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沒有放棄吳亦凡?
一夜之間,我們目睹了一場互聯(lián)網(wǎng)核彈級爆炸。
韓束是其中反應最快的,也收到了目前為止最大的正向反響。原來的直播間每天只有幾十人,昨晚直播觀看量突破百萬——作為低客單價、主打下沉市場的大眾品牌,韓束這波算是及時地順應了“民意”。
吳亦凡身上最值錢的代言路易威登和寶格麗暫時還沒有公開表態(tài),但昨晚很多人目睹了LV偷偷把所有關于吳亦凡的微博“權限從公開變私密又變公開”。
有人說這倆品牌頭鐵,可如“在公關”指出,除了吳亦凡的事情還未“一錘定音”,“奢侈品也都有一定的‘不受擺布’的風格樹立。”
此外,像“品牌代言人”這樣高等級的合作,也通常意味著任免工作需要品牌全球總部決定。
代言的品牌紛紛割席,主流媒體資源也集體say拜拜。之前吳亦凡的微博置頂一直掛著上月央視新聞轉發(fā)他的新歌,現(xiàn)在央視把這條微博設為了不可見,獨留他自己的一句“加油追夢人”。
央廣總臺的音頻APP“云聽”,也是上月才官宣吳亦凡為“聲音推薦官”,昨晚發(fā)表了終止合作聲明,并對他參與錄制的內容做下架處理。
前天,沉默了5天的都美竹開始繼續(xù)掄起連環(huán)大錘砸向吳亦凡時,天問一號祝融火星車還在官宣吳亦凡新歌為官方活動主題曲。慢半拍的輿情監(jiān)測經(jīng)網(wǎng)友提醒才跟上了趟,現(xiàn)在這個號里已經(jīng)搜不到吳亦凡的任何痕跡。
昨天到今天的微博熱搜,想看除吳亦凡之外的詞條都要在夾縫中找。昨天下午,熱搜前20里17個都跟他有關;現(xiàn)在,這些年與他有關的女性已經(jīng)在熱搜娛樂榜齊聚一堂。
今天上午吳亦凡在微博的回應,評論區(qū)前排讓他滾,點贊超過了一百萬。
出道即爆火、在娛樂圈頂流位置上被捧了快十年、坐擁5170萬微博粉絲的吳亦凡,現(xiàn)在狠狠摔了下來。
01
“黑紅”頂流
吳亦凡的星途,從最開始就黑紅參半。
當年的《快樂大本營》是他們組合第一次在內地亮相。他只說了句“大家好,我是EXO-M的隊長,Kris”,一夜之間就成了晉江小說男主模板、萬千少女心中的“天神”。
兩年后吳亦凡第一個離開組合。他回國走機場那天,所有媒體爭相報道搶熱點,新浪娛樂急得甚至直接出了相機預覽圖。“頂流”這一概念,也是從那時開始逐漸被大眾熟知。
剛回國時,粉絲擔心他沒有工作,說去天橋底下貼膜也陪他。現(xiàn)實是粉絲多慮了,他順風順水地打入了京圈和港圈,第一部電影是《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導演徐靜蕾稱他“除了好看,眼睛有故事”,沒多久他又參演了管虎和馮小剛的《老炮兒》。
周星馳和徐克合作的《西游伏妖篇》,吳亦凡是一番男主。雖然16個億的票房看起來挺光鮮,但吳亦凡本人的演技幾乎是誰看誰吐槽。
他跟劉亦菲合作的那部電影里,“蘇韻錦你這里欠我的用什么還”,被做成鬼畜,至今仍是網(wǎng)友的笑料。
十多部電影資源砸下去,凡凡的演技幾乎被公認為“不存在的東西干嘛要討論”。普通電影觀眾最直接的感知就是:吳亦凡主演的電影,豆瓣評分均不及格。
當然粉絲不這么看,控評必提“90后小生票房第一”“一番票房24億”。
情況確實是這么個情況,但這就像小組里最拖后腿的那個人代表全組上臺講了PPT,老師綜合各種因素打了90分,沒有他可能還會高兩分,結果他從此把這個分數(shù)寫進簡歷里走哪必提。
影視just so so,唱歌也只能說聲“哦漏”。2015年吳亦凡生日當天發(fā)了原創(chuàng)單曲《bad girl》,這算是他最出圈的幾首歌之一。
發(fā)歌當天足有半個娛樂圈的人前來轉發(fā)支持,但一位讀小學的弟弟是這么評價的:“現(xiàn)在的歌詞太沒營養(yǎng)了,一堆‘小鮮肉’‘白菜’的網(wǎng)絡流行語堆砌,讀點書吧!”
