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務業新就業形態成“就業蓄水池” 平均月收入達5062元
聯商網消息:岑澤南曾是深圳一個活動策劃公司的創始人。今年一場疫情,他關了公司、勸退了員工,加入美團閃購“菜大全”成為一名“菜場買手”。試了一個月,岑澤南發現在去掉人工、菜品等成本后,居然賺了3萬元。
岑澤南的故事,正是當下新就業形態的縮影。日前,美團研究院發布《生活服務業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的發展特征和發展趨勢》(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的發展,催生了大批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崗位,正幫助從業者持續拓寬收入來源和成長邊界。在發揮“就業蓄水池”作用同時,新就業形態也成為許多人“副業創新”的沃土。
逾8成靈活就業者小于35歲 平均月收入達5062元
報告顯示,生活服務業靈活就業從業者以20-35歲的青年人為主,該年齡段從業者的占比高達82.2%。
岑澤南今年22歲,自小就在深圳菜場長大。他的父母賣了一輩子菜,經營著一家線下菜店。近年來,線上賣菜業務忽然火爆,但是岑澤南的父母卻不太懂得用手機賣菜,看著別家線上開單、自己只能守著線下,心里有些焦急。
▲美團閃購“菜大全”菜場買手岑澤南在打包蔬菜
關掉活動策劃公司的岑澤南,開始幫助父母“手機賣菜”,最多時曾有15個平臺的賬號。不過這些平臺單量分散、損耗率比較高,蔬菜的新鮮無法保障。后來,
附近商家推薦他上線“菜大全”,盡管商品溢價絕不允許高過30%紅線,利潤率不高,但是單量大、走量快,“去掉人力、進價成本后,一個月居然賺了3萬元”。
現在,岑澤南額外找了兩個人打包、發貨,有了團隊擴招需求。“眼下我已經不打算換行業了,買菜更讓我有安全感,賺的還比以前都要多。”
報告指出,生活服務業靈活就業從業者的平均月收入約5062元、平均年收入為60732元,略高于2019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53604元。從收入分布看,42.8%的靈活就業從業者月收入高于5000元。其中,月收入高于10000元的從業者占比達9.6%。
就業容量大、進出門檻低、收入可觀……靈活就業日益成為特殊時期穩就業的“蓄水池”。人社部數據顯示,中國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已達到2億左右,涉及崗位類型眾多。從線上菜場買手、社區團購團長,到共享電單車換電員、獨立密室設計師,這些工作在生活服務業一線的靈活就業從業者,正通過奮斗守護著各自的生計和夢想。
多勞多得、靈活自主,按次、按單量收費占主流
靈活就業收入方式多樣,其中按次收費、按單量收費占比最高,達到54.4%,這種多勞多得的方式賦予了從業者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今年7月,做了10年全職寶媽的劉敏正式加入美團優選成為一名社區團購團長。短短十天之內,劉敏就建立了370人的用戶群,日均營業額在1000元左右。“平時接觸的客人比較多,心態和視野會更開闊,不會像一直呆在家時那么封閉。”社區團購工作不僅提升了劉敏的收入,也因時間靈活而讓她可以兼顧家庭。目前,劉敏的團購用戶群人數仍在持續增長中,為了進一步擴大業務,她專門開設了一個儲藏室用來收發貨。
▲美團優選社區團購團長劉敏在儲藏室收貨
今年43歲的陳進喜也頗有同感,“共享電單車換電員的工作,早晚高峰忙一點,中間可以適當放松,不像工廠工作那樣需要時刻緊繃著神經。”陳進喜來昆明打工兩三年了,收入一直不太穩定,最低時候月收入只有2000元。今年7月,他開始在美團電單車業務從事換電員工作。工作兩個多月,平均月收入達到了6000多元。
在對未來的發展規劃上,因為靈活就業具有收入方式靈活、工作時間靈活等特性,56.8%的從業者仍打算繼續從事靈活就業或創業。其中,20.0%的從業者因從事靈活就業增長了見識,提升了能力,打算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彭光彬和配送站兼職同學在大學城
今年大四的彭光彬,就讀于山東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已經兼職從事外賣配送工作超過兩年時間。目前,彭光彬已成為濟南長清大學城的配送站長,管理8個學校、9個站點,以及近百人的大學生兼職配送團隊。他說:“做外賣讓自己比同齡人成長更迅速,獨立性更強”。他表示,外賣配送經驗讓他對高校市場有了較深刻的了解,畢業后希望能夠繼續深耕這一領域,鎖定高校市場繼續做大。
消費回暖 超4成商戶擬增加靈活就業崗位
美團研究院問卷調查顯示,隨著消費復蘇,41.0%的商戶計劃在疫情后增加靈活就業崗位。55.2%的生活服務業商戶有靈活用工需求。
報告指出,靈活用工將碎片化的時間和碎片化的任務集合起來,大大降低了餐廳外賣運營師、酒店收益管理師等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門檻,增加了人才的可獲得性。
部分從業者更是借此成立了提供外賣運營、酒店收益管理等咨詢服務工作室,以自身技能幫助更多商戶提高數字化運營水平,自身也從就業走向創業,獲得更高收益。
與此同時,為了促進生活服務業新就業形態從業者知識技能提升,為其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近幾年美團陸續面向餐飲、酒旅、美業等各類生活服務業商戶和從業者開展培訓,并于去年10月成立美團大學,涵蓋餐飲、外賣、美業、酒旅等多個生活服務品類,致力于成為生活服務業數字化人才的大本營。今年以來,美團大學開發了2000多門課程,為超過600萬人提供了線上培訓。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多次提出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多渠道靈活就業。報告建議,政府、行業、院校和互聯網平臺共同努力,加大對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從業者的培訓力度;制定更積極的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支持政策,保障靈活就業人員的權益;大力發展新業態,創造更多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機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