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降速」?
走過了“黃金20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迎來一個變革的時代。
從房企“三道紅線”、銀行“兩道紅線”,到供地“兩集中”和土地收入劃轉稅務,這個充滿魔幻的行業,終于“冷”了下來。但降溫之后,一部分房企的日子也變得沒有那么好過了,而這其中,還包括一直擁有好口碑的龍湖。
近年來,對比其他地產公司,龍湖一直是步伐穩健的房企代表。但在這份穩健背后,龍湖也付出了一些代價。
01
降速
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龍湖集團合同銷售額為2706.1億元,同比增長11.6%,營業額1845.5億元,同比增長22.2%;歸屬股東凈利潤186.9億元,同比增長20.2%。
從數據來看,這確實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對比往年的情況,可以看出,龍湖正在陷入一種“低速增長”的困局中。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龍湖集團的銷售額增速分別為28.5%、20.9%,11.59%。而2017年,其銷售增速為77.1%。另一邊,龍湖的盈利能力也開始下行,2018年至2020年,龍湖集團的毛利率分別為34.1%、33.6%和29.8%,對比同行的幾大巨頭來說,龍湖確實沒有那么“賺錢”。
此外,一個顯著的信號是,不知從何時起,龍湖已經跌出了各大機構銷售排行榜的TOP10。根據克而瑞發布的2021年1-5月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排行榜數據顯示,過去5個月中,龍湖集團銷售金額為1118.3億元,排名第12位,而碧桂園恒大和萬科仍舊穩住前三的地位。
面對龍湖的“掉隊”,在去年1月9日龍湖年會上,吳亞軍曾回應:“我完全不關心規模排名。我不想花錢去買排名。”這樣的語氣,讓筆者想起,遠在杭州的老馬也曾經提到過,“我不喜歡錢”。
但或許,一向另類的吳亞軍確實不喜歡被評價,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一年里,面對降速的龍湖,公司從上到下都陷入一種焦慮的狀態。
去年9月2日,龍湖集團鄭州公司營銷部門的新員工在公司度過了一個溫馨的生日,有感于同事間和諧相處的氣氛,于是在龍湖內部論壇上發了這樣一條帖子:
“來到龍湖的第二個月,也迎來了第一個生日,這短短一個月時間讓我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房地產氛圍,處處充滿‘儀式感’。情人節的賀卡巧克力、項目分組時的蛋糕、勞累時甜甜的奶茶等等…畢業工作了好幾年,但這真的是第一個讓我感受到如此溫暖的大家庭,祝自己生日快樂,也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越走越高,越走越遠,始終是龍湖人”。
但隨后,吳亞軍在帖子下面評價到:“鄭州公司業績不知道如何?把公司變成了家,一定有行政或營銷后臺 Overdoing的情況存在,龍湖的文化反對把公司變成‘家’!因為家不論是非,沒有對錯,沒有優劣!只講包容、只講溫情,如果員工懷著這樣的印象或期待,定是公司出了問題!‘溫柔鄉是英雄�!�!如果給了大家‘家’的感覺,一定要令管理層警惕!”
雖然事后吳亞軍自己也承認,自己是借此“小題大做”,但一向和員工稱兄道弟的吳亞軍突然變得如此苛刻,究其原因,則是鄭州分公司的業績。
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鄭州在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15的門檻是21.7億元,而龍湖連前15名都沒有排到。
龍湖,似乎有些跑不動了。
02
探尋「另一條路」
降速的龍湖,把目光瞄向了另一個賽道——房屋中介。
今年1月26日,龍湖突然宣布,在原有的地產、商業、冠寓、智慧服務四個航道業務上,新增兩個新業務航道:房屋租售、房屋裝修,而二者擁有一個共同的新品牌“塘鵝”。
圖/龍湖官微
據了解,塘鵝品牌的設立是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戰略的延伸,也是對已有增值服務的煥新,服務及產品覆蓋房屋租售、裝配式整裝、家居裝飾等。采用的模式是線下直營模式,也就是雇自己的員工,開自己的門店,直面與中介競爭。
就龍湖目前已有的租售業務來看,塘鵝很有可能會從已入住項目的二手房展開,這會對龍湖附近的中介產生最直接的沖擊。
其實,早在此前,龍湖就已通過自主經營、平臺整合等形式,形成4大類、9種增值服務產品。其中,資產管理類業務包含“安心租售”“金蟬托房”和“比鄰公寓”,分別為客戶提供二手房租賃買賣服務、閑置房屋托管經營業務、社區分散式長租公寓服務;房屋裝修裝飾服務類“瓏龍點睛”和“煥代大師”,為業主提供裝修裝飾一站式平臺業務,以及老房翻新及精裝房優化服務。
此外,龍湖的到家服務還提供搬家以及保潔服務;生活服務類業務“龍眼優選”、“團團游”為業主甄選居家日用、生鮮酒水等各類優質產品和服務。
可見,龍湖似乎把房地產的周邊都搞了個遍。而此次進軍租房和裝修市場,或許也是因為看重了租賃市場的火熱。
其實,在貝殼上市之后,很多房企都坐不住了,反應最快的是許家印。去年12月,許家印正式揭牌房車寶集團,公布旗下三大部門:房車寶全民經紀平臺、房車寶平臺、房車寶SaaS管理平臺,業務涵蓋新房、二手房、新車、二手車交易,以及家裝家居、汽車用戶服務。
從平臺架構與業務部門來看,和塘鵝不同,房車寶全面對標貝殼,布局戰術是下沉到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通過巨額補貼大量“收編”地方中介公司。
據了解,僅僅5個月,恒大就“招安”150家中介,算上恒大自己的7000億銷售額,總GMV達到1.2萬億,一舉成為中國第二的房產交易平臺。
龍湖似乎也有此意,畢竟,被“渠道”綁架的日子不好過,但相比較恒大而言,龍湖還是慢了半拍。不過,此番布局顯然也是公司經過深思熟慮的,在很久之前,龍湖早就以成都、重慶、杭州等幾個深耕地區為根據地,招聘相關方面的人才。
圖/網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龍湖未將租售和裝修業務納入到公司的物業板塊,而是分別放入C5和C6航道獨立培育�;蛟S,龍湖想將其培育成一個獨立的平臺。
可以看出,目前的房地產行業已經由以往的重點關注增量市場,轉變為今天的增量存量并重。
在政策不斷收緊的2021年,房地產們也使出渾身解數來應對行業危機,而這一舉措,未來能否解決龍湖的降速困局?答案尚未可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