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百貨店還有出路嗎?看日本松屋百貨的處境和應對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
您問,日本目前還有純百貨店嗎?松屋員工會告訴你,有,松屋。
2016年,入境游客消費減少,位于銀座大街的松屋百貨店處境不妙,結果2017年春天來了一位送水的,就是大丸松坂屋改建以后的“GINZA SIX”,水者,客流商機也。
1、2020年松屋的業績狀況
日本松屋百貨店是創立于1869年的老字號,在東京銀座和淺草兩個區域設有店鋪,主要業績的90%依靠銀座松屋店,營業面積約3.3萬平方米。2020年2月決算,銷售額816億日元,訪日游客免稅品銷售額比率上升約25%。
隨著疫情爆發,對于依靠客流支撐的百貨店是致命打擊,銀座松屋銷售額2月份下降31.5%,3月下降70%,5月4日,日本政府決定“緊急狀態宣言”,松屋5日宣布銀座總店、淺草店全館停業。5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解除戒備,百貨店恢復營業。4至5月休業59天,業績基本歸零。6至8月恢復營業,同比下降32%,去掉免稅店業績因素,下降17%。10月15日公布的上半年業績,3至8月銷售額同比下降54%,為205億日元,營業利潤虧損22億日元,去年同期為盈利3.8億日元。到9月份,同比依然下降37.9%,沒有根本扭轉跡象(參見2018年以來季度業績對比圖表)。
2、松屋社長展現的應對措施
面對這種狀況,社長秋田正紀分析道,6月份以后在逐漸恢復,周末銀座大街客流基本回歸。海外游客無法依賴了,但是東京都政府開始補貼贊助都內市民出行住宿游覽,以往受限的周邊客群也會來店,挖掘需求的機會還很多。
與此相關,松屋抓住主題定制的高端會員營銷,集中力量組織外商業務,所謂外商,就是為購買金額較大的優質客戶提供服務活動,這些高級客戶一般不到店,現在邀請他們到店參加主體活動,提供咨詢和消費策劃。
松屋每年舉行兩次“松美協會”的主題外商客戶營銷沙龍。9月初舉辦的“松美會”在減少人數的情況下,靜心組織,依然取得很好效果,客戶購買客單價非常高,有一個因素是日本股市近期很穩定,對于擁有資產的客戶來說,高端消費欲望很強,尤其是奢侈品品牌。一部分客戶以前習慣在國外購買,眼下出國比較難,也會選擇到松屋購買,綜合起來看,外商客戶的消費額同比增長10%。
另外,分析抓住疫情期間人們居家活動增加,家居雜品和家具的功能型消費,展開主題營銷文化活動,家具銷售增長54%,這是以往很少見到的場景。
之前,有的客戶因為銀座流動客流以及入境游客多,放棄逛店機會,成為沉睡客源,現在正在聯絡喚醒他們。實際上通過促銷活動,確實拉回來一些失去的客源。比如7至8月舉辦人氣兔子“美菲”畫作等展覽時,雖然規模縮小到以往的三分之一,但是銷售客單價與以前展覽會相比上升了1.5至2倍,效果很好。
3、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
有報道說,松屋的員工稱銀座松屋為純百貨店,似乎在自嘲松屋經營決策者愚蠢地維護落后的經營布局和營銷方法(參見松屋店鋪老化的形象圖片)。
也難怪員工著急,看看其它老牌百貨店,如大丸集團和高島屋,已經摸索出向租賃復合化轉型的路線。7&i集團下屬的崇光西武百貨店,到明年2月將關閉5個店,從2011年28個店到保留10個店,將裁員1300人,占百貨事業員工總數20%。位于池袋車站的西武總店,2019年業績為1823億日元,排在單店業績第三位,即便如此也將于明年開始大幅度租賃化改造,到2025年崇光西武百貨店的70%店鋪面積要改成租賃模式。新宿商圈的小田急百貨店已經于9月10日宣布關閉,改造成48層高的商業寫字樓。連三越伊勢丹也在加快引入租賃經營形式。
松屋店的決策者是怎么想的呢?可以歸納為三條。
第一、選擇和集中,提高效率。松屋銀座店由于沒有足夠的商環境空間,只能精心策劃,突出主題產品。2020年以來,日本主要5家服裝企業樫山、world、TSI控股、三陽商會、Renown,決定關閉3100多個服裝專柜店,顯示出服裝類市場在急劇變化。松屋要擴大化妝品和女鞋的區域,增加高檔女鞋品牌,增加兒童用品區域,減少女裝和男裝面積,在布局上主動調整。
第二、持續更新組合,增加鮮度。各個經營區域要不斷更新、變化經營產品組合。比如,2019年11月是松屋企業成立150周年,公司重組奢侈品牌,翻新品牌組合形式,營造有鮮度的產品組合和商環境,其實借助路易·威登品牌那樣的經營產品,始終維持頂級品牌的個性,保持新鮮。高端外商營銷是日本百貨店的看家本領,松屋也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發展方向,會繼續加力推進。
第三、積極策劃活動,突出個性。快閃主題促銷,是百貨店生存的“主食”。受2017年4月份“GINZA SIX”開業,為松屋間接帶來客流的恩惠,當時,“GINZA SIX”日均客流量在工作日約4.3萬人,周末和節假日約6.7萬人,可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特別是大批游客,欣賞完就奔松屋去消費了,所以,業內人士說,這是為松屋引水了。
松屋也積極應變,快速組織營銷活動,2017年度舉辦22場活動,相關銷售為11億日元,吸引69萬游客,總銷售額為890億日元,同比增長3.1%,營業利潤為19億日元,同比增長53.1%,打了一場漂亮仗。
松屋依舊想通過舉辦藝術展和當地產品展,突出個性,與“GINZA SIX”和銀座三越店拉開差距,便于客戶識別競爭對手。
4、留給朋友的幾句感言
疫情沒有終結,對于依靠客流生存的實體百貨店,就是一把懸著的劍。客流在哪里,交易機會就在哪里,松屋還想著依賴游客、依賴傳統經營產品騰挪,換來顧客價值,恐怕是很難了。日本其它幾個百貨店集團已經全面轉型,特別是大丸集團利用旗下PARCO時尚購物中心這個銳利武器,在向租賃化轉型過程中,引入了大量高價值新鮮經營產品,為多樣化組合提供了可能。雖然目前看,大阪心齋橋的總店改造業績不理想,但是他們為自己儲備了很多可以利用的未來型資源。
松屋面臨的問題和選擇思路,和中國百貨店,尤其是一些傳統百貨店非常相似,在經營產品組合創新之外,還有兩個致命短板沒有意識到,自然也沒有危機感,第一個是數字化機制建設,第二個是店鋪動態監管激勵。經營決策者不能從自身調動工作意愿,僅僅聽取中高層分析,是無法推動創新發展的,就算松屋員工搞笑說本企業店鋪是純百貨店,就算第三方數字化工具再有效率,用戶不用它,也就沒有客戶價值。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網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