那幾年的吳亦凡,在b站播放量幾百萬的“華語樂壇車禍現(xiàn)場集錦”中被反復鞭尸。
后來他三年沒拍戲,一直在嘻哈上忙活。《中國有嘻哈》算是幫吳亦凡實現(xiàn)了第一次口碑逆轉,“freestyle"經(jīng)過后期反復剪輯重播,成了他的標志梗。
盡管被調侃是“電鰻”,盡管樂迷及專業(yè)人士對他的說唱水平有很大爭議,但嘻哈歌手這個身份跟他算是綁上了。黑紅之間,吳亦凡也一度獲得了很多粉絲以外的路人緣。
只是后來又發(fā)生了他音樂生涯最出圈的事件。2018年推出“三年磨一劍”的專輯,粉絲“給力”地打到了美國iTunes榜單第一名,力壓Ariana Grande和Lady Gaga。大量不明所以的老外開始尋找這個神秘的“Kris Wu”,之后的事大家也知道:沒多久就被判定成績無效了……
直到今天,吳亦凡的個人微博簡介還是“歌手吳亦凡,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實在勇氣可嘉。
但不吹不黑,時尚資源和品牌代言這方面他很行。每次出事都有人好奇,他為什么拿得下那么多中高端代言——過去幾年沒啥作品不說,每次不管事態(tài)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幾乎都沒影響到他的資源。
首先形象占很大因素:從偶像產業(yè)十級發(fā)達的“顏控”公司SM出身,在被稱為“完顏團”的EXO12個人里,吳亦凡也是出挑的門面擔當。
而且這些年他的人設一直打造得很“高級”(雖然現(xiàn)在塌成了廢墟)。2015年他還是回國不久的“小鮮肉”,就參加了時尚圈最重要的盛會Met Gala,還史無先例地作為首位90后男星登上了《Vogue》封面。當時我關注的一個時尚編輯,一直震驚到紙質版出刊她才敢信。
圖源:@Vogue服飾與美容
吳亦凡本人的時尚嗅覺也非常敏銳。拿LV來說,吳亦凡在小愛豆時期就喜歡琢磨機場搭配,經(jīng)常穿設計師Virgil Alboh的潮牌Off-White,一來二去兩人成了ins互關好友,Virgil還經(jīng)常給吳亦凡寄衣服。后來Virgil發(fā)達去了LV當男裝設計總監(jiān),選代言人時馬上舉薦了吳亦凡。
吳亦凡身著Off-White走機場
“初代流量”的原始積累,加上這幾年,吳亦凡把時間花在說唱、潮流和賽車這些奢侈的愛好上,讓他非常對高奢品牌的胃口。
他曾手握著名的4B代言:BEATS首位全球代言人、奔馳smart全球代言人、世界三大珠寶品牌之寶格麗全球代言人、頂奢巴寶莉首位非英籍全球代言人;合約到期后無縫銜接成為頂奢LV全球品牌代言人。(有業(yè)內說法稱LV還是趁Burberry猶豫續(xù)約價格時截的胡)。
同時他也是麥當勞十年來首位全球代言人、IT官方代言人、國內最大潮流電商YOHO代言人、史上唯一上滿頂級雜志女大五刊男大五刊的當紅男星......這樣的待遇,國內明星幾乎無人能及。
據(jù)AI財經(jīng)社報道,2021年曾有網(wǎng)友爆料稱,吳亦凡與路易威登簽署的是三年長期合約,數(shù)字為2000萬美元。2019年,良品鋪子也放出過2500萬元簽下吳亦凡代言的通稿。
在帶貨方面,吳亦凡也展示了他不俗的商業(yè)價值。
2016年代言奔馳Smart,吳亦凡特別版限量188輛,售價17w,25秒售完;代言華為榮耀,雙十一總銷售額破22億;代言水星家紡,雙十一銷售額破1.87億,位居單品牌銷售排名第一;
2016年代言Burberry被分析人士稱為“業(yè)績增長的功臣”,他代言后品牌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2%。
圖源:微信公眾號@娛樂資本論
之后,吳亦凡的商業(yè)觸角還延伸到了潮牌、音樂廠牌、個人車隊等多個領域,在2020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位列第8。
2018年,吳亦凡牽頭成立潮牌A.C.E.,店鋪商品2小時后迅速售罄。雖然緊隨其后就是全網(wǎng)熱議:這么貴?吳亦凡來搶錢嗎?
