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迎接第五次零售革命的浪潮?
聯商網消息:無人超市,人臉識別,無人貨架,刷臉支付,30分鐘到家,超時賠付,自動揀貨,前置倉這些概念已經成為新零售的標配。傳統零售如果沒有以上標簽或者沒有向上面的方向靠近,也許會被看作故步自封,沒有創新。
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來實現經營模式的創新已成為零售行業的共識,新的技術手段正在加速零售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幫助零售行業在提升購物效率和消費體驗等方面尋求突破。總的來說,零售業正在進行著一場智能化的變革。
在談零售智能化變革之前,我們先看一下零售業發展經歷的幾次革命:
現代零售業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共有四次革命。
第一次零售革命:1858年世界首家百貨商店梅西百貨誕生,標志著現代零售業的萌芽,實現了店廠分工,品牌聚集,品類分化。主要體現在品牌操作專業化分工上,生產廠商以產品質量和批量生產為核心,品牌商以渠道和品牌建設為核心,百貨店則是品牌一站式消費體驗中心。時隔160余年,梅西百貨2017年關閉了68家門店,2018年年初又宣布將關閉11家門店。是什么改變著零售業的發展?
第二次零售革命:1884年首次出現連鎖商店,標志著現代零售業可產業化、連鎖化、規模化。連鎖化就要求標準,流程和制度,相比第一次零售革命,連鎖化的出現要求更多的管理哲學,人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全球零售巨頭7-ELEVEN全球門店數66581家門店,沒有技術支持的管理觸角如何延伸到全球?
第三次零售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沃爾瑪為代表的超級市場(超市)的出現,標志著現代零售業可以流程化、標準化、專業化管理。“超市”概念首次走進千家萬戶,實現一站式購物消費。同時世界上第一顆商業衛星被沃爾瑪發射上天,服務于沃爾瑪的全球配送,實時結算,訂貨補貨等實際應用,也是這一核心競爭力讓沃爾瑪在世界500強的冠軍寶座上連續蟬聯4年。
第四次零售革命:90年代中期,以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零售(電商)誕生,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購物習慣和體驗,同時像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現代支付手段的使用,標志著現代零售可以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網絡的暢通讓購物體驗更加快捷,方便。
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已經快有3年,在線下實體店中,如今已經形成了以阿里盒馬鮮生、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永輝超級物種為首的新零售四巨頭。就連美團外賣也經歷了從“掌魚生鮮”到“小象生鮮”的新零售實體店探索之旅。
從表面來看,這些“新零售”物種們在業態上只是“零售+餐飲”的組合,在配送上無非是30分鐘送達,在選品上無非是各品類網上銷售排行篩選,在硬件設施上無非多了電子價簽,實時屏幕,在消費體驗上無非是線上線下一體,人臉識別,自動揀貨,賣完即走的體驗。
我們不妨從新零售最核心的“人、貨、場”三要素模擬一下現代零售的黑科技。
1
從“人”主導到識別“人”
進店掃一掃,購物照一照,出門看一看,已經成為很多智慧零售門店的標配。當我們進入超市時,人臉自動識別消費者身份信息,支付信息,生物信息,以便于進入超市后的購物軌跡進行記錄。當我們進入超市后,拿起手機照一下,商品就進入我們的手機“購物車”。當你不知道雀巢咖啡在超市哪個貨架的時候,你只需要對著手機屏幕問一問,系統會自動導航你到相應位置。當你徘徊在要選擇佳潔士牙膏還是中華牙膏的時候,也許對著手機問一問,它會根據你的需求自動推薦。賣場中到處都是工業化的懸空滑道,購物完成后,你只需把購物袋掛在滑道懸鉤上就好,如果你帶著孩子不方便拎購物袋回家時,在結賬前您可以選擇30分鐘到家模式,當您和孩子到家的時候,外賣小哥已經將商品送到您的家中。而超市出口處你只需看一看人臉識別系統就好,這標志著消費支付完成。
以上現代化的購物基本上集合了從“數據采集”到“端+云活體識別”再到“人臉對比與支付核算”等過程。過程中應用到生物識別技術,門店端和云端大數據采集,對比核驗技術,商品FRID標簽感應技術。
2
讓選貨從經驗到數據
如果說10年前超市的采購是靠經驗選品,那么如今的采購相對“輕松”一些,經驗也顯得不是選品高水平的必要條件。對于有線上和線下數據庫的企業來說,對于選品只是需要一個好的工具去采集,整合和分析。
什么時候洗護類產品換季促銷?年節備貨需要提前多長時間準備?聯合利華和寶潔所有品類的貨架占比如何分配?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哪個更受年輕人喜歡?整天早上排隊搶購低價菜的大媽是否也購買了米面糧油和保健品?吉列剃須刀是老人給自己買的多還是兒女替老人買的多?收銀臺的口香糖一般是正常牌面銷量的幾倍?
