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O2O實踐:“社交媒體+O2O”新營銷
星巴克面臨的困境:市場增速放緩,競爭加劇
星巴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成立于1971年。公開數據顯示,在2007年,星巴克的單店銷售額十幾年來出現第一次下滑,同時公司股價也應聲下跌。到2008年1月份時,星巴克的股價已經下跌了超過50%,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創始人舒爾茨重新出山擔任公司CEO。但是由于美國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舒爾茨的出現并沒有帶來反轉,星巴克5月公布的財務報表顯示,星巴克在第二季度的利潤縮水28%,將可能面臨自2000年以來第一次全年利潤下降的危險。截止到2007年7月份星巴克公司股價已經下滑到2006年最高峰的1/3,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
而到了2008年到2009年間,星巴克的利潤危機繼續加大。因為美國市場的不景氣,作為大本營的星巴克美國的業務下滑得非常厲害,2009年第一季度的全年利潤下降了69%。在業績增速放緩陣痛后, 2010年星巴克營業額回升13.8%,并且達到了40年來的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此時美國咖啡市場的增長幅度只有8%,因此整體的咖啡消費速度在放緩。
股價一路疲軟的同時,同業競爭者卻虎視眈眈。2013年初,英國咖啡連鎖品牌COSTA中國區運營總監邱子豹公開表示“未來3年,公司將在中國內地新開250家門店”。對于星巴克而言,競爭對手除了定位于高端咖啡市場的COSTA,還有定位于價廉物美的麥當勞“麥咖啡”近。由此可見,對于星巴克而言,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其發展之路并不那么好走,存在曲折與阻力。
“社交媒體+O2O”營銷模式扭轉局面
為了走出困境, 星巴克建立了“官方網站+網絡社區+社交媒體”三者緊密結合的線上運營思路,為了更好的實現O2O,2011年8月星巴克還開通了購物網站(starbucksstore.com)。從O2O的角度來講,星巴克的線上(online)部分已經高效承擔了品牌營銷、產品銷售及客戶關系管理的三重作用;因此,在結合移動互聯網特點的基礎上,通過移動支付領域的不斷創新,星巴克的線上和線下已經了實現高效融合。
1.互聯網O2O,大展風頭
2000年以后的互聯網可謂風華正茂,一批批的追隨者大批涌來,要想更快速的通過互聯網影響消費者、吸引消費者,除了本身的品牌優勢以外,企業最需要做的就是:拿什么來吸引消費者和怎么來更好的影響消費者。星巴克在不斷地探索中,做出了眾多改變其O2O命運的舉措,并且一舉成名,具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社交網絡,進行線上品牌推廣,推動線下消費轉化
2004年以后社交網絡發展日趨成熟,Facebook、YouTube、Twitter先后上線,因此此時通過社交網絡進行線上品牌推廣的時機已經非常成熟。為了能夠在社交網絡進行品牌推廣,星巴克成立了專門的社會化營銷團隊,負責社交網絡賬號的運營。之后星巴克進軍了YouTube、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Google等等。在社交網絡與顧客互動,不僅分享星巴克的相關信息,還分享轉發眾多顧客感興趣的內容;在Foursquare為滅艾滋病捐款25萬美元,在Google上通過Google Offer捐贈支持美國創造就業的倡議,通過公益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通過這些努力,星巴克獲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截至到2013年4月17日,星巴克的YouTube賬號訂閱用戶達到17587位,其視頻被觀看次數達749萬次;同時星巴克的Facebook賬號共收到過“喜歡”(Like)3426萬次;而其Instagram賬號有粉絲118萬人,Twitter賬號更是有高達365萬的粉絲數;同時其Google+賬號粉絲數也高達153萬個。如今,星巴克已經發展成為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最受歡迎的食品公司。
