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熱點三:服務消費需求快速提升,餐飲業漸入智能化時代
餐飲收入增速跑贏商品零售業、休閑旅游旺季更旺、家政服務需求激增……。2019年,國民消費中的服務消費表現尤其搶眼,其需求十分強勁,市場持續擴大,占總消費的比重首次超過商品消費。提質擴容的服務消費正在引領“新消費時代”。
服務消費增長勢頭強勁
按照世界各國的經驗,服務消費不斷上升,是消費升級的重要趨勢和特征,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一般規律,無論個人或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服務消費的比重就越大。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1%。其中,以餐飲娛樂、旅游休閑、教育培訓、養老保健、家政服務等為代表的服務消費占了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49.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6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的消費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形成了服務消費與商品消費雙輪驅動。
更令人矚目的是,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達52.2%,這意味著國家GDP的一半以上來自于為生產、生活服務的服務業的貢獻。特別是信息、教育、養老、健康、文化等服務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預計2020年,伴隨居民消費向個性化、品質化升級,服務消費的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根據中國發展基金會相關報告顯示,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在人均GDP達到25000美元之前,中國在流通服務業、出行、住宿餐飲、金融保險、文化體育娛樂,以及居民服務為主的其他項目的消費,占總支出比重都會提升。而食品、衣著等生存性消費的比重則有所下降。由此觀之,服務消費將是今后中國總體消費中增長潛力最大的部分,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高度重視開發服務消費市場將是主要施力方向。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服務消費增長快,首先與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消費領域不斷擴大和消費品質升級有關,由此促成消費需求日益追求品質化、多樣化、個性化并導致各類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新興消費方式不斷涌現。其次,這也符合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一部分國民收入水平登上富裕臺階,消費結構升級的基本趨勢。2020年以后,隨著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服務消費需求將繼續上升,在消費中的比重會進一步增加,服務市場也會越擴越大。
對于服務市場的發展,政策導向已非常明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游等服務業發展”。而在此前出臺的《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的第一項重點任務就是進一步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國家還提出進一步完善住房租賃、家政服務、養老、托幼等配套政策,挖掘農村網購和鄉村旅游消費潛力,破除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投資準入的體制機制障礙。供給側改革也指向更好地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只手”作用,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努力增加高品質服務供給。
當前,全球產業結構正向“服務型經濟”轉型,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網絡化、智慧化、平臺化和產業跨界融合方興未艾。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人群。專家預言,通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繼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服務消費的潛力必將呈現爆發式釋放,特別是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高品質服務消費將領先增長。服務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推動經濟轉型的新動能。
5G時代與智能餐飲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新技術的運用和消費升級,餐飲行業在業態、產品、供給模式和服務方式上不斷創新,一些得風氣之先的餐飲企業開始運用智能科技開啟多渠道并舉、多資源并用的新型服務模式。線上點餐、到店即食,高科技代替人工制作,智慧餐廳、未來餐廳、無人餐廳等逐漸普及;新技術、新體驗、智慧化、數字化正在成為餐飲消費發展的方向;移動化、自助化、智能化消費體驗,也將成為餐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10月,全國餐飲收入33769億元,同比增長9.6%;明顯高于同期GDP增速,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額增速,餐飲收入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9%。專家的評價是,2019年餐飲行業延續了業態、產品、服務上創新的勢頭,不斷激活并釋放發展潛力,正加速從傳統餐飲服務業向現代餐飲服務業轉變。2018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8.2億人,占整體網民比例為98.6%。根據艾瑞咨詢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21年,中國手機網民占整體網民比例將達到100%。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懶人經濟”的出現,人們越來越習慣通過手機來滿足日常生活中的各類需求,互聯網對餐飲服務行業的不斷滲透以及對消費習慣的不斷改造,使得餐飲行業的線上化成為大勢所趨。
2019年以來,中高端餐飲繼續回暖,餐飲企業積極適應市場需求新變化,各種地方美食、特色小吃供需擴大,備受青睞。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餐飲業正在向高質量發展穩步前進,當前亟需餐飲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注重營養健康,滿足社區服務和多元化、定制化、個性化消費新需求。
總體來看,從外賣平臺升級到用高科技代替人工,包括迎賓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智能炒菜機、刷臉支付,乃至無人餐廳,科技創新正在引領中國餐飲行業轉型升級。眾多餐飲企業陸續登場亮相的智慧餐廳,正在逐步為消費者所接受。例如,老字號五芳齋聯手阿里口碑APP,在杭州打造了首家“無人智慧餐廳”;周黑鴨和微信共同打造的“智慧門店”亮相深圳,實現了刷臉進門、點贊支付;京東旗下首家“未來餐廳”也亮相天津,提供機器人服務及菜品制作。
預測未來智能科技將大面積地運用于餐飲行業,滲透到該行業的方方面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