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CEO李松峰對組織變革的幾點解讀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程相民
永輝向何處去?一直是行業關注的話題。
“強者是能夠在任何情況下行動和再行動的人,虛弱的人則是只能怨而恨之。” 弗里德里希·尼采這句話,特別應景當下零售人矛盾的心境:利薄如紙卻又高度競爭,是戰是逃各懷心態。
顯然,永輝選擇了進攻,并且一如既往的殺伐果斷。不同的是,首先要變的是內部組織。
9月23日上午,永輝CEO李松峰在媒體溝通會上,就全員內部信中的戰略邏輯、目標實施和未來方向接受了《聯商網》等媒體的專訪。訪談從不久前李松峰以永輝CEO身份發布的那封全員內部信開始。
永輝從傳統商超起家,它身上也有著傳統零售企業的通病,組織層級多,內部架構復雜,裙帶關系和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向組織動刀,讓組織扁平化、靈活性、年輕化,這也成為永輝能否再攀高峰的關鍵。
但是這一次,永輝顯然摸到自己的癥結所在:進行組織變革。
撤銷七大戰區,實行省區總經理負責制,讓一線門店更靈活。在數字化技術和數據沉淀的基礎上,把年銷售額的1%投入科技研發。不再糾結于到家到店模式選擇,在基于平臺能力基礎上發力全渠道,并逐步建立“一省一議”“一店一議”的能力。
李松峰同時強調,永輝起家于生鮮,生鮮是必贏之戰,這也是未來永輝轉型的基本盤和出發點。
“數字化對于一家零售企業而言,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是組織和業務融合的過程,越到深水區,越能看到組織和業務對數字化轉型的制約。十幾萬員工思維和工作方式轉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李松峰說。
面對永輝在門店端、供應鏈端、會員數字端的領先優勢,如何消除孤島,激活組織活力,實現門店靈活度和所在商圈競爭力,因地制宜成為當地零售市場領跑者。絕不是一場畢其功于一役,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的戰斗。從李松峰談話中顯然清楚其中的難度。(李松峰答記者問實錄)
永輝的“王牌”
“從永輝科技”到“科技永輝”,這是李松峰自我調侃的角色轉變。
1月20日李松峰被任命為公司首席技術官(CTO)、副總裁,主導永輝科技創新。8月5日被聘任為公司首席執行官(CEO),他又擔負著帶領企業實現科技永輝戰略目標。
面對轉型的需要,李松峰手中依然握有三張王牌:
第一、覆蓋全國的門店網絡
如今,永輝在全國29個省份,587個市(區、縣),布局1040家門店,從而實現一至六線城市全覆蓋。除此之外,在建籌建中的新店192家,加速市場擴張,實現密度深耕的態勢一直強勁。
在門店擴張同時,永輝積極探索新型門店模型。今年5月,永輝在福州嘗試首家倉儲店異常成功,后迅速開啟跨區域復制。目前,永輝倉儲店已達50余家,覆蓋15個省份。
特別強調一點,永輝作為全國超市一哥,生鮮是其經營長板,打造民生超市的定位己形成自身獨特優勢。上海一家機構的調查顯示:消費者買菜時最喜歡的三大品牌,永輝名列其中,而另外兩家則是通過燒錢打造“到家”場景的新品牌,在線上巨頭瘋狂燒錢搶占菜市場的今天,消費者依然把永輝作為買菜的首選,這本身就是品牌價值和口碑。
第二、上游的供應鏈資源
永輝之所以有“生鮮之王”的美譽,供應鏈能力是其公認的“名片”。時至今日,永輝還在進一步加大產地、生產商的源頭直采,并在福建、云南、河北重點區域建立產地倉,通過農產品數字化中臺建設和物流體系能力,打通生鮮產品的地域差、季節差、價格差、信息差壁壘,實現新鮮、安全、高效送達消費者手中。在食品類別積極引入新品,營造年輕化、場景化的品類結構和陳列。
另外,永輝聚焦源頭、品質、品牌,強化自有品牌開發,增強差異化商品力。目前,永輝自有品牌“輝媽到家”快手菜新品上市,并且搭建了自有品牌矩陣,包括永輝農場、田趣、饞大獅、優頌、Ofresh等,覆蓋生鮮食品、干雜日配、家居用品、休閑酒水各品類。
與業內常見的“表演版供應鏈”零售企業不同,追求零售普世價值觀的永輝人,20多年用淚水和汗水構筑起強供應鏈壁壘。永輝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不斷優化穩定、柔性、開放、高效的供應鏈,圍繞品類、商品、場景、營銷、配送體系等不斷重塑,實施供應鏈物流迭代升級。