同時星巴克的這些努力也獲得了很多的肯定:一方面取得了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大獎;另一方面在美國餐飲新聞網、美國主流的三大社交媒體及社交網絡(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為衡量指標的各大餐飲企業社交化程度排名中,以107.09的絕對優勢奪冠。
(2)通過網上社區,鼓勵線上反饋,改善線下服務
2008年,舒爾茨的回歸使得星巴克的互聯網之路走得更加順暢、更加精彩。舒爾茨上任不久就指出了重視用戶反饋的重要性,并發布了My Starbucks Idea網上社區。在這個網上社區,客戶可以針對星巴克的某個問題提供自己的建議和思路,對星巴克留言,評論星巴克的產品,進行優惠互動,從而幫助星巴克聽取群眾意見,更好融入到了群眾中。
很顯然,這個網上社區成功了,這種網上反饋、線下改善的策略成功了,星巴克的互聯網之路又一次開花結果,很多消費者都通過這個網站給星巴克提建議。截止2013年3月My Starbucks Idea成立五周年時,星巴克共收到了15萬條的意見和建議,其中有277條建議被星巴克實施,并最終提升了星巴克的服務品質,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尤其建立并提升了星巴克在年輕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關注顧客,聆聽顧客,關注服務。
(3)通過免費網絡,提供上網服務,吸引線下消費
提高客戶黏性是每個企業樂于追求的目標,星巴克在這方面自然不甘落后,開創了一種獨特的零售體驗——為客戶提供除工作場所和家庭外的“第三空間”。星巴克咖啡的核心客戶群在25歲到40歲之間,經過長期的市場調研,星巴克發現這部分群體每月平均進店消費18次,其中90%是互聯網用戶,并且越來越多的顧客會帶筆記本電腦喝咖啡。針對這種情況,星巴克提出了吸引顧客上門和停留更久的前瞻性措施——提供無線上網服務。
2001年,星巴克與微軟合作開始為顧客提供Wi-Fi收費網絡服務,此項措施一經推出就吸引住了消費者。2004年,星巴克又與美國最大的公眾網“T-Mobile HotSpot”合作推出無線熱點(Hot Spot)服務,在美國本土約3100個咖啡店安裝了Wi-Fi,使顧客在享用美味咖啡的同時盡情地上網沖浪。自這項服務開展以來,顧客平均每個月在店中上網8次。
隨著網絡在人們的身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都開始為顧客提供上網服務,如何更好的吸引顧客又成了一大難題。2010年7月,星巴克開始在全美提供無需注冊、無時長限制的免費AT&T無線接入服務,這個消息一經發出,消費者又一次沸騰了。同年秋,又與雅虎公司合作在北美宣布店內啟用星巴克數字網絡,顧客在星巴克門店內,可以通過免費的Wi-Fi網絡。之后星巴克又與雅虎及蘋果合作,在其數字網絡的歡迎首頁上,鏈接雅虎多種免費電子書籍、新聞、音樂和電影、享受蘋果iTunes 上僅對星巴克數字網絡免費開放的音樂下載。2013年,谷歌又為星巴克在美國的店面提供基于光纖的超高速上網服務。
星巴克通過提供線上上網服務為線下門店吸引并留住了大量顧客,讓顧客獲得了更愉悅的體驗。甚至有人這樣描述他一天的時間安排:我不在辦公室就是在星巴克,不在星巴克就是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2.移動互聯網O2O,風華正茂
2012年,美國發布了一則關于智能手機相關的數據:2012年智能手機用戶的比率從上年的38%上升到50.4%;Android和iOS用戶由上年的3800萬上升到8400萬;花在APP和網絡的時間占比,從73%上升到81%;用戶下載到手機上的APP數量從上年的32個上升到41個。這些數據都說明了一點,智能手機APP時代已經來臨并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占據主導地位。星巴克怎么可能會錯過這一個時刻接近客戶的絕佳方式,從早期開始,星巴克就在移動互聯網中積極探索,并嶄露頭角,到今天星巴克已經通過移動互聯網吸引和影響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具體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活動。
(1)移動APP,第一時間傳遞星巴克新消息
