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字號曲線上市 順利上岸還差臨門一腳
對于奔赴上市之路的老字號,資本是雪中送炭也是飲鴆止渴。
11月24日晚間,上市企業大豪科技發布公告顯示,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一輕控股持有的北京一輕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輕資產”)100%股權,并向京泰投資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紅星股份45%股份。
消息一出,除了有“強關系”的紅星,一輕控股手握的北冰洋、義利兩個品牌,也貼上了上市這一關鍵詞。不過在當下,老字號要想獲取資本市場認可并不是件輕松的事情。上市也并非百利而無一害,資本會扯掉老字號的遮羞布,將客群脫節、產品陳舊、創新不足、調整緩慢等問題暴露在陽光下。
親近資本市場 口碑效應猶在
北京老字號將迎來組團上市的可能,紅星、北冰洋、義利這些再熟悉不過的京城老字號,將與資本市場扯上瓜葛。據大豪科技發布公告顯示,一輕控股擬將酒類、食品及飲料等主業相關資產進行整合后注入一輕資產,并將一輕資產現有職能剝離。
據了解,相關資產注入一輕資產后,一輕資產將以酒類、食品及飲料等為主營業務,涉及品牌包括紅星品牌系列白酒,北冰洋品牌系列飲料產品,義利品牌系列食品等。
實際上,老字號上市消息能獲得輿論、資本關注的很大原因主要集中在品牌自身積淀的口碑效應。這些存在于市場數十年甚至百年的企業,在經歷時間洗禮的同時也存活于一代代消費者的體驗感知中。老字號的經營模式、產品特點、服務水平,甚至文化輸出已經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固化。老字號僅在品牌認知上,許多企業“后生”難以望其項背。
然而,盡管品牌依然是熟悉的模樣,但外部市場環境卻發生著劇烈變化。電商消費的持續滲透,社交媒體傳播裂變效應,購買渠道的多元化等,不僅催生出大量的新興網紅品牌涌入市場,渠道和營銷方式的演化還改變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智。市場似乎不再是熟悉的“味道”了,老字號也自是不能以不變應萬變。
縱觀全國來看,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登陸資本市場的老字號主要集中在醫藥、酒飲和百貨零售領域,如同仁堂、九芝堂、五糧液、瀘州老窖和老鳳祥、王府井等。而餐飲食品領域典型代表如全聚德、維維股份、光明乳業等。這也意味著,一旦北冰洋、義利能成功上市,北京老字號將在食品行業再添資本新寵。
上市不等于上岸 也曾風光也曾隕落
老字號的品牌效應還是一座金礦嗎?是,又似乎不是。
消費者能在超市的陳列架上一眼辨別出熟悉的品牌,卻不再意味著他們愿意在眾多同類商品選擇中為之買單。例如,最具有代表的或許是北京餐飲老字號全聚德,2007年上市至今的十幾年間,全聚德便歷經了從風光到跌落神壇的境遇。難以跟上變化的步伐,讓全聚德至今一直承受陣痛。
從全聚德2020年三季度財報可見,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1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6.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0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跌484.4%。若是刨去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其歷年財報后發現,在2012年前,全聚德在凈利潤增幅和營收增幅上還維持著較高水平,2011年的營收同比增幅達到28.81%。然而,遭遇餐飲高端市場遇冷后,全聚德的營收和凈利開始大幅萎縮:凈利從2013年的1.1億元跌至2019年的4463萬元。也就在這一時期,許多高端餐企開始向大眾消費轉型,全聚德還在原地打轉。
在今年6月回應深交所出具的《關于對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報的問詢函》中,全聚德表示,營收、凈利、經營現金流等持續下滑有多個原因。從內部來看,產品和服務滯后于市場需求,特別是“90后”“00后”消費群體的興起,消費需求轉換迅速,而全聚德的餐飲及包裝食品都存在著產品陳舊、創新不足、調整緩慢等問題,特別是與年輕顧客的消費認知形成了差距。
從外部來看,全聚德表示,餐廳經營類型更加多元化、差異化,市場進入者眾多,正餐市場客源分流明顯。全聚德一直未涉足其他餐飲領域,經營模式和產品類型單一,行業擴展不足,因此客流量呈現連續下降趨勢,公司業績及業務發展情況受到較大影響。
凡此種種,進入資本市場后的全聚德,的確曾站立于萬眾矚目的中心,但也從神壇跌下來,承認自身的“老舊”。全聚德的曾經與當下,對于即將步入資本市場的老字號,是一個可具有參考價值的標桿。
可見,資本市場也不是老字號高歌猛進的助推力,上市不等于上岸。
昔日光環已褪 被新生一代拋棄
全聚德的冰與火只是諸多老字號的縮影之一。數年來,內部管理機制僵化,產品與渠道老化,單一依賴旅游場景,加盟店質量把控弱等弊病,一直讓老字號飽受詬病。
2019年2月,因數次深陷質量造假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撤銷北京同仁堂中國質量獎稱號;今年1月,東阿阿膠預計2019年凈利虧損3.34億-4.59億元,同比下降116%-122%;今年5月,狗不理從新三板退市……這些案例已然是行業評判老字號進入資本圈后,是否一馬平川、萬事順遂的有力憑據。
與此同時,老字號聚集的餐飲、食品、酒水等各領域,從來不缺攪局者,也從來不缺熱鬧。諸多后來者快速崛起追趕著前人,有老字號存在的領域向來是競爭對手林立。
以餐飲行業為例,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北京市各類餐飲門店總數達到21萬家以上,全市范圍內每平方公里餐飲門店數量超過13家。每平方公里的13家餐飲門店里,有多少是老字號,行業對這個答案心知肚明。如果讓老字號企業與非老字號企業隔河而立,前者陣營里總會因后者的數量龐大而略顯孤單。
作為北京人耳熟能詳的飲料品牌,即將站在資本聚光燈下的北冰洋會如何應對激烈的外部競爭格局,北京商報記者詢問了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應。不過,在近年來北冰洋的動作中,能看出其不斷調整產品包裝來切入細分市場,同時打通直播、電商等渠道迎合用戶需求的轉型策略。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當前國內很多老字號已經被新生一代的消費者拋棄,他們最大的問題是企業的體制和機制制約了產品創新層面的迭代升級,這也就意味著老字號企業整個組織架構是否有能力去匹配高度開放的競爭環境,“上市只能解決資本的問題,但無法回答組織架構變革的問題,老字號的創新和復活一定是一個體系工程”。
零售業專家胡春才對此也頗為認同。“關鍵是企業需要在內部形成科技、產品、營銷等方面的創新機制,同時通過上市來建立一個比較科學化的組織架構。”胡春才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朱丹蓬認為,通過資本市場的賦能,上市對品牌煥新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為企業在渠道創新、新零售布局上提供一個支撐,否則會越來越掉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