正是基于供應鏈打造的壁壘優勢和生鮮的經營管理能力,永輝比同行擁有了生鮮基本盤,進而生鮮板塊也給永輝帶來了穩定的貢獻率,這成為永輝面對競爭強力反擊的重要砝碼。看最近頻頻爆雷的拼團電商,短板就在于供應鏈的缺失,最終不堪一擊。
“做強長板和因勢利導發揮數字化平臺能力”。李松峰談話中多次強調,能明顯感知到永輝新的戰略定位,消費者與客戶利益被提到中心位置,以生鮮為基礎作為準發力點應對外部激烈競爭,而20年沉淀的生鮮供應鏈優勢將成為決勝的關鍵點。
第三、沉淀的龐大數據資源
永輝從2015年開始實施線上化,盡管中間曲折不斷,但是永輝追求變革的腳步從未停止,并且率先形成和沉淀了自己的數據優勢。
根據永輝2021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永輝超市線上銷售額達68.1億元,同比增長49.3% ,占主營收入比14.1%。截至2021年7月底,“永輝生活”APP已覆蓋近千家門店,會員數達7565萬戶。
如此眾多的會員數據,并且會員數據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這是永輝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砝碼和寶貴財富。每年拿出營業額的1%用于科技投入,永輝有這個基礎,更有這個實力。
在三張王牌之外,有一個關鍵因素不能被忽略,正如李松峰在內部信中寫道,要堅守民生超市的初心,積極進行業態升級改造,在存量中做增量——而“民生超市”、“存量中做增量”的定位也是永輝董事長張軒松定下的戰略方針。
這說明李松峰此輪改革,與永輝靈魂人物張軒松在理念上是相同的,也是想通的。上下同欲者勝,戰略層面和戰術層面高度統一,形成合力本身就是勝敗的關鍵因素。加上李松峰在科技零售領域擁有的專業技術背景,能夠更好地牽頭建立技術驅動運營的組織體系,實現科技永輝的戰略目標。
打通“任督二脈”
7月,估值超10億美元的同程生活宣告破產,“食享會”低調轉型社區零食便利店;8月十薈團宣布進行“區域整合”,大規模裁員;9月初,夸下“投資無上限”海口的橙心優選全國分批次關停。
一年前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社區團購公司開始腰部垮塌、頭部收縮,這場戰役醞釀久、打得慘、撤退快。當初夸下多大的海口,如今就有多大的不堪。
在生鮮電商領域,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雖然6月雙雙赴美上市,旋即雙雙破發的尷尬氣氛至今還未散去。而兩家公司2021 年二季度財報顯示:每日優鮮當季凈虧損 14.332 億元。叮咚買菜凈虧 19.376 億元。這意味著生鮮股仍在深度燒錢中,遠遠看不到終點。
燒了大把大把的鈔票,得到一個結論,在零售核心的“人、貨、場”三要素中,“場”的創新上已到終點,零售的“近場之戰”燒的如此慘烈,最終呈現的業態就是如此:線上線下融合,到家到店互補。
未來,將是另外兩個因素發揮關鍵作用的時代,特別是生鮮品,對供應鏈的要求極高,這反而是永輝的強項,憑借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形成自己獨有的核心優勢。
零售行業的線上線下全渠道一體化,未來實質上是線下零售企業通過更優化的方式向線上轉移。
李松峰強調,傳統零售企業做數字化轉型需要領導者有穿越時間看未來的能力,也需要所有人的全力支持。零售行業數字化的核心必須是底層邏輯的數字化,到店,到家和供應鏈必須同步進行數字化改造,相輔相成同步推進。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無法將數字化改革進行到底。
聯商網零售研究院院長孫裕隆認為,在歷經第一階段線上線下雙軌發展,第二階段線上主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之后,中國零售進入到第三階段:線下主導,線上線下全渠道數字化新階段。
永輝作為全國性“平臺+品牌”雙概念集合體,顯然成為這一輪變革的引領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