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中國便利店之王來自東莞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最大的便利店來自東莞。
美宜佳,一個發家于東莞的便利店正在全國遍地開花,至今坐擁2.4萬家門店,是除石油系外中國最大規模的便利店品牌。而一手打造這間便利店的,是現年70歲的葉志堅。作為美宜佳的靈魂人物,他成功在外資零售巨頭的圍攻下,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是名副其實的“便利店大王”。
在葉志堅和美宜佳身后,東莞便利店江湖群雄四起,他們各占門派,讓這座城市創下了便利店密度全國第一的戰績,締造了“便利店之都”。如今在全國范圍內,除美佳宜之外,從東莞走出來的天福和上好便利店都榜上有名。鮮少人知的是,這兩家便利店掌門人都曾是葉志堅的部下。他們曾表示:“東莞所有的便利店公司基本都有美宜佳的血統。”
便利店,往往反映了一座城市運轉的效率,也是一座繁忙城市里最溫暖的角落。現階段,國內便利店呈現諸侯割據態勢——區域龍頭較多,如福建見福、山西金虎、浙江十足等。總體而言,中國南方城市的便利店要遠遠多于北方城市,甚至北京被稱為便利店荒漠。這個江湖依舊動蕩——連雷軍也入局了,小米生態鏈開出了一家懶人便利店。
70歲便利店大王
坐擁24000家門店,堪稱隱形冠軍
葉志堅,是中國便利店江湖的靈魂人物。
葉志堅,圖片來源于:美宜佳官網
1951年,葉志堅出生在廣東東莞一戶普通人家,因家境貧寒,初中畢了業就輟學外出經商。憑著東莞人獨特的嗅覺,葉志堅敏銳地意識到中國糖果煙酒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正值計劃經濟時代,他便悄悄做起了糖果生意。后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奔涌而來,葉志堅抓住了這一歷史巨大機遇,終于將煙酒糖果生意搬至幕前。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葉志堅還曾擔任過東莞市商業局副局長,任職期間為東莞引進了雀巢等國際消費品巨頭。1990年,已經39歲的葉志堅被調任到東莞糖酒公司擔任總經理,至此開啟了自己的零售巨頭之路。這年8月的一天,葉志堅內心始終在盤算著一件事:為什么不嘗試將國外流行的連鎖式超市模式引入中國來呢?說干就干,他當即率隊跑來東莞虎門鎮選址開設了一間小超市——美佳超市。
彼時,便利店式的零售業態在中國市場堪稱罕見。可以說,美佳超市明亮寬敞的購物環境、開放自選的購物方式,開啟了東莞人對購物的全新認知。一經開業,生意便非常火爆,第二年就連續新開了8家超市。到了1996年,美佳超市在東莞的門店總數達到近50家,遍布東莞市大部分鄉鎮地區。
商業形勢一片大好,葉志堅卻開始犯愁了。這一年,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完成入駐中國首站——深圳,又進一步將觸角延伸到了東莞,緊接著家樂福等外資大行零售企業也紛紛落腳東莞,加上令人眼花繚亂的促銷優惠,掀起了一波大型購物超市潮流,無形間對美佳超市造成了沖擊。
面對如此現狀,葉志堅反復思考:是做大,還是做小。基于當時資金、技術以及人才團隊等實際問題,也結合了在美佳超市經營和持續擴張的過程中發現的便利店商機,他最終決定錯位競爭,走一條差異化道路——把店做小,轉型特許加盟為主要模式的24小時便利店。
1997年,第一家美宜佳便利店在莞城花園新村農貿市場旁正式開業,參考國際上先進的連鎖經營模式,美宜佳采取統一采購、統一形象、統一管理。在東莞這樣流動人口極多的城市,不同于大型超市的繁瑣流程,這種24小時營業的新型模式卻意外備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
隨后,美宜佳邁出了擴張步伐,迅速包裹住整個珠三角地區——2003年11月,廣州開出第一家門店;2004年8月,深圳開出第一家門店……到了2007年,美宜佳在東莞的厚街開出了第1000家門店。可以說,在廣東,每隔一條街就有一家美宜佳。
