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為CEO楊通專訪(下):線下營銷有很大的改革空間
2019年11月26日,開為科技CEO楊通接受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采訪,從公司技術和市場痛點著手,全面介紹了開為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與多個世界五百強頭部企業合作的應用案例,以及未來規劃等。以下內容為采訪實錄。
提問者:請問我們跟品牌的合作是如何對接呢?通過商家嗎?
楊通:實際上我們跟商家合作,我覺得是一個比較open的合作的方式,我們屏幕大部分時間展示的是商家自己檔期的一些促銷內容,剩下的時間我們會帶一些外部的品牌資源,這部分才是我們最大的營收來源。
快消品每年有很多預算在線下營銷,這里面其實有很多的空間是可以去改革的,因為傳統數據都是沒有連在一起的。比如發傳單,這些傳單是不是能給店內直接帶來引流是不得而知的。再比如線下門店自己其實本身是券池的,有很多券,但是他的發放核銷率卻非常低,因為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場景。
提問者:對,比方說你去超市結賬的時候,他根據你購買了A商品,他推斷你可能會對B商品感興趣,然后給你一張券,你可以用下次購買抵扣,或者現在加購,其實我們平時基本上不用的。說明它營銷不夠精準。
楊通:沒錯,而且當旁邊有人參與的時候,會干擾消費者自主購物的意愿。我們希望做到的事情是把一個智慧屏放這邊,盡量減少對消費者的干預,消費者會覺得這是跟我的意愿是比較相關的,而且它是跟我的數據是結合在一起的。
用戶領了券之后想買就去買了,如果覺得這個券不想要,那也可以不買,不會讓你覺得很尷尬。所以我們不僅是把券發出去結束了,我們還跟sales掛鉤,希望能幫品牌帶量,目的是提高 gmv。
楊通:現在廣告曝光量太多了,賣場有太多的圖片、視頻廣告信息,但這些曝光基本上不會給人留下任何的印象,AR互動是有感知的,互動性強,比如我們給可口可樂全球總裁James看了我們的可樂效果,他直接就說這個效果是讓他覺得是非常 User-friendly 顛覆性非常強的。
我們從線下的整個發展趨勢來看,雖然現在線下還是很多人只看重品牌的展示,但越來越多的人會更在乎品效結合,而我們既有AR互動展示也有會員發券核銷,可以同時滿足這兩個需求。
提問者:像這種幫品牌單獨去定制一些互動效果,需要花費比較多的人力嗎?
楊通:我們基本上現在都已經標準化了,首先我們自己的AR模板庫就有100多套,如果要定制的話,大概要一周時間,除了設計以外,整個的工程調試基本上都是流程化的工作。
這是我們單店的BI數據的,我們對于互動人數,包括會員的人數,都會有一個比較精準的分析。你可以看到這是我們整個門店的一個熱區圖,可以看到哪些是熱門區域,還有基于人臉數據分析的一個整體用戶畫像。點開每一個的區域進去也可以看到對應的設備的位置,以及這個位置里面對應的數據變化。
楊通:對大賣場客戶,我們會為每個門店做單獨的后臺,這個是可以給開放給客戶,相當于是一整套的BI系統。再看一下我們的投放后臺,這里面所有的發券制券可以按活動來分,上傳商品圖片信息、券生效的日期、生效的點位,然后點擊投放就已經OK了。我們對于設備的也有一些基礎的管控,包括每個屏幕放什么內容、音量調節、重啟等都是全自動化的。
楊通:同時我們也會有一些訂單信息,這部分數據是我們跟門店ERP系統打通之后回傳過來的,我們會對這些信息做一些人貨綁定,這就就可以知道用戶畫像和他實時的消費軌跡,一個人的性別、年齡、心情,在A店買了什么東西,在B門店買了什么東西。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