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下一個五年:零售商要做好這些選擇
聯商專欄:五年之前,消費者出門要帶錢包,手機還沒有成為重要的支付工具;線上與線下仍在膠著,大家在追問究竟是線上取代線下還是線下被滅亡;新技術成為一石擊起千層浪的石頭,行業的江水后浪推前浪……
現在,消費者出門必須拿手機;線上與線下誰也沒有取代誰;行業的江水仍奔騰不息,新舊零售由爭論變成了實踐。
五年的變化如此之快,令人迅雷不及掩耳,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下一個五年,仍值得探尋與追問。
行業的發展
1、“新零售”的稱呼迭代
自馬云提出新零售后,新舊零售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但近一段時間新零售的呼聲漸弱,這并不表明新零售成為過去式,新零售正在全面取代傳統零售,成為不可替代的零售發展趨勢。當大部分零售商踏上新零售的征程時,零售已經無所謂“新舊”。傳統的零售模式是褪去的蟬衣被徹底地拋在了草叢里,“新零售”正式晉升為零售的日常模式。零售再次無“新、舊”之分,“新零售”就是零售,零售就是“新零售”。
2、新技術成為必備技能
零售商對新技術不再是絕緣體,新技術與零售必將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行業也大體形成共識,零售新技術的使用應始終以讓消費者更便捷為中心,以讓消費者更有樂趣為目的,新技術應協助零售商點燃消費者的熱情。
像現在,許多第三方支付正在大力進入公交行業,試圖搶占公交支付的市場,大體算下來有六七家之多,但使用一段時間后,乘客大多都集中使用一兩家第三方支付,究其原因,選擇的標準是方便。一些支付商把公交支付放在了三級頁面,使用時需要點開幾個頁面才能找到相應的二維碼,任何的一點不方便都是拒絕的信號。
新技術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拿支付舉例,下一個五年內,消費者出門不光不用帶錢包,也不用帶手機,可能只需“刷臉”就可以兩手空空走天下了。
3、行業整合趨于穩定
現在是選邊站隊、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行業的整合風起云涌,不管是自動選擇還是被動淘汰,這一輪的整合終會讓一些零售商掉隊,漸漸被排在行業的邊緣。在這波動蕩中,能存活下來的零售商大多有強健的體魄,這可讓他們能走得更遠。
當站隊基本結束、大魚吃完了小魚,剩下的零售商可利用這難得的時間差,壯大自身,積蓄能量,迎接下一輪的行業動蕩。零售業的發展永遠在路上,沒有終點。
4、強者恒強
現在巨頭效應凸顯,未來會不會成為“寡頭競爭”?這不可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出現了寡頭,仍有新生力量冒出來,層出不窮。零售業是一個開放、活躍的行業,具有包容心,也寬容,這是它的優勢,也表明了它的低門檻。新生力量越來越難挑戰行業巨頭,巨頭利用一切機會吸附優質的新生力量,行業在繁榮的同時也出現了有限的多樣性。
零售商的選擇
1、得顧客者得天下
不管經營理念如何轉換,經營模式如何提升,都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消費者的需求是零售商的終極目標,也是永遠的目標。零售商在制定經營決策、調整經營方針時,都應考慮消費者的需求�,F階段許多零售商做得不盡如意,仍把“自我”放到最大,忽視消費者最終要被消費者忽視。
下一個五年,最具有競爭力的是那些真正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零售商,時間是最好的驗證方法,那些贏得消費者的零售商會走得更遠。
2、試錯的成本更高
就在年初,一家新興的剛成立不久的零售商還在大舉招兵買馬,半年后就傳出關門大吉、人員遣散的消息,時間之短令人驚訝。市場的忍耐性變低,預留給零售商生存成長的時間不多,試錯的成本在提高,這給零售商敲醒了警鐘。
零售商在進行經營整合、試水新業態時,需要謹慎細致與大膽突破并行,僅憑盲目的樂觀很難支撐走下去。未來,留給零售商試錯的機會越來越少,零售商的生存空間將遇到較大的挑戰。
3、創新是一把萬能鑰匙