直到2014年4月,美宜佳不再局限于在廣東省的發展,開始進軍外省,同年4月在廈門開出了第一間省外分店。在隨后的兩年里時間里,美宜佳馬不停蹄地攻入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地區,門店總數破萬,成為中國便利店行業的最大黑馬。
如今,美宜佳已經是中國大陸市場除了石油系之外,門店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品牌。美宜佳官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美宜佳已進駐全國20個省市24000店。今年4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數據顯示,門店數量超2萬家的企業共3家,彼時美宜佳已經以22394的門店數量僅次于中石化的易捷(27600家),成為非油系便利店第一名。
稱霸珠三角零售江湖,一手打造中國便利店之王,葉志堅在2016年拿下了中國零售業最高獎項——CCFA中國連鎖業終身成就獎。如今現年70歲的葉志堅已鮮少現身,回望一路走來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他曾感慨,“美宜佳發展路上其實并不是沒有誘惑,也曾錯失好多機會,但是20年來,因為靜下心來,才能做到今天的規模,關鍵就是專注本業、堅持自己。”
為什么是東莞?
人口1000萬,誕生一個個便利店巨頭
東莞,不止誕生美宜佳。被譽為東莞便利店“教父”的葉志堅,麾下還走出了幾位叱咤江湖的猛人。
上世紀90年代,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的歐陽華金進入到葉志堅所在的東莞糖酒集團工作。坊間傳聞,他曾任葉志堅的秘書,也曾在機緣巧合下參與了“美宜佳”連鎖品牌的創辦工作。2003年在國企改革的浪潮里,歐陽華金放棄了人人羨慕的高管職位,揣著50萬元啟動資金投身創業。
2004年7月,歐陽華金與一群年輕人攜手創立了天福便利店,為了在日資便利店和已經打出一番天地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中做出差異化,歐陽華金將天福規劃為滿足消費者日常所需、且高于夫妻老婆店經營標準的連鎖品牌。“50萬要開一個連鎖企業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整合上下游的資源,通過加盟的形式來彌補創業資金的短缺。”歐陽華金曾說。
創業之初,歐陽華金與搭檔早出晚歸考察網點,為了取得供應商的信任,不管如何每一次拿貨都付現金。同時為降低運營成本,他還自建了物流公司,統一為加盟店送貨,通過減少中間環節創造盈利空間。
這也加速了天福便利店的經營和擴張步伐。數據顯示,在天福便利店成立的第一年,單在東莞市內就有100家加盟店,隨后走出東莞接連在廣東省內、湖南、江西等地區跑馬圈地,如今已坐擁超6000間門店,位居“中國便利店百強榜”上全國第四。如若撇開石油系便利店,天福則是僅次于美宜佳的中國第二大便利店。
同樣出自便利店界的“黃埔軍校”,上好便利店掌門人——周星軻也曾是葉志堅的部下。1994年,湖北宣恩人周星軻決定南下廣東打工,一開始輾轉東莞擺過地攤當過搬運工,十分艱辛。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應聘進入美佳超市擔任采購員,直到1998年已在美宜佳便利店工作了一年多,是美宜佳的第一代店主。
期間,他意識到便利店零售行業的發展前途,而東莞有著開便利店得天獨厚的條件,于是自己另辟蹊徑創立“上好便利店”,僅兩年時間在東莞的厚街和南城開了近10家門店。憑借著“直營+改造+托管+區域代理”的經營方式,上好便利店迅速壯大,目前在全國已經擁有2000多家連鎖店,是東莞便利店規模老三,也曾登榜“中國便利店行業前十名”。
