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歐的B面:被忽略的商業眼光
陳歐,這個曾異常閃耀的名字,已許久未出現在我們熟悉的輿論場。
你或許想不到,陳歐新浪微博粉絲數接近4200萬,與一個偶像明星的粉絲量級相當。
2010年11月23日陳歐發布了第一條微博,此后近3800多條信息中,有關聚美優品的營銷推廣內容,占據相當龐大的比例,最新一條動態也是有關聚美APP某防曬單品的推廣,轉發評論輕松上萬。
在另一個層面,陳歐卻與聚美做著減法。
不知何時,他的微博認證從“聚美優品董事長”變成了“聚美集團董事長”,在百度搜索相關新聞,出現更多的是街電,而非聚美。
陳歐曾說,當你意識到自己走錯了方向,你應該果斷地掉頭!
光環 亦是枷鎖
一部名為《后浪》的視頻短片,讓2020年的五四青年節,火過了2020年的618。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是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
有人說,情感共振是這個短片被頻頻轉發的關鍵,自我認可與被時代認可,是當下最難得的東西;也有人說,這樣的共情讓他想起了2012年為自己代言的陳歐。
“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的漂亮,我為自己代言�!�
相似的情緒,相似的勵志,從被看輕到不容輕視的涅槃。
那一年,陳歐29歲,有過兩次創業經歷:游戲平臺GG game和廣告公司Reemake,并借此贏得了投資人徐小平的認可,商業眼光被首次印證。但創業過程從沒有一帆風順的,不斷的碰壁與掙扎,促使他寫出了《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詞,并親自演繹了它。
這則廣告的大獲成功,源于陳歐對時代和自己的清醒認知,也堅定了他低成本營銷的商業策略。58同城CEO姚勁波曾評論陳歐:“是一個比較擅長運用巧力的人�!�
有媒體統計,在聚美成立后的四年里,陳歐參加了不同媒體的數十期節目,收獲了相當可觀的“帶貨效果”。2011年,聚美營業額將近10億元,到2013年,營業額突破60億元。
通過個人高頻曝光來低成本獲取流量的操作,是陳歐對自身優勢的善用,有驚喜,卻也有不能承受之重。有人公開質疑:一個CEO的曝光度遠超品牌,算不算倒掛?一個企業家密集出鏡,還有沒有時間過問業務?
所以,當2014年聚美陷入“售假風波”,輿論矛頭都直接指向了陳歐。為挽回信任,他主動將最賺錢的第三方業務砍掉近半,直接導致凈利潤的大幅下滑,此舉被人解讀為“有點過激”。
在此之前,聚美是B2C美妝行業老大,占據1/4的市場份額,擁有超千萬級的活躍用戶。
高光時被冠以的光環,往往過后就變成了枷鎖,且不得不用更多時間去掙脫。
證明自己 也不懼被證偽
很多人都這樣評價陳歐:他很想證明自己。
證明自己,不僅寫在“陳歐體”的廣告詞里,也深深寫入他的骨髓。
童年陳歐曾執著于打游戲,理由很清奇:“只要我學習好,老師就會喜歡我,只要我打游戲打得好,同學們就會崇拜我。”作為斯坦福大學高材生和GG game游戲平臺創始人,陳歐的兩個小目標都實現了。
“想證明自己”的性格特質,在遇到危機時,被暴露得格外明顯。
當遭遇假貨質疑,陳歐只想盡快澄清,贏回消費者信任。他的微博變成聚美優品的官方指定回應渠道,數次發文,甚至直言:“化妝品是電商中最不被信任的品類”、“希望推動官方防偽體系”。
可惜的是,當負面信息占據輿論中心,任何澄清都會被邊緣化。陳歐越是解釋,越難贏得信任,聚美的流量也隨之急劇惡化。
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聚美在B2C網絡零售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22.1%,下降到2016年的0.7%。
這既有流量向京東、阿里等綜合電商聚集的外因作用,也是聚美自身負面纏身的必然結果。美妝購買渠道越來越多,而聚美是更容易被割舍的一個。
