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Costco 日本OK超市憑何連續7年獲顧客滿意第一?
聯商專欄:日本服務產業生產性協會組織的“2017年度日本版顧客滿意度指數”超市類調查中,OK超市獲得顧客期待、知覺品質、知覺價值、顧客忠誠以及顧客滿意6項指標中的5項第一名。
1967年創業的OK超市以東京?神奈川縣為中心,大約經營100個店鋪,已經連續7年榮獲顧客滿意指標第一的殊榮。第二名的是會員制超市好事多(Costco)、第三名是關西地區的萬代超市。為什么OK超市總是第一?
一、把價廉物美(良い商品を低価格で)的理念發揮得最好
OK超市采取“高品質·每日低價”,即EDLP(Everyday Low Price)銷售策略,不設特賣,始終是同樣的低價。他們經常到競合店調查價格,發現自己店的價格高了,立即變價,顧客要是發現周邊哪個店價格更便宜,告訴他們,他們也是立即變價;厲害的是,他們直接把變價的理由在POP上標示出來(見下圖所示)。
家電店有這樣干的,一般超市做到這樣徹底的,真是稀奇了。這樣一來,打折促銷帶來的各種間接管理成本,在他這里完全不存在,顧客光顧也非常省心,不用擔心因為什么時候某種商品打折促銷而買虧了。
實現低價格的另一個重要策略是看準暢銷單品,鎖定商品數量。他們在采購時不是看占最大銷售份額的商品,也不是選擇類似暢銷品,而是依靠自己的獨特分析判斷,大批量買進單品,導致采購成本下降。整體表現在標牌售價,比其他店要低8%左右,商品組合銷售的結果,2017年銷售額同比增長22%,與生產廠家的交易額同比增加了2.7倍,顧客、零售商、生產商三方得利。
OK超市深度采購單品的做法,并不排斥與其他制造生產商合作。他們在店鋪樹立一塊牌子,叫“意見卡”(ご意見カード),顧客如果希望購買其他生產商的商品,他們也會及時聯系采購,只不過商品采購成本控制的原則方法不變。
在一些號稱數據化運營的零售商看來,這是很傳統的運營手法;和新零售技術以及新零售理念都不太沾邊,但是在OK超市就獲得成功了。
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市場化體制下企業責任和職業擔當精神在起作用。依靠這一點支撐著業務運營始終在高專業水準上,確保企業不會被庫存積壓之類背后的主觀因素整垮。恰恰是這種在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干預運營的機制問題,即使有先進的數據技術輔助,也很難避免重復出現。
二、OK超市把低成本運營管理做到了簡約、極致
到2011年,OK超市在沒有貸款情況下,年增長30%,是名符其實的低成本企業。
1928年出生的OK社長飯田勸先生(見下圖)說過,在管理上,除了必要的人工費、設備投資之外,必須全力改變不經濟、不合理的作業習慣。在管理上,OK超市采取了科學加人性化的獨特手段,很多手法即傳統又別出心裁。
改變一般超市的商品陳列方法,對于部分品類特別下功夫,比如精肉、魚等商品,不用托盤、而用塑料袋真空包裝。生魚片也不包裹塑料薄膜,盒飯、沙拉、生魚片等的醬油、壽司等調味汁,不是組合在一起賣,而是各個包裝各賣各的,回到原來的單品銷售狀態;啤酒和果汁飲料,沒有低溫冷藏箱,全部是常溫陳列。
包裝袋6日元一個,比其他超市要貴一點,老顧客都自己準備購物袋。店鋪也準備一些能用的舊紙殼箱,顧客要使用的話可以免費拿走。使用購物車要交100日元硬幣押金,用完放回原處以后取走押金。由此,OK超市節省整理車人工費、購物袋材料費、垃圾處理費,類似這樣從每一個細節,盡全力打造節約型店鋪。
OK超市有一個OK會員俱樂部,不要入會費、也不要年費,只需要交成本費200日元。2017年3月份,會員數量達到419萬人。OK超市僅在東京都區域發展,店鋪數量增加又很慢,在沒有網絡產品參與“拉粉“的情況下,獲得這樣規模的會員支持,非常不容易。
在營銷方面,取消廣告熱門品、限期特價品。持續的低價銷售策略,庫存不會出現忽高忽低需要不斷調整的現象。所以在2004以后,OK超市全部采取自動補貨入庫,不需要一般超市常見的對外宣傳用的特賣海報。店鋪內部的POP也是選擇普通A4紙張,黑白打印。如果別的超市有特賣活動,也要追隨他們的低價格,及時調整。
除了前面提到的店鋪有一塊顧客意見卡,還有一塊正直卡(オネストカード)(見下圖),直接表明商品的真實特征,比如,“連陰雨天氣,蔬菜質量不好,少買一點,等天氣好轉再多買”,“本期西瓜甜度不夠,適合糖尿病患者使用,喜歡吃甜度高的顧客請再等等”。把真實情況直接告訴顧客,用行動傳遞一種正直的經營品德。
筆者深切感到,這份社會責任感和商品進價空間的把握,是對經營團隊的極大挑戰!在具備大數據做輔助的背景下,不知道國內誰家可以接近或實現這個水平?筆者耳目閉塞,很想知道、拜訪學習。
在員工激勵方面,雖然成本把控非常嚴格,可是在現場,員工沒有感覺到嚴格削減克扣經費,必要的該花的錢還在花,員工獎勵政策超出業界平均水平,對于店長、主任、本部采購經理擔當經營數據責任者完成任務者,給予以一個季度工資獎勵,特別獎勵最高達到年收入60%,也就是說年收入1000萬日元的人,最高可以獲得1600萬日元收入。該社年輕員工,最快6年可以當店長,有一批20多歲的店長,這在日本企業中確實是少見的。2010年開始,對于接待服務能力突出的員工頒發太陽花紀念章,2013年開始,審核員工服務接待數據,吸收優秀的員工加入“天使小組”。對于金牌收銀員獎勵的御木本珍珠(Mikimoto),在同業界看來簡直就是屬于奢侈水平。
最后看看綜合效益,由于地處東京都區域經營,店鋪的租金水平比行業平均水平還要高一點。從2007年的運營管理成本費比較看(見下圖),OK超市成本費是永旺的一半左右,在近幾年的經營中每年選擇合適的店址開設2、3家門店,理智低調、不過分擴張。
根據新日本超市協會《2018年超市白皮書》公布,2017年3月,OK超市的銷售額為3309億日元,同比增長7.7%,經常利潤率4.4%,超過業界平均2.2%的一倍。
三、還是想要感慨幾句
OK超市沒有什么時尚化大數據概念支持,老老實實做經營。雖然規模不算巨大,但是顧客感覺很貼心,因為OK超市做的太地道、太到位了。
相比較而言,中國超市跟隨新零售思潮,在倡導數據化、社區化等一系列新概念,有的在積極實施落地,這是積極的趨勢。同時,我們必須腳踏實地看到,零售商業的根本始終圍繞在顧客和商品之間。如何把服務營銷展現得更正直化、更簡約化,徹底剝去虛頭巴腦的噱頭;如何為顧客提供更有價值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努力擠出額外附加給顧客的水分,這才是回歸正道。
共同努力吧,與經營先驅相比,我們說的太多、做的太少,差距真的很大。
(來源:聯商專欄作者潘玉明,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