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業要“變天”了?巨頭們紛紛發力“快餐+”模式
快餐生意難做,賺著白菜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飯市短、客單低、群雄割據,逼的頭部快餐企業都開始變革求新,玩轉“業態融合”,走“快餐+”的模式:
近千家店的快餐巨頭老鄉雞,嘗試店內增加下午茶、酒吧,拉長營業時段;
火鍋頭牌呷哺呷哺,也推出新店型走“快餐+小酒館”模式,吸引新一波客流;
被騰訊看好獲4.5億融資的和府撈面,在面館里賣火鍋,繼續探索高價值;
味千拉面開拉面燒烤屋,快餐和燒烤業態結合,拓寬場景;
……
到底這種“融合”創新,能否改變快餐當前的窘境?
哪一種融合模式,又能更好地幫助快餐企業,打開新增長大門?
“快餐+火鍋”
讓火鍋變成一道“菜”,提高客單價
“ 火鍋按‘份’賣,讓它變成一道菜,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快餐廳里。快餐產品線難突破,客單價難提升,用“火鍋”融合創新謀增量,雖然消費場景還不是很明朗,但這種探索無疑是給快餐企業一些新思路 ”
拿到4億融資,被騰訊看好,在全國開出直營店265家,和府撈面成了去年快餐領域的一匹閃亮黑馬。
它將一碗面,賣到了人均45元以上,打破了快餐人均20的天花板。
而在高價值感的打造上,今年和府撈面又融合了高價值感火鍋。上新了6款以安格斯肥牛為主打的火鍋。
與傳統意義上的火鍋不同的是,和府火鍋按份賣、不能加菜、沒有蘸料,都是搭配好的2人餐,類似日本的壽喜鍋,用酒精加熱,出餐很快。每份小火鍋,108-148元不等,大概客單價60-70元左右,比平時人均45元提高了很多。
和府撈面在面館里賣火鍋,意圖重走當年的“突圍之路”,想讓火鍋變成高價值產品,融合到快餐廳中尋求新一波客單價的提升。
而除了和府撈面,老鄉雞也在去年開賣“小火鍋”,一份雞湯鮮蔬火鍋38元,沒有蘸料,雞湯可以無限續。
無論是和府撈面還是老鄉雞,都是在原有快餐業態不變的情況下,融入火鍋,跨業態經營,這種火鍋也不是偏離原有的產品SKU,像和府撈面主打的安格斯肥牛火鍋,也是同原品牌一樣走高價值感路線,老鄉雞以自己的肥西老母雞湯為湯底,加入配菜,也是主打自己的雞湯。
快餐如今的產品線,不僅客單價低,盈利空間還非常小。
融入火鍋,一方面能夠豐富目前快餐的產品線,讓顧客在快餐廳里也可以吃到火鍋,給自己帶來火鍋品類賽道的新增量。
另一方面還能夠提升客單價,改變快餐盈利模式
火鍋自身的高價值感,讓快餐企業在不影響顧客口碑的情況下,慢慢提升客單價實現增長。
“快餐+零售”
打通全渠道,拓寬消費場景
“ 今年‘餐飲+新零售’是個熱詞,頭部餐企都在尋求新零售產品的創新,和零售渠道的開拓,當然快餐企業也摩拳擦掌,想結合零售,來帶動品牌勢能和流量,快餐+零售不僅打通了全渠道銷售,還拓寬了更多的消費場景 ”
疫情以后,不少餐企都在探索零售領域,比如西貝賈國龍全力推進自己的“功夫菜”,投資了20億的中央廚房;眉州東坡連連在超市開檔口,賣自己的預包裝食品。
作為快餐領域的老大哥,肯德基在去年一舉研發螺螄粉等10款快煮預包裝食品,分批次上線雞湯、雞排、螺螄粉、炒飯等幾大產品線,全面布局零售賽道。
推出“快餐+零售”模式,一方面,能夠通過零售打通銷售全渠道,除了自家門店、外賣,還可以將產品搬進電商、超市等。
另一方面,拓寬了消費場景,現在宅經濟火爆,肯德基不僅要做堂食、外賣、外帶,還要在做“家庭餐桌”的生意,意圖全面拿下覆蓋客群的全部用餐場景。
渠道的拓寬,場景的全覆蓋,自然就讓快餐企業,增加了更多獲客和產品銷售的機會。
快餐+下午茶
分攤成本,實現多元化經營
“快餐+下午茶,不僅可以提高門店坪效,也降低了快餐運營成本。但怎么做場景融合、新品增加,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西式快餐10年前就已探索下午茶模式,如今已是如虎添翼,中式快餐還在初步探索期”
