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超市2018十大事件:資本、并購、轉型仍是主旋律
聯商網消息:在過去的2018年里,中國商超行業變革不斷,資本投入、并購重組、轉型升級、加速擴張等等依然是主旋律。
回首2018,展望2019。《聯商網》特精選出過去一年在商超領域里發生的十件大事,究竟誰會影響零售未來的競爭格局?
Top10
事件:生鮮傳奇獲3億B輪融資
時間:10月10日
企業:生鮮傳奇
過程:10月10日,生鮮傳奇宣布門店數量達到100家,同時宣布完成B輪融資,本輪估值30億元,融資3億元,稀釋10%的股份,本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紅杉資本、黑蟻資本、天使灣創投等資本跟投。
點評:作為零售界的網紅,王衛和他的生鮮傳奇頻頻見諸報端,資本市場的持續青睞更是讓這家生鮮連鎖超市在行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生鮮傳奇確確實實在中國零售行業里上演了一個“小傳奇”。而這個小傳奇顯然才是剛剛開始,王衛早早就為生鮮傳奇做好了未來的發展規劃:到2023年,門店將突破1400家,銷售突破100億,成為一家以生鮮小業態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
Top9
事件:永輝成立“百佳永輝”品牌
時間:10月24日
企業:永輝超市、百佳中國、騰訊
過程:10月24日,永輝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百佳中國和騰訊在中國簽署投資協議,各方擬按協議約定于中國境內設立一家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并將永輝超市和百佳中國持有的部分子公司股權置入合資公司,騰訊投入現金。合資公司旗下所有店鋪均使用“百佳永輝”品牌。永輝超市、百佳中國出資股權的價值分別為6.22億元、5.02億元,占比分別為50%、40%;騰訊投入現金1.25億元,占比10%。
點評:作為重點布局的市場,永輝自2013年進入廣東以來,目前已在廣州、深圳、東莞、惠州、佛山等5個城市擁有21家門店,包括綠標店、精標店等不同業務形態,同時超級物種、永輝生活等新零售物種也均有所布局。“百佳永輝”品牌的成立更加堅定了永輝深耕廣東市場的決心,加上百佳中國的50余家門店,永輝在廣東的市場占有率將在短時間內得到很大提升。不過雙方之間的融合究竟能到什么程度,恐怕要等到首店亮相時才有答案。
Top8
事件:家家悅進軍河北
時間:11月25日
企業:家家悅、張家口福悅祥連鎖超市
過程:11月25日,家家悅發布公告稱,公司以自有資金1.56億元投資持有張家口福悅祥連鎖超市有限公司67%股權。此次股權交割完成后,陳國成(系標的公司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出資比例20.34%;福祥購物廣場出資比例12.66%;家家悅出資比例67.00%。張家口福悅祥連鎖超市旗下有11家門店,2家門店尚未開業,總經營面積36818.57平方米。
點評:此次進軍河北市場,標志著此前一直深耕山東市場的家家悅終于邁出全國性戰略布局的第一步。家家悅也將利用其在全球供應鏈、物流標準化、生鮮加工配送等方面成熟的模式和優勢,打造國際標準的華北地區中央配送中心,搭建社會化供應鏈服務平臺。顯然,家家悅正在向“打造一個集平臺公司、信息公司、供應鏈公司于一體的合作平臺,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的戰略不斷邁進。
Top7
事件:步步高王填回歸零售
時間:10月26日
企業:步步高
過程:10月26日,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在2018步步高全球供應鏈峰會致辭時正式宣布,2019年1月1日起回歸零售,回到集團快消品業務,將重新擔任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CEO。除王填董事長本人回歸零售業務外,步步高集團的戰略也將回歸到零售業務。下一個五年,步步高零售版塊每年將保持20%的增長。
點評:此次峰會傳遞了兩個很重要的信息:一是王填重新回歸零售;二是步步高重新回歸到快消主業。早在今年8月份,步步高就開始做這十年的戰略復盤,顯然,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回歸”、“重構”將是步步高戰略規劃的重點。2019年將是步步高數字化戰略全面落地的最后一年,此次“回歸零售”的戰略也必定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Top6
事件:超市發“網紅店”亮相
時間:10月26日
企業:超市發
過程:10月26日,位于在超市發四道口店西側的超市發四道口生鮮超市新裝開業,超市發四道口兩家店形成了多業態組合、街區型的海淀社區商業E中心。新開的四道口生鮮超市經營面積360余平方米,主要經營生鮮、日配、副食、糧油、方便食品等商品,生鮮果菜經營面積超過50%。同時搭配自助洗衣、自助回收、修表、配鑰匙及原四道口店早點、書吧、鮮花、打印、美發等生活服務項目,最大化地服務百姓,便利于民,完善社區服務功能。
點評: 作為北京的老牌超市,超市發2018年的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對老店的改造上,截止目前已有多家門店完成升級改造,其中四道口店更是被稱作超市發的“網紅店”。從改造完的門店可以看出,超市發在對連鎖店調改的進程中,摒棄了千店一面的連鎖舊俗,致力于打造千店千面的個性化店鋪,來滿足不同商圈顧客的需求。而這一系列的升級改造也體現了老牌國企致力于轉型創新的決心。
Top5
事件:騰訊、京東戰略入股步步高
時間:2月23日
企業:騰訊、京東、步步高