2009年9月星巴克正式上線了其第一個客戶端myStarbucks,該客戶端的主要作用是幫助用戶能更快捷地查詢到附近的星巴克店鋪及星巴克的菜單飲品信息,該客戶端不僅幫助第一時間了解到星巴克的相關信息,節省用戶詢問時間,同時還能夠幫助用戶避免不懂星巴克的尷尬。通過該客戶端,星巴克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提升了消費者的新品認知速度,同時拓展了促銷渠道,降低了新品推廣成本。但是由于最初的手機應用功能比較簡單,該移動應用只獲得了消費者一段時間的注意力,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星巴克推出另一項舉措——移動支付。這種支付手段添加進星巴克移動APP后, iPhone和安卓版的星巴克APP每周APP的下載量約有10萬,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000的活躍用戶。
(2)移動支付系統,引領便捷支付習慣
2011 年,星巴克在其客戶端中整合了移動支付功能,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消費者通過向星巴克APP中的數字“星巴克卡”充值,之后星巴克店的收銀處通過掃描二維條碼進行支付。該功能推出后,每周通過手機支付的訂單超過了100萬筆,僅僅半年的時間,交易數量就達6000 萬筆。
之后2012年11月,星巴克正式在其門店使用Square服務。2013年1月初,星巴克在其美國7000多家門店開售Square刷卡器。為了打開市場,星巴克采取的促銷方式是只要10美元購買激活就送用戶10美元余額。通過Square錢包,用戶可直接跟信用卡或借記卡賬戶關聯,并通過點擊支付或掃描二維碼支付。同時,該程序還有一些附加功能:允許用戶搜尋附近的企業、瀏覽商店和菜單信息、檢查交易歷史、定位商店、核對返點服務等。
通過這些努力,星巴克已經在移動支付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并為其O2O線上線下融合及進行更高效管理提供堅實保障。到現在,星巴克移動支付交易迎來了巨大的增長,移動支付卡每周約產生300多萬元的交易額。
(3)Mobile Pour,利用LBS服務送咖啡上門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么一種情況:在某一地點,沒有星巴克,但是自己卻又特別想喝星巴克咖啡,這時人們總是著急卻又無可奈何。
2011年4月,星巴克官網宣布,在全美七大城市推出基于地理定位的服務Mobile Pour。這項服務是為了滿足那些想喝、但又在附近找不到星巴克門店的用戶所開發的。用戶下載Mobile Pour之后,只需在手機上確定自己的位置并下訂單購買星巴克咖啡,很快踩著踏板車的咖啡配送員就會給用戶帶來驚喜——一杯香濃的星巴克咖啡。同時為了保證配送速度,星巴克在這7大城市的門店的每平方英里的范圍內安排兩名專職的咖啡配送員。
此消息一在星巴克官網推出,眾多星巴克迷們就吃驚了,紛紛表示“不敢相信,不會是愚人節玩笑吧”。而當這條消息在中國傳開時,星巴克獲得了眾多的肯定,被網友贊為LBS最佳商業應用。同時Mobile Pour的推出也引起了很多人對LBS服務的思考,高德軟件副總裁郄建軍就指出“世界圍著自己轉”是LBS的終極追求,服務到家,追著服務,拿出老媽對兒子的服務精神做LBS服務必會成功。
(4)Early Bird,改善顧客生活習慣
有一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拖延癥,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一件事情,拖延睡眠更是如此。每天清晨,很多人都深深受著不想起床和不得不起床的雙重壓力折磨,鬧鐘拖延了一會,再拖延一會,直到最后一刻。現在一款充滿動力的星巴克Early Bird鬧鈴產生。
Early Bird是一款別具匠心的APP鬧鈴,是星巴克2012年在其星巴克APP中新添加的一項鬧鐘功能。這款鬧鐘區別于其他鬧鐘APP的地方在于:用打折咖啡的鼓勵誘惑顧客起床。用戶在設定的起床時間鬧鐘響起后,只需按提示點擊起床按鈕,就可得到一顆星,同時如果能夠在一小時內走進任一星巴克店里,憑手機應用記錄就能買到一杯打折咖啡,遲到作廢。之后還可以將自己的起床信息在Facebook、Twitter上與朋友們一起分享評論。
千萬不要小看了Early Bird,Early Bird一經推出就吸引了眾多星巴克粉絲,同時也獲得了廣大的好評,成為星巴克眾多廣告中的經典之作,同時,眾多商業營銷人士和機構對其贊譽有加,將其視為成功的典范。對于星巴克而言,它可是承擔著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的雙重重任。它不是被動的要求顧客接受星巴克咖啡,而是通過幽默、打動人的服務,將自己融入到用戶的生活當中,促使用戶從早晨醒來的那一刻起就與星巴克這個品牌產生了關聯,通過Early Bird使得星巴克更深入人心,并將星巴克的品牌愿望深深的植入了用戶心中。
(億歐網 李寶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