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即將上市,深扒衛龍如何靠營銷狂賺500億
辣條,是許多人小時候魂牽夢縈的神級美食。
然而,就像我們早已不是當年在學校門口分一包零食的小學生,辣條也不是當年的辣條了。
前段時間,辣條界一哥衛龍爆出今年將赴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
這個募資額,跟數個月前上市的農夫山泉一樣。而農夫山泉的上市,直接讓創始人鐘睒睒登頂中國首富——雖然只登頂了半天。
毫無疑問,年產值超過500億的衛龍上市,肯定也能讓背后的創始人劉衛平暴富一把。
這位來自湖南平江的小鎮青年,只有高中文化,卻是一個能讓杜蕾斯沉默,讓蘋果流淚的營銷鬼才。
衛龍食品創始人 劉衛平
衛龍起家
辣條手藝的搬運工
細數起來,辣條的歷史,其實只有短短20年。劉衛平也不是辣條的發明者,只是辣條手藝的搬運工。
辣條真正的發明者是湖南平江三位做醬干的老師傅。
辣條
1998年,他們首創用面粉代替大豆,做出一種類似面筋的熟食,咸辣的味道與醬干相仿,價格卻便宜許多。
在中國,食品屆的創業,講究的是老鄉傳幫帶,就像安慶懷寧縣出了上市的巴比饅頭;沙縣占領了拌面小籠包的用戶心智。辣條橫空出世之后,整個平江縣都飄散著辣中帶點甜的香味。
1999年,很多老鄉還在平江開廠,這時候的劉衛平卻把目光投向了河南漯河。
為什么是漯河?答案還是那個有魔力的密碼:便宜。
「中國大廚房」——河南漯河
漯河是「中國大廚房」,糧食產量豐盛,產業鏈完備,雙匯、樂天、中糧集團、旺旺都在漯河建了廠,福建來的盼盼、親親、巧巧也在漯河扎了根。劉衛平只是1990年代末到河南辦廠的千千萬萬外來者中的一個。
自此,辣條分為湖南、河南兩大門派,在建立辣條國家標準的時候還狠狠干了幾架,誰也不服誰,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辣條的兩大門派
總之,創業初期,劉衛平沒錢、沒人脈、沒名氣,但他的營銷打法對當時其他的小作坊來說,簡直是降維打擊。
他雇傭了農民搞地推,以衛龍辣條加工廠為中心,方圓200公里,從家樂福、沃爾瑪,到學校、社區小賣部,隨處可見衛龍辣條的海報。
衛龍初期營銷打法示意圖
為了方便學生直接將辣條揣到衣服口袋里,劉衛平還將原本12厘米的大包裝改小了一號。
這些招數,用現在流行的營銷話術來說,就是精準揣摩用戶心理。互聯網公司搞刷墻和地推這一套,還要比搞辣條的更晚一些。
2003年,劉衛平又注冊了「衛龍Weilong」商標,就像老婆餅里沒有老婆,鳳爪不是鳳凰的爪子,衛龍辣條里也沒有龍。
2003年衛龍注冊「衛龍Weilong」商標
關于「衛龍」這個名字的由來,有種說法是,當時劉衛平的偶像是成龍,因此他將自己的名字和成龍名字,各取一個字結合起來取名「衛龍」。
和自己的偶像硬嗑了個CP,這大概就是21世紀「最中二」的追星族了。
就像成龍在《警察故事》里飾演的陳家駒一樣,能把區區一根辣條做成帝國,在這個過程中,劉衛平著實打了幾場硬戰。今天聽起來是故事,當年它就是個事故。
衛龍突圍
成就辣條界扛把子
2004年末,辣條迎來了它有史以來的斷崖式下跌。
中央電視臺曝光了平江縣一家食品廠使用違禁添加劑,此后,圍繞著辣條的食品安全事故、非法添加丑聞就一直沒有斷過。更是留下了「味道既奇怪又入味的辣條,一定是一群不愛洗腳的大媽光腳踩出來騙小孩」的都市傳說。
辣條的都市傳說
對劉衛平而言,這場食品安全風暴,從政策面上來說,沒什么太大影響。因為在此之前,他就把所賺到的錢,全投入到生產車間的改造中。
從歐洲買到一條價格不菲的生產線,并把包裝機從半自動變為全自動,他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在小作坊里生產,在大街小巷擺攤賣零食的小商販了。
衛龍的全自動生產線
但是,從市場端來說,衛龍和其他的辣條沒有太大區別,都是不健康食品。
消費者失去信任,導致市場萎縮,辣條供大于求的現象更為嚴重。能盈利的企業不過10%左右,想要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改造升級。
在全國眾多辣條生產商力求自保,縮減成本之時,劉衛平卻準備背水一戰。
2010年,衛龍徹底從麻辣制品的單一模式中跳出來,開創了「親嘴豆干」系列,投資5000萬元,開始正式進軍豆制品行業。
衛龍進軍豆制品行業
想當年平江縣一眾老師傅正是從大豆醬干轉向面粉制品,才闖出辣條的一片天。但十幾年后,豆干又給了衛龍辣條第二春。
不得不說,潮流是個圈,歷史也是個圈。通過不斷地推新品,擴廠房,衛龍活了下來。
從2008年到2014年,全國的辣條企業從2000家銳減到只剩500多家,優勝劣汰之下,衛龍提前布局的優勢就彰顯了出來。
2008年至2014年全國辣條企業總數
但如果只停留在這里,衛龍再厲害,也就只是超市和小賣部暢銷的小零食,無法成為真正的的網紅。
那衛龍辣條界的扛把子、網紅界頂流的名頭,又是怎么來的呢?
