌Lindex進軍時尚產業、控股PPTV發力內容商品、申請國際快遞牌照為國際業務鋪路、獲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沖刺中國最大虛擬運營商、成立物流公司向第三方開放。甚至,今年2月份,蘇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獲批成立。業界把蘇寧形容成一個“不務正業“的互聯網游民,但這個游民手中卻握著一大把好棋。有分析人士就稱,蘇寧大動作不斷的背后,有大布局的思考,是蘇寧硬實力的積蓄,在下一輪“電商”競賽中將發揮大作用。
當然,拋開這些與蘇寧主題零售業務相去較遠的布局不說,其實蘇寧還是有空間的,“只要它線下網店不倒,甚至是把它們搞成“倉儲"就夠跟京東拼了。”當陳叔把“蘇寧還能走多久這樣一個問題”扔在一個業內好朋友面前時,他回答如是。“如果蘇寧現在開始能像京東那樣把管理體系做好,蘇寧不一定會輸,甚至可能反超京東。”這個朋友強調,京東厲害的地方,在于能把一個物流的直營渠道經營那么好,例如現在每一個京東直營快遞人員都配備GPS定位器材,用戶可以在電腦上查看包裹送到哪里了。“而蘇寧全國上千家門店,線下優勢明顯。”,他補充道。事實上,打通線上線下的O2O模式被越來越多的證實是大勢所趨,陳叔以為,只店鋪數量沒有大幅度減少,線下的上前家門店將會從蘇寧的轉型包袱演變成其最好的翻盤籌碼。
“電子商務的發展要由零售企業自己主導,而不是由電商服務商主宰,電子商務是實體經濟不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主導實體經濟必然導致泡沫經濟。”張近東的這句話解釋了他當初為什么不學京東那樣“壯士斷臂”,砍掉線下業務的原因。不難理解,比如倉儲、物流,和重要廠家的合同等,在后電商時代都將成為傳統企業絕地反擊的利器。而蘇寧在這個方面的優勢正是許多企業望塵莫及的。事實上,據消息人士透露,蘇寧在線下的布局一直沒有停止過,目前,蘇寧正在加速4個全國性倉儲中心和干線樞紐的建設,分布在廣州、南京、北京、成都四地,這四個基地將主要起到倉儲和系統管理的作用。而5年前布局的未來店計劃,即包括線上線下同價、物流共通共融、平臺大數據管理,也讓未來的蘇寧云商有了真正落地的基礎。
當然,中國的零售從線下為主變成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模式還需要幾年時間。“目前O2O的競爭遠遠沒有結束,甚至連開始都沒有開始,蘇寧沒有給自己留后路,我們全力以赴,順勢而為。”在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張近東再次表露決心。
(百度百家 陳叔)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