如今,餐飲的消費,不僅局限在三餐時段,顧客全天候飲食習慣的改變,讓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盯上了下午茶市場。
像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飲品牌,都在開拓茶飲+歐包,為的就是鎖定下午茶客群。
而早在10年前,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巨頭,也前后腳推出下午茶餐品,圍繞下午茶時段的暗戰不斷。
但對于中式快餐來說,一直無法很好的填補下午茶時段,在菜品和環境上沒法融合得更好。
不久前,老鄉雞在深圳的新店,首次嘗試創新,增加下午茶餐品,像是酸奶、奶茶、冰淇淋等甜品,顏值很高,造型時尚,室內裝修也是休閑風,特別適合拍照、打卡。
同時,呷哺呷哺在北京大興大悅春風里開的首家主題店,也開設了下午茶菜單,除了茶米茶,還提供更多特色茶點,室內裝修更是升級成了95后客群喜愛的潮流簡約風。
快餐+下午茶模式,不僅能夠增加多時段、多元化的經營,還有利于分攤成本,但對于中式快餐來說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快餐+酒吧
打開夜經濟的大門,突破快餐邊界
“ 快餐+酒”的模式被越來越多的餐企嘗試,隨著夜經濟興起,95后00后客群的崛起,酒吧突然成了今年餐企都想融入到餐廳的元素,但選址、場景融合以及目標客群的變化都為餐企帶來不小的挑戰 ”
今年“快餐+酒”新模式脫穎而出,無論是中式快餐大哥,還是火鍋巨頭,都開始嘗試“快餐+酒”的創新模式。
老鄉雞最近加快了在全國的布局,在深圳的首店開業,走了與眾不同的路線,不僅有快餐,還融入了酒吧。
因為新店選址在CBD商圈,集時尚、商務、休閑娛樂于一體,為了滿足客群需求和降低成本,酒吧的嘗試也讓老鄉雞突破了快餐的邊界,創新出了“快餐+酒”的新模式。
而就在同一時間,呷哺呷哺在北京也開了一個兼有“小酒館”的新店型。
白天賣一人食火鍋,臨近夜晚8點,餐廳會變身星空藍色呷酒小館開啟夜市服務,除品嘗網紅雞尾酒外,還有各類夜市串串鹵味可供顧客選擇。
成功將一人食火鍋和酒結合,實現全時段經營。
雖然快餐+酒吧,在場景上還有很多難攻克的問題,但是大膽突破快餐邊界嘗試,值得被肯定。
快餐+燒烤
業態新組合,覆蓋客群更廣
“ 快餐+燒烤,相比以前只在快餐廳里看到燒烤菜品,如今快餐企業正在努力嘗試,讓燒烤徹底走進快餐廳,究竟是否能被顧客接受,還有待時間給出結果 ”
我們對味千拉面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多年以前,以日式拉面起家,一度風靡中國快餐業,占據最頭部的位置,但50年過去了,嘗試副牌的失敗,以及疫情的重創,讓這家老餐企過得很艱難。
但味千越挫越勇,今年推出了全新的“味千拉面燒烤屋”,裝修更時尚,不再是單純面館,而是將吃面和擼串融合。
既有燒烤,又有自己的招牌拉面,場景也從快餐拓寬到聚會休閑。
雖然這家與眾不同的味千拉面燒烤屋,還在探索階段,但是將燒烤和日式拉面的結合,在餐飲業還是首次出現,我們不知道這樣的結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但敢于做業態創新嘗試,就邁出了第一步。
職業餐飲網總結:
吳曉波說,中國的每一次制度創新,都不是風和日麗的情況下發生的,都是被危機倒逼出來的。
對于餐飲,這句話同樣貼切,快餐既要快,又要好吃,極致性價比之下逼迫著快餐企業突破“極限”。
也許,今年在危機之下,快餐企業在業態融合創新下的嘗試,會為快餐賽道帶來更多新機會。
而“快餐+”的模式,也許會在未來成為新的趨勢,成為餐企撬動利潤杠桿的支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