過程:2月23日,步步高發公告稱,公司股東張海霞、新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此次股份轉讓完成后,林芝騰訊將持有公司股份5183.4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京東將持有公司股份4319.5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按照17.11元/股的價格,林芝騰訊此次投資額約為8.87億元,京東邦能約為7.39億元。
點評:騰訊與京東戰略投資步步高,在并不影響步步高現有實際控制人王填影響力的情況下,三方建立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更加緊密。顯然,此次合作對于步步高的意義是深遠的,2017年步步高提出了轉型為一家由數據驅動,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企業的核心戰略,而今年是步步高實現數字化架構全面重構、數字化顧客全面落地、數字化商品重點突破、數字化運營全面布局的關鍵一年,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步步高全面數字化轉型究竟如何,值得期待。
Top4
事件:利群收購樂天馬特
時間:5月11日
企業:利群股份、樂天馬特
過程:5月11日,利群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收購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00%股權的香港法人公司2家及華東地區法人公司10家,以實現收購該12家公司直接持有或通過其子公司間接持有的15處房產和72家門店等經營性商業資產之目的,本次交易對價為16.65億元人民幣。
點評:曾經擴張勢頭正猛的樂天馬特在2012年開始出現頹勢,擴張漸顯乏力,關店不斷攀升,之后的 “薩德”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其在中國有99家大賣場,其中87家處于停業狀態,其余門店銷售也受影響。實際上,在利群之前,就傳出物美已經提前“下手”了,但物美方面并未做出相關回應。如果上述消息屬實,除去物美和利群收購的門店,樂天瑪特在內地的門店就所剩無幾了,距離全面撤出中國市場也不遠了。
Top3
事件:盒馬鮮生食品安全問題
時間:11月、12月
企業:盒馬鮮生
過程:11月中旬,有消費者向媒體爆料,盒馬鮮生上海大寧店工作人員在整理胡蘿卜柜臺時,將前幾日的標簽撕下,換上當日打印的標簽;12月1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在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購買的兩聽麗爾泰椰漿,為已經過期兩個月的食品;12月8日,又有網友爆料稱,盒馬鮮生上海曹家渡店在出售發霉的火龍果;12月11日,盒馬鮮生因門店銷售的鯽魚被檢出恩諾沙星超標而上榜。
點評:2018年的盒馬鮮生正處于加速擴張期,但同時又被接連曝出招聘涉嫌地域歧視、餐廚垃圾混放、出售過期商品等一系列問題。尤其11月以來,又集中出現四起食品安全問題。有分析認為,不管是人員管理、產品品控,還是售后服務、供應鏈管理,歸根結底都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對盒馬而言,隨著業務版圖和業務量的不斷增長,如何匹配相應的管理模式、提升企業管理效率是其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Top2
事件:永輝董事會重組
時間:12月20日
企業:永輝超市、永輝云創
過程:12月20日,在永輝超市第四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上,班哲明-凱瑟克(Benjamin William KESWICK)被選為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輪值董事長,而創始人張軒松則擔任執行董事兼公司法人代表。聘任李國為公司執行副總裁。經李國提名,聘任吳光旺、李靜、羅雯霞、張豪為公司副總裁,其中吳光旺協調各板塊業務,分管戰略投資與并購;李靜分管公司科技與信息業務;羅雯霞分管公司拓展業務;張豪分管公司大供應鏈業務。
點評:此次董事會重組的最大看點無疑是公司設立“輪值董事長”制度,同時張軒松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而這也為永輝先后將云超一、二集群合并;B2B業務板塊彩食鮮引入高瓴、紅杉等頭部資本;永輝云創股權進行調整等一系列動作畫上了圓滿句號。無疑,這將是永輝向科技零售平臺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體現了永輝做大做強的堅強決心。當然,就目前來講,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保證穩定盈利的前提下實現千億營收目標。
Top1
時間:12月13日
企業: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
過程:12月12日,《聯商網》獨家報道了高鑫零售旗下歐尚超市中國零售業務將全部交由大潤發改造。此消息一出,不少人認為歐尚將退出中國市場。12月12日晚間,歐尚中國發布聲明稱“‘歐尚退出中國’的消息為謠言。” 12月13日,高鑫零售獨家回應《聯商網》,高鑫零售決定通過進一步整合歐尚和大潤發,歐尚仍是高鑫零售的最大控股股東,全面整合將從中國農歷新年之后開始,會保留歐尚的品牌、法人實體、員工勞動關系和新業態。
點評:大潤發和歐尚自組合成上市公司以來,兩者業務交集很少,各自獨立的采購和運營體系,導致在采購成本、物流成本和談判力度等方面都沒有發揮到最佳,無法形成最強合力。隨著門店的加速布局,雙方同處一城的現象愈發頻繁,特別是歐尚重點拓展的華東區域。如果雙方能把商品端和物流配送端打通,前臺的運營整合就相對變得簡單。不過兩家不同體系的企業想要完全融合也并非那么容易,大潤發如何整合?歐尚品牌還能保留多久?雙方員工如何處置等等都是目前要面臨的問題。
(本文為聯商網策劃“復盤2018零售”系列報道,文/聯商網 崔旭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