放到10年前,這些問題將困擾超市的采購和營運人員,如今對于這些問題的分析,就像10年前用Excel分析銷售,毛利,坪效一樣簡單。而這一切從門店端到云端,蘊含著大數據的支撐能力。
3
讓“場”成為最合適的人和貨載體
做零售,我們都知道,在所有品類中,生鮮“拉”人氣,百貨“拉”毛利,食品“拉”銷售,品牌專賣做形象。作為人氣擔當,生鮮品類一直充當著整個超市流量變現的助推器。一個大型超市每年雞蛋負毛利促銷的虧損額小則上百萬,大則上千萬。超市把虧損金額當做營銷費用使用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如今的新零售將傳統“生鮮”進行進一步升華為即食餐飲,推出“零售+餐飲”業態組合。從品類上看,這一組合滿足了消費者的吃喝問題,從功能上來看餐飲具有聚人氣,而且停留時間長,顧客吃完飯后有逛一逛的閑情。
這個簡單的業態組合背后是長達十幾年零售業發展對“生鮮”品類功能的定位,是長期“數據”和“業績”經驗的累積。然而在現代新零售體系中,則是數據流量化,流量資產化的轉變。
再比如,在個人隱私安全的情況下,通過技術手段一個購物中心可以統計經過門口和進入門口的消費者用戶畫像。門口經過多少人,進店多少人,老人,小孩和青年人的占比是多少?一樓精品零售人流如何,二樓女裝男士陪女士的人流如何,五樓餐飲年輕人占比如何?消費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占比如何?
這也是一個從店端到云端的復雜數據采集,過濾,分析的技術手段,然而其中的技術手段則涵蓋大數據處理,人像識別,手機識別等復雜的技術交換。
4
從地端到天上再云上
第三次零售革命中,沃爾瑪以其核心的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沃爾瑪的電腦系統僅次于美國軍方系統,比微軟總部的服務器還多。到20世紀90年代初,沃爾瑪在電腦和衛星通信系統上就已經投資了7億美元。1983年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發送了自己的民用商業衛星上天,實現了多項零售業的管理新紀錄。
全球商品全盤點沃爾瑪在全球的4000多家門店通過它的網絡可在1小時之內對每種商品的庫存、上架、銷售量全部盤點一遍。
整個公司的計算機網絡配置在1977年完成,可處理工資發放、顧客信息和訂貨——發貨——送貨,并達成了公司總部與各分店及配送中心之間的快速直接通信。
在公司的衛星通信室里看上一兩分鐘,就可以了解一天的銷售情況,可以查到當天信用卡入賬的總金額,可以查到任何區域或任何商店、任何商品的銷售數量,并為每一商品保存長達65周的庫存記錄。
在任何時間,調度中心都可以知道車輛位置,離商店距離,還有多少時間才能運輸到商店。對此,沃爾瑪精確到小時。商品從配送中心運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時間不超過48小時。
沃爾瑪對高科技的應用讓其一直保持零售行業領先地位,直到今天,沃爾瑪連續4年蟬聯世界500強首位。
從四次零售革命看,每一次的革命前都是一次空前的管理變革,這種變革要么是對貨的,要么是對人的,要么是對技術的,無論沃爾瑪的技術革命還是阿里巴巴的互聯網革命,都深刻影響著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成就了很多世界500強企業。
如今進入零售第五次革命,無論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都在紛紛搶占大數據,AI人工智能,IoT等高科技風口。零售行業高頻次消費支付,多場景的消費體驗注定了經營者需要高科技作為營運支撐。如今BIG DATA、AI,IoT等在零售行業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在2018年中國智慧零售峰會上,《零售圈》發現多個黑科技在零售領域的應用,其中,華為云電子價簽方案可以做到Wi-Fi和IoT融合,一次性部署,降低TCO 30%,實現價格自動全網實時刷新,根據時間點和營銷策略,進行價格靈活調整。電子價簽看似只是零售門店中的一個很小的應用,然而它則是營銷活動落地,庫存盤點,商品上架的一個關鍵控制點,對零售門店管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同樣,在歐洲的一家擁有10000多家門店的大型超市連鎖機構正在利用華為的Cloud Campus解決方案進行數字化運營,僅在庫存管理方面,該連鎖機構就希望能將效率提高25%以上,這意味著巨大的成本降低。連鎖門店最怕的就是連而不鎖,當門店突破5家,50家,100家的時候,人的管理就逐漸要過渡到系統管理。
將來的零售一定是基于人,貨,場三大要素的深挖與賦能。而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去賦能,則有效的將人,貨,場資源重構與資源優化配置。讓零售業經營者管理更加系統化,智能化,便捷化,讓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更加真實化,趣味化,快捷化。對整個零售行業來說,則是一次成本革命,效率革命和體驗革命。
相比幾大電商巨頭在自家圈子的技術服務,華為云則更加開放,包容和安全,正在全渠道,全業態覆蓋商業連鎖系統,同時以業務中立,智能驅動,安全可靠等特色深受包括良品鋪子、九州通,全時,九牧等零售企業的喜愛和選擇,選擇華為云更可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