希望證明自己的人,一般不會輕易否定自己。但陳歐似乎不怕被證偽,甚至在被證偽后,愿意主動挖掘新機遇。
”陳歐不會賣一輩子化妝品�!彼约哼@樣說。
2015年到2017年間,陳歐不斷尋找能證明自己的機會。領投寶寶樹,投拍《溫暖的弦》,收購街電……當外界質疑他“不務正業”,股價已無法真實反映企業價值之時,陳歐用行動展示了決心。
當他的多元化轉型之路屢遭外界質疑,他依然定力十足,并且力排眾議,為新業務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
2020年4月15日,聚美優品完成私有化,在分析人士看來,這是陳歐商業旅程的又一個重要拐點,一方面徹底擺脫資本市場束縛,讓聚美找回初心;另一方面是為旗下新業務鋪路。從創業者再回到創業者,他的身份看似未變,卻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和選擇。
“陳歐不想再花精力去證明垂直電商能成,在更有價值的領域,他想做一番事業�!本勖狼皢T工的這句話,似乎解釋了陳歐不停試水、不斷跨界的內在邏輯。
陳歐調轉車頭,想要講出一個新故事。
被忽略的商業眼光
作為80后創業者,陳歐無疑是佼佼者;而作為企業家,外界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慧眼獨具,有人說他差點運氣。
投資過陳歐的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曾說:“眾多創業者中能夠勝出的人,通常對于自己的終極目的有明確的理解。在他們看來,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一張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用卡�!�
陳歐的這張信用卡,確實幫他刷出了別人看不懂的風口。
2014年11月陳歐發過一條不起眼的微博:最近在韓國發現很多好的化妝品,隨著海淘的放開,這個市場快變天了嗎?
當時,國內跨境電商還沒有雛形,供應鏈搭建、物流運輸等關鍵環節均處探索階段。直到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相關政策并設立一批跨境電商試驗區,才真正打開了進口商品線上銷售的大門。
當時的聚美甚至先于京東、阿里布局跨境電商,連續3年位居全國跨境電商第一,起碼在跨境電商業務上,陳歐并沒輸在“先機”。
真正讓他擁有更大贏面的,是被數度唱衰的共享充電寶。
2017年3月,陳歐一個人從北京跑到深圳,歷時一個月,將共享充電寶的工廠、供應鏈全考察一遍,得出手機電池技術短期不會有突破性進展的結論。同年5月,陳歐以3億元收購街電。
陳歐入局引來輿論的廣泛關注,不少業內人士高調唱衰。王思聰放言,“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睂Υ�,陳歐只回了句:街電如果做不起來,就當給大家做公益了。
陳歐習慣了被質疑,他怕的是錯過。
兩年時間,陳歐把街電做成行業老大,累計用戶破2億,在5G商用普及和共享經濟日趨成熟的背景下,共享充電寶市場越做越大,今年3月,數度徘徊的美團正式發力。有街電深度用戶趣評:“陳歐,是改變我出行重量的男人。”
據傳,在一次部門聚餐上,有剛入職聚美的新員工感嘆,“進公司前,以為老板不咋過問具體業務了,沒想到他天天來單位,有時還親力親為,干勁比我一個95后都足。”
的確,站在聚光燈下的陳歐,深深刻入大眾記憶,相比認真做事的真實陳歐,人們更愿意相信其明星特質下的角色扮演。他曾為聚美發展走上前臺,做個代言人;卻也一直站在聚美身后,做著商業大腦。前者眾所周知,后者卻被遺忘在角落。
走過高光的陳歐,學會了做減法,為人低調了,發聲謹慎了,業務聚焦了;同時,他也做著加法,新業務更壯大,眼光更精準,決策更慎重。
所幸,這道加減法的籌碼,都握在陳歐自己手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