孕育了一批中國便利店名將,東莞被冠以“便利店之都”。有人曾戲稱:在東莞,摔個跤都可能摔在便利店門口。數據顯示,東莞便利店密度達到1242人/店,密度高居全國第一,是北京的7倍之多。與此同時,在東莞便利店中,61.38%為24小時便利店——也就是說,東莞每兩家便利店里,就有一家是全天營業的。
這個城市究竟有何魅力?作為廣東省地級市之一,東莞是“廣東四小虎”之首,有著它獨特的歷史社會因素。快速的城鎮化建設,獨特的市管鎮格局,讓東莞城鎮的工業產值不輸于中心城市,曾被譽為“世界工廠”。過去30年,全國數以千萬計的外省少男少女來到東莞,進入工廠流水線。
而城市便利店興起的背后,正是離不開8090后主力消費軍。一項數據顯示,在百城年輕人指數TOP10城市排行中,東莞以77.31%的青年流入比例排名第一。這意味著,這意味著一大群有消費需求,有工作能力的青年人正在加快涌進東莞,占據了整個珠三角超一半的外來人口。
當然,不可否認一個事實:由于門檻低,便利店也是許多東莞創業者選擇的項目,一波外來人口也希冀通過加盟便利店創業來奔小康,實現“老板夢”。種種因素,讓東莞成為一座便利店的“創業之城”。
北方為何是便利店荒漠
線下最大的流量入口,雷軍也來了
放眼全國,本土便利店品牌遍地開花,呈現諸侯割據態勢:廈門見福、太原唐久、山西金虎、湖南新佳宜、浙江十足、河北365……北京,卻成了便利店荒漠之城。總體而言,中國南方城市的便利店要遠遠多于北方城市。
根據2020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數據顯示,北京的便利店飽和度為8889人/店,排名在二十名以外。這也意味著,要在偌大的北京找一間連鎖便利店,需要耗費一點時間。
也許不少人還記得,北京前兩年那場便利店品牌的大撤退。2018年,鄰家便利店股東爆雷致資金鏈斷裂,一夜之間168家門店全部關停;同年9月,131便利店因資金周轉問題,公司員工遣散,創始人失去聯系;緊接著,全時便利店前后關閉90多家門店之后,在2019年2月也迎來倒閉拆分……這些紛紛關閉門店的便利店品牌均開業僅僅幾年,在短暫的繁榮后黯然落幕,北京便利店行業頃刻入冬。
為什么北京便利店品牌這么難?多年前,有業內人士從北京氣候方面進行了分析:與大多數城市相比,北京冬天長,春天有沙塵暴,影響出行;多封閉、半封閉社區,類似長安街的寬街道也多,輻射范圍受限,這些因素客觀上制約便利店的發展。
與此同時,北京便利店少和北京深宅大院多,街道文化欠缺;并且地鐵附近不設置商業街、不開放商鋪入駐,也被認為是限制北京開便利店的因素。同時和許多南方城市相比,外資便利店進入北京的時間相對較晚,便利店消費意識較為薄弱,本土品牌追趕需要時間。
不過,北京從未放棄便利店。早在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北京就屢屢強調要重視發展便利店業態。為了解決便利店稀少的情況,北京松綁并出臺了扶持政策,在2018年10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到“每社區建設不少于1個便利店,2020年底前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
今年7月,北京地鐵5號線的和平里北街站、6號線青年路站與7號線菜市口站分別開設了一家地鐵便利店。時隔17年,地鐵站便利店終于重返北京,一度沖上微博話題熱搜。
被視為線下最大的流量入口,便利店依然是一門好生意。不久前,小米生態鏈企業「米糖」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其旗下較為知名的是“懶人便利商店”,主打日式風格。便利店,歷來被視為離年輕人最近的線下零售業態,連雷軍也來了。
一直以來,便利店都被認為是城市高效運轉的毛細血管,不僅折射著城市的商業成熟度,更彰顯一座城市的溫度。它是打工人工作間隙的出逃之地,也是深夜里依舊能夠覓食之處。在被壓力和內卷裹挾的都市里,便利店已經成為一個可以暫且慢下來感受生活片刻的溫暖存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