零售業是一個創新頻發的行業,創新力是驅動力,這讓零售商外在有活力,內在有動力。創新需要零售商從內部建立機制,需要以創新的心態經營管理�,F在正在泥潭中被困的零售商,原因之一是失去了創新力,都在吃老本,行業的變化急風驟雨,沒有創新,就無法前行。
能在下一個五年昂首闊步的零售商,大都手握創新這把萬能鑰匙,解決了一些前行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前行更加有活力。
4、經營定位更精準
未來不可能出現一家零售商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消費者千差萬別,零售商需要知道為誰服務,滿足誰的需求。市場細分,消費者的需求也被進一步分解,零售商要明確滿足哪些消費者的哪些需求。明確的經營定位,可規避經營風險,是適度調整經營策略的依據,并能為此制定差異化經營的策略。
5、與一些零售商告別
當下一些零售商正在面臨困境,這有零售商自身發展的原因,也是行業顛簸起伏、優勝劣汰的結果,在下一個五年里,我們要揮別一些零售商,目送他們消失在行業的地平線。此時他們可能正在苦苦掙扎,遇到無法過關的關口,一座大廈就轟然倒塌。在快速前行中,一定要記得修筑防范風險的堤壩。
今天甚至是昨天盲目樂觀的發展,造就了明天的冷峻現實。
消費者的改變
1、主力消費者的交棒
下一個五年,有一部分70后的消費者步入“知天命”的年齡段,這意味著他們的消費主張由主動激進漸漸轉入保守低調;而現在新興力量90后消費者有一部分將進入“而立之年”,他們承擔的家庭責任變多,消費也由隨意性個人支出變得兼顧家庭,更趨于保守和穩定。
下一個五年,消費者還是那些消費者,但他們的需求已然不同于昨天�;貧w到家庭的90后消費者與原本聚焦于家庭的70后消費者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同時,00后消費者正在躍躍欲試登上這個舞臺。主力消費者年齡層的遷移,說明消費需求、業態定位、商品結構、新興技術與設備的運用將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2、更加貪圖便利快捷
生活節奏加快,消費者的便利要求相應提高。在寫字間,點外賣的人群與年齡密切相關,年紀輕的人點外賣的頻率就高,他們甚至都不愿意下樓買餐。隨著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漸漸成為消費的主力,他們對便捷的極致要求帶來商機的同時,也對零售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更快地達成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如何讓他們更暢通的購物,誰做得更好,誰就有可能與消費者離得更近。
3、愿意花錢買時間
在年輕一代的消費者看來,時間是重要成本,以往的消費者并未把到時間當成本,因為畢竟時間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與金錢,每天都有24小時�,F在有許多消費者愿意通過金錢買時間,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做更多有意思的事。這是消費觀念的重大轉變。想盡一切法節省消費者的時間,為他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這是一段時間內零售商的重要課題。
4、消費降級?
提出消費升級才是前兩年的事,到了今年下半年就急風驟轉開始討論“消費降級”,形勢轉變之快令人猝不及防。是否出現了消費降級?
近一段時間不知是不是巧合,來自不同行業的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收入的減少,媒體關于“消費降級”的聲音也不絕于耳。收入影響消費是不爭的事實。周邊愛“買買買”的朋友也開始在緊縮支出,因為每個月的房貸已成為一個沉重的包袱。
消費是否降級或正在降級的路上?未來一段時間內,消費降級對零售業的影響有多大?這都值得關注。在消費降級的呼聲之下,未來消費形式不容樂觀,消費者可能會更加有節制地消費,在較低的水平線滿足購物欲望,生活之需是不可動搖的根本,但生活之上的滿足則要更加謹慎。零售商也需要適時適度的調整經營策略,圍繞生活之需做足文章。
延伸閱讀:
(作者系聯商專欄作者柳二白,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