2014年,衛龍搬進新修的廠房,劉衛平邀請了一組專業攝影團隊去拍攝宣傳片。全自動化的生產線,跟大眾印象里的辣條小作坊完全不一樣。
照片發在微博上,短短18個小時就獲得了上百萬的閱讀量,這讓劉衛平意識到了網絡營銷的力量。
于是趁熱打鐵,邀請到網紅張全蛋,進生產車間直播《辣條是如何煉成的》,那時候薇婭剛當上主播,李佳琦剛與美ONE簽約。
衛龍與網紅張全蛋合作
這一系列操作,其實都是衛龍電商化的前奏。
原因無他,當童年被零食誘惑的80、90后終于成長為手里有錢,想吃啥就買啥的成年人開始沉迷網購和刷段子,也開始講究健康和養生,零食僅僅守住線下渠道顯然是不夠的。
2015年,衛龍大鋪電商渠道入駐天貓、京東、1號店,這一步已經比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零食品牌晚了三年左右。
2015年雙十一,三只松鼠一天的銷售額就有2.5億元,良品鋪子也賣了1.23億,線上的第一波紅利已經被友商牢牢占據。
衛龍想要突圍,必須另辟蹊徑,讓別人記住它。
「重口味」的衛龍
未來還能走多遠?
跟主打堅果,老少皆宜的良品鋪子、三只松鼠不同,辣條畢竟是高油高鹽,能放肆吃的消費者多為年輕人。年輕人擅長解構事物,喜歡有趣、個性、惡搞,討厭傳統和一成不變。
劉衛平認清了目標消費者喜歡什么,便與暴走漫畫合作,推出了「來包辣條靜一靜」、「吃包辣條壓壓驚」等一系列表情包。
衛龍與暴走漫畫合作
它們幾乎能滿足年輕人任何一種生活情緒,也許你現在手機里還存著幾張這樣的圖。
在一波又一波的段子改造下,劉衛平仿佛忘記了衛龍只是「辣條」的現實,二次元、科技風,啥都敢想。
2016年,正當億萬果粉期待著iPhone 7的發布之時,衛龍辣條的天貓旗艦店更新了視覺設計,一改從前「made in 學校門口小賣鋪」的形象,滿滿的「蘋果風」。
甚至推出新品「Hotstrip 7」,以及起著Burn Kiss洋名的親嘴燒,「250g超大容量,勁道耐嚼親嘴道,限量500份」。
衛龍推出Hotstrip 7
讓人感覺自己仿佛愜意地坐在外灘邊的露天餐廳,俯瞰著黃浦江,輕輕嘬一口82年產于法國波多爾的Zero CocaCola,欣賞著這座城市的燈紅酒綠,這時,有一包典雅的Hotstrip陪伴。
也許,不斷在追逐的人生,不過如此。
對物質極大豐富的年輕人和兒童來說,如今買零食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吃多少就有多少,但為什么我們總是覺得零食沒有小時候好吃了?
阻止我們吃零食的不再是錢,而是吃的心情和健康理念。
據估算,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接近3萬億元。在零食這個領域,并不缺上市公司,做堅果的三只松鼠、做泡椒鳳爪的有友早就成功上市,辣條算是零食領域里很小的分支。
2019年市場規模也有65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59%,估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49億元。
辣條產業市場規模
靠得一手好營銷策略,衛龍2019年銷售達到49.09億元,增速近43%,踏上了IPO之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是衛龍第一次傳出IPO消息。2018年就已經有過類似新聞,但那次IPO最后就沒有了消息。
業界有推測,這是因為在健康食品的新風潮下,重口味的辣條增長空間也許并沒有那么樂觀。
更何況,辣條毛利高達50%,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鹽津鋪子等網紅零食品牌,都已經進入辣條行業。
辣條毛利高達50%
衛龍要解決的已經不是知名度的問題了,就像可口可樂也得不斷推出0卡0糖的健康飲料。
有的時候,危險并不來自同一領域的競爭對手,而是來自消費者理念的大轉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