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平均駐店30分鐘,MUMU FAMILY想做年輕人打卡地
新型線下集合店業態在近年受到關注,例如話梅、Loft、niko and等,其門店已經成為年輕消費者的打卡地,這些品牌與傳統線下集合店短時間促成交易不同,更看重用戶的體驗,鼓勵用戶分享形成自傳播。
36氪關注到一家線下潮流集合店「MUMU FAMILY」。MUMU FAMILY是木槿生活新推出的子品牌,在2020年6月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風物資本獨家投資。
MUMU FAMILY將線下門店打造成年輕人打卡的聚集地,平均在600-1000平米,均為大面積店鋪,落位在快時尚的樓層,全國已經開設30多家店。其核心消費群體為18-25歲的女性,約60%為自有品牌,品類覆蓋服飾、潮流玩具、盲盒、美妝、飾品、食品等,其中服裝主要以漢服、JK、洛麗塔“三坑”為主,部分品類將會做限購,限量限定款產品只有特定等級會員可以購買。
丁思楠告訴36氪,現在年輕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渴望表達自己,喜歡分享,從用戶的角度講,體驗非常重要,尤其在網紅城市,用戶享受購物的感覺,從后臺的數據來看,平均每個用戶在門店能停留近30分鐘的時間,用戶可以在店內玩、拍照、與有相同興趣的人溝通,還可以一邊拍照一邊排隊等候,這與傳統門店快速成交的邏輯不同。
MUMU FAMILY店內圖
去年 12月,MUMU FAMILY第一家店開業,其第一階段開店策略主要是占據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線下地標性商業街或商場的優勢鋪位,開設旗艦店,形成品牌覆蓋,預計今年將會增加至100家門店,同時布局海外市場。
木槿生活之前的業務著重海外,重點在東南亞,到目前為止,已經進入菲律賓、越南、俄羅斯等5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開店1000余家。木槿生活在海外并沒有做直營店,而是代理授權模式。
CEO丁思楠告訴36氪,木槿生活從品牌建設初期就在做IP實物化,但當時由于市場不成熟,所以暫時擱置。木槿生活的戰略主力是發展海外業務,目前平均單店銷售額為300-400萬元/年。由于疫情原因,海外市場受到較大沖擊,國內出現大量空置門店,加上新生代消費力的崛起,木槿生活決定再次嘗試IP實物化,并將其打造成一個獨立品牌,也就是MUMU FAMILY。
MUMU FAMILY門店圖
從品類上看,木槿生活共有9大品類,10000+SKU,產品平均價格在15-20元。團隊每周推出100個新品,憑借柔性供應鏈,從產品企劃到新品上市平均周期為25天,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木槿生活從初期就在做IP實物化,但當時由于市場不成熟,所以暫時擱置,今年將重啟這部分業務。
管理多個國家代理商的加盟,數據運營和標準化是關鍵。MUMU FAMILY前期花了很多資金打造智能CRM系統,能夠全天候自動追蹤產品的實時銷售數據,收集各地區消費者的購物偏好,產品中心根據分析報告對產品進行快速調整。
會員運營也將會是接下來的戰略重點,完整的CRM系統和營銷系統已經打通,形成普通會員、榮譽會員、鉆石會員三梯度會員制度,消費者會得到更多優惠,有利于提高復購率,目前付費會員人數有15萬人。木槿生活目前已有盲盒互動群,用戶之間可交流和置換盲盒。
MUMU FAMILY門店圖
MUMU FAMILY母公司木槿生活目前在海內外共有門店1000余家,員工總數上萬人,其中專為MUMU FAMILY項目服務的成員選自擁有500m2以上零售店鋪運作經驗者,以確保將MUMU FAMILY的“大店”策略落地。
風物資本創始合伙人李侃表示,傳統的千店一面的連鎖型零售門店對于年輕用戶而言卻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疊層市場,具有錯綜復雜的市場需求,千店千面的連鎖型零售才是未來的方向,這對于供應鏈以及渠道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木槿生活通過其優質的超級供應鏈以及渠道運營能力,依據不同的門店適配不同的SKU及陳列,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潮流消費空間,木槿此前50個國家市場的開拓經驗也為其全球化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