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大廈、中都百貨、美甲店看實體店體驗
聯商網特約評論:有人說,實體店進店成本越來越高,比如停車難、試衣煩,可一些高端百貨在目標顧客的心中卻有宗教般的吸引力,跟普陀山的廣告詞一個句式“想到了就去杭州大廈”,它經營顧客高期待。
杭州中都百貨關門,一時嘩然,它的東西其實夠便宜,中都慶春店的客單比馬路對面大賣場世紀聯華慶春店百貨樓層的低多了。一家四線城市臨平起家的百貨公司,幾年前借著公司地產擴張腳步在浙江省城杭州開了店。很多記者朋友問我怎么看中都事件,我笑說這大概不是中國百貨業的問題,即使在他們集團內部,也不過是被楊老板的地產資金鏈斷裂給拖累了,所以沒什么好說的。中都一直誤會了百貨和“屌絲逆襲”。
商業在小而美的時候會讓人覺得親切,路邊小店如美甲店。我去過一家韓式美甲店,發現她們經營的是女人們的愛美之心,坐者指尖風情,陪者賓至如歸。這樣的店,像一家香水圖書館連鎖店的味道,斑斕多彩,窮盡香水之能事。
在中國連鎖業,杭州大廈購物城曾以多年單店銷冠和歷來連鎖發展不利備受關注,而同城小中都卻曾連鎖三店,那家不知名的美甲店則剛從A街搬到B巷。由此足見,銷售終端的商場、品牌專柜、服飾等商品、店員服務才是影響顧客購買的核心要素,也是商業繁榮的根本,顧客根本沒有興趣、時間去關注那些產經記者和聯商網友漸漸樂道的零售那些事。
古語云“治大國若烹小鮮”,想必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商場老總光想著我地大物博面積十萬平米數百供應商頻頻來訪,無非多一些幸福的幻覺和不必要的麻煩。
商城老板和管理層、店員,心里、眼里只有顧客,只有購物體驗,設身處地變成來店顧客的時候,一家商場乃至連鎖公司的生意也就舉重若輕了,越簡單越貼近,越貼近,越有商業未來。
對顧客到店來說,有成本就有產出,所以性價比才是核心要素,他們的期待值、時間、精力和其他投入若等于或小于購物體驗,就是合情合理的成本,并不是負擔。
我的朋友平前晚陪女朋友去杭州大廈,花了三個小時才買到一件衣服,但兩人還是很滿意。姑娘沒吃晚飯,一口氣試穿了十幾家品牌店的三十幾件衣服,最終買了中途試穿過、曾被男朋友認為非它莫屬的那件衣服,她下意識地覺得最好的衣服在下一件。
平開心的是愛和陪伴,幫姑娘發現更好的自己,他很認真地覺得,“不要找完美的衣服,要找好衣服。”
兩人還去了Dior迪奧。心知肚明,只是來試的,試穿過一件六萬元的紅禮服,嫌小,就走了。這些衣服的售價,對多數人來說簡直令人發指,對平來說性價比太低,可對一些有錢的主顧和明星來說卻是榮耀和美。
奢侈品作為物欲代名詞,其聲勢大約遠超過愛情對男女的吸引。愛情不常有,奢侈品沿街叫賣,愛情易受影響,奢侈品十年不打折,最大的商機在人性。平跟我吃飯的時候不無感慨,怪不得有那么多女孩為了奢侈品傍大款,盡管她們多不懂真正的美和品牌價值,可是也夠了,那些衣服已經抬舉她們了。
你很難想像Dior的電商店會有前途,它最重要的專柜國際范、尊貴體驗、肅然起敬,是需要身臨其境的。
我親耳聽五家中國一流商業連鎖集團的高管羨慕過杭州大廈,大意是,自家營業額雖高,但沒有一家店可以比得上它,沒有這樣一家明星店。同行更懂好東西。
幾年前還去過中都百貨的兩家店,和經理人聊過天,還聽一家設計公司吐槽過它的停車導視。過去隱藏未來。
小美甲店的店員會跟顧客聊天,談籍貫、星座、年齡,顧客們也樂意交流。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美甲店。朋友說,我可能這輩子都弄不來這瓶瓶罐罐的,涂涂抹抹。我接了一句,所有的事情做到極致都是美和藝術。朋友笑,經你這一說,好像更有意思了。我笑說,你今天做的指甲,可能是歷來最好的一次,因為店員姑娘更重視自己的手藝和表達了。朋友說,她沒聽到吧。店員說,我聽到了。然后我就走了。后來聽說,那回的指甲,果然非常棒。
這世上的事,大同小異又風馬云不相及,杭州大廈高端旗幟、中都百貨變故、美甲店溫柔。
新商業文明,無非是尊重,商場各要素該有的樣子。體驗無非是愛,愛你的顧客;購買無非是性價比,增強投入產出比。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 林尚玉/文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歡迎關注聯商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長亭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