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仕欲收購惠而浦中國 打的是什么算盤?
以微波爐業務起家的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蘭仕)欲要約收購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而浦中國),再次展露出擴張白電市場的野心。然而,惠而浦中國自身深陷虧損泥潭。這會是一筆“雙贏”的買賣嗎?
蛇吞象 格蘭仕擬收購惠而浦中國
8月23日,惠而浦中國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廣東格蘭仕家用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書面告知函,正在籌劃部分要約收購事項。
公告內提到的廣東格蘭仕家用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是格蘭仕的關聯企業,兩家企業的掌舵者均為梁昭賢。根據上述公告,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公司的上市地位為目的,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受此影響,惠而浦中國股票自8月24日早盤起停牌,停牌不超過兩個交易日,最晚于8月26日起復牌。
對于收購原因,惠而浦中國方面對外宣稱,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及對公司投資價值的認同。該公司同時強調不會退出中國市場。
背景資料顯示,惠而浦中國前身為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美國家電企業惠而浦通過收購其51%的股份借殼上市,該公司也正式更名為惠而浦中國。目前,惠而浦中國大股東為惠而浦集團,持股51%;二股東為合肥市國有資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3.34%。
惠而浦中國旗下擁有惠而浦、凱膳怡、Jennair、榮事達、帝度等品牌,涵蓋冰箱、洗衣機、洗碗機、干衣機,以及廚房電器、生活電器等系列產品線。
而格蘭仕靠微波爐業務起家,后續逐步向空調、小家電等領域擴張,目前還并未實現上市。
在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看來,格蘭仕對惠而浦中國的收購是一筆“蛇吞象”的交易。“作為一家以微波爐為主業的企業,格蘭仕的企業規模和盈利能力受限,無法獨立上市,只能通過收購來借殼上市。”他表示,無論是從體量上還是資金上看,非上市公司的格蘭仕想要最終完成收購還是有一定困難的,能否拿下惠而浦中國仍然有待觀察。
展野心 格蘭仕欲加碼白電業務
對于格蘭仕來說,收購惠而浦中國除了能實現借殼上市外,還會成為其改變單一營收模式、擴張白電業務的關鍵一步。
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除了主營業務微波爐外,格蘭仕也在積極進行多元化布局。其官網顯示,2000年9月,格蘭仕進軍空調行業;2008年4月,格蘭仕在中山廠區建立了洗衣機生產線,順利完成小批量試產。目前其旗下產品覆蓋了微波爐、電蒸爐、電烤箱、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品類。截至2019年,格蘭仕產品和服務供應到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借助全產業鏈智能制造和Galanz+智慧家居優勢,格蘭仕開始加快從傳統制造業向數字科技型企業的轉型。今年4月,格蘭仕副董事長兼格蘭仕工業4.0項目總指揮梁惠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格蘭仕將投資超100億元同步推進工業4.0項目、開源芯片項目,朝著世界500強企業的目標邁進,預計未來3-5年在廣東省順德市達到超過1000億元的年營收規模。
就目前來看,格蘭仕雖有轉型之心,但與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電巨頭相比仍然差距較大,后兩者年營收均已破2000億元。劉步塵認為,目前家電市場中格蘭仕處于第三梯隊,企業本身的議價能力并不高,只能走中低端路線,高端產品的銷量上不去。
在全國工商聯頒布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格蘭仕以2017年營收200.92億元排名第375位。《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則顯示,2018年格蘭仕以營業收入212.44億元排名第415名。
劉步塵表示,此番格蘭仕欲通過收購惠而浦中國實現新的產業突破。“惠而浦中國最強勢的兩個產業分別是洗衣機和廚電。如果格蘭仕真的收購了惠而浦中國,那么它可以迅速補齊短板。”
破困局 惠而浦中國能否獲新生
作為全球知名的家電企業,惠而浦中國這幾年的日子卻并不好過。
從財報數據來看,2017-2019年,惠而浦中國的營收分別為63.6億元、62.9億元、52.8億元,同比分別下滑6.05%、1.23%、15.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9698萬元、2.62億元、-3.23億元,同比增長-134.24%、370.01%、-223.3%。
虧損仍在繼續。今年上半年,惠而浦中國營收為21.5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0%;凈利潤為-1.16億元,同比下降93.35%。
此外,惠而浦中國還曾因虛增2015年度和2016年度的營收和利潤等原因被證監會處罰。據了解,其虛增2015年度、2016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8829萬元、1.57億元,占當年披露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3%、2.27%;累計虛增2015年度、2016年度利潤分別為1.18億元、1.05億元,占當年披露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1.44%、23.23%。
劉步塵表示,惠而浦中國在我國市場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2014年之前其主要通過銷售洗衣機產品,收購合肥三洋并更名惠而浦中國后,才開始在我國有了自己的工廠、設立研發中心等,在我國市場的戰略表現比過去積極了很多。2018年更換管理層后,投資、產品研發投放、拓展品牌的力度進一步提升。
“這也是惠而浦中國虧損的原因之一。在研發推廣和平臺建設投入增加的背景下,惠而浦中國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品牌建設,提升知名度。”他補充道。
產業觀察人士洪仕斌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雖然業績表現并不穩定,但惠而浦中國在洗衣機等業務板塊依然具備優勢。“現在我國家電企業的競爭已經是綜合性的競爭,如果格蘭仕和惠而浦中國能夠完成整合,拼成一艘更大的'航空母艦’來抵御市場壓力,其實是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的。”他表示。
收購要約已經發出,格蘭仕是否能如愿?我國家電市場的故事又是否會再次改寫?記者將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