一個925銀+合成玉髓的虎頭項鏈,標價2w
虎撲為此吵瘋了:兩萬買古馳卡地亞和兩萬塊買吳亦凡的品牌,帶出去能一樣嗎?就像8000買了雙AJ 和8000買了雙喬丹,你穿出去試試。
當時還有粉絲不樂意:
雖然吳亦凡很快退出了A.C.E.主體公司的股東行列,但據(jù)企查查信息,吳亦凡母親所注冊的公司至今仍位列股東。
2020年,吳亦凡宣布成立音樂廠牌“20XXCLUB”,之后陸續(xù)簽下了Regi陳彥希、霧都Wudu、王嗣堯Turbo、林渝植等HIPHOP歌手;
2021年5月,吳亦凡成為保時捷中國賽車運動代言人,還成立了“20XX Racing車隊”。當然,目前保時捷已經(jīng)將相關微博設定了權限。
2016年吳亦凡第一次“出事”(“小G娜事件”),他的代言品牌雷朋、奶特、舒克均發(fā)微博力挺;寶格麗甚至在微博中配文“Now you know who I am”,疑似陰陽怪氣,其余代言品牌也大多保持沉默。
圖源:知乎用戶@號外
而從昨天到今天,吳亦凡代言的品牌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個接一個官宣取消合作。高奢品牌的合作是否繼續(xù)尚不可知,但經(jīng)歷了多次“爆雷”后,品牌與流量藝人的合作無疑將變得更加謹慎。
02
娛樂是個圈
吳亦凡是國內流量中繞不開的一個里程碑式人物,他回國那年,上一代“小鮮肉”代表柯震東剛因為吸毒被抓。
吳亦凡、之后回國的鹿晗、黃子韜,以及張藝興,這四位EXO“中國line”被稱為“歸國四子”;
吳亦凡、鹿晗、李易峰、楊洋和TFBOYS又被稱為“四大三小”,這批人開啟了內地娛樂圈最鼎盛的流量時代。
這幾年,影視寒冬、天價片酬……“鮮肉”們賺夠了熱錢,他們作品糟糕的質量和辣眼的演技,也讓觀眾厭倦到近乎觸底反彈。
吳亦凡上一首出圈的歌還是兩年前的《大碗寬面》,之后再發(fā)新歌,路人支持寥寥,典型粉圈自嗨,甚至粉絲都打不過一茬茬冒出來的新流量了。
以前吳亦凡在大導電影里能“挑大梁”,現(xiàn)在跟楊紫拍部古裝劇《青簪行》,粉絲還得去撕番——現(xiàn)在這部劇連是否能播都不一定了。
圖源:微博視頻@今日影評
但偶像工業(yè)有變好嗎?
放眼看看現(xiàn)在的流量2.0時代,比吳亦凡那一代更速成、收割粉絲也更瘋狂。資本考察一個藝人的價值,對數(shù)據(jù)的依賴愈發(fā)強,于是就有了央視熱評流量刷水軍超1億的“壯觀場面”。
101系和耽改劇,成為讓藝人更快“走捷徑”的財富密碼——吳亦凡好歹還在韓國偶像體系最成熟最發(fā)達的大公司訓練了四年,現(xiàn)在的小愛豆練習一個月就已經(jīng)敢說自己“在用生命熱愛舞臺”了。
一檔選秀節(jié)目過后,出道組馬不停蹄地接推廣、接通告,未出道選手也能分一杯羹;耽改劇更是被調侃“要想紅,先下海”,一個透明十八線只要跟另一個男明星上演“社會主義兄弟情”,便可以華麗轉身逆風翻盤。
在這個瘋狂的鏈條上,資本、流量藝人與粉絲組成了看似穩(wěn)定的三角。
在這個推崇個人成功的原子化世界里,偶像工業(yè)給粉絲提供了一種短暫的歸屬感。
但如“虹膜”所說,年輕人在偶像工業(yè)營造的虛幻失樂園中沉溺得再久,終究還是會發(fā)現(xiàn),外部世界的每一條規(guī)則,他們都逃不掉。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