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殊途同歸是人的價值
聯商專欄:小的東西,可以很大,社區商業,很窄,也可以很廣。隨著全社會商業的演進,社區,近場,與資本、技術交織互溶,形成了十分動態的、誘人的市場格局!
從發展歷史來看,社區商業一直是類螞蟻市場,在以一種次分類維度被定義和談起,一個領域商業品牌的多強,往往代表一個領域的市場價值。社區很火,商業也很火,但商業品牌,過去少,今天類比仍有大空間,其背后蘊含著大量邏輯悖論值得破解,像社區店的簡單與復雜、大與小、標準與自由、有限與無限等。
但也因為不夠,所以會成為認知藍海。移動互聯網賦能之下,社區商業規模化、智能化、便捷化和特色化的浪潮疊起,品牌也在自長和助長之下養成、壯大,所有走到今天的企業,都是可敬的!
談社區,需要往小的方向回歸。因為小,綁定的特性是密度和深度有頂點,但人性決定大部分企業都想往“大”了去,而企業有最終的成本效益考量,社區商業,什么戰略都可以,任何策略都可以疊加,其實最難把握的,是邊際效益的邊界!所以,那些在社區商業中懂得克制和尊重的企業,從認知層面說,往往會多一些有成的可能。
而社區商業事實的演進,一直是在擴充形式和內容,從早期蘇果、津工等社區食品超市,到后來生鮮傳奇、錢大媽、誼品生鮮等鮮品定位,再到如今追求第三社群空間的社區拼團,新品牌、新渠道、新模式不斷豐富著社區商業的表和里,殊途同歸!
而同歸的,最終是消費者的價值交付末端,用自營也好、聯營也好、賦能給能也罷,價值鏈端實體店也好、前置倉也好、提貨點也好,交付到顧客手中的那件貨及附加的全程體驗,能否多塊好省,考驗的是品牌最終的功力,出來混,功課始終要補的!今天的社區商業,我們更多在談社區生鮮、生鮮團購,從人的維度去擴充鏈接,從品的維度用生鮮圈層。
而這些,背后的是企業做細的能力,這與離消費者遠近沒有很大關系,社區是近場的生意,但更是遠鏈、長鏈的能力!這個能力,附加的可能不是單點突破,而是綜合系統能力,包括你的供應鏈、運營和后勤支持體系,這些體系與企業規模大小沒關系,只與團隊認知能力和實操勤奮度有關!未來能夠成功的社區商業。
企業可以很風光,但更值得去評價頭(創始人)尾(員工)兩極是否帶勁!社區“近”只是一種標簽,把近轉化為粘性,需要技術、資源和溫情。
人,一定是社區商業中最為本質的東西。不管我們是否承認,在這點上,企業是能分三六九等的,差別可能不是太大,但卻蘊含著未來市場洗牌的格局可能。
今天,社區商業的從業者眾多,市場還遠未到亟待整合的地步,所以也更加需要行業的探究、發聲和實踐,鼓勵也好、質疑也罷,那些實際操盤手心里最為明白,每一種商業,以內部“人”的創造鏈接外部“客”,都要回到消費者這個根,每一個業態乃至每個門店,都需要用心才能更好!
越成熟,越中庸,我們承認社區商業的機會、挑戰、風險與利益,我們鼓勵偉大品牌的誕生,我們表達運管中的風控與思辨,更多還是寄望中國的社區商業,品牌更強,成就更旺!
(來源: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上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