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璞們,走向線下
9月16日,三頓半在上海開出首個線下概念店,引發行業關注。然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永璞也透露會在10月底或11月初開出首家線下店的計劃,地點仍是上海。
一時之間速溶咖啡落地開店成為行業的熱點話題。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永璞又推出中國茶飲品牌“喜鵲原野”。接二連三的動作讓永璞成為了行業當紅炸子雞。
01
一年漲五倍
談到永璞咖啡,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字——鐵皮。
鐵皮原名侯永璞,因為他喜歡鐵皮玩具,便給自己取了一個外號“鐵皮”,后來就被大家戲稱為“鐵皮叔叔”。
侯永璞是平面設計專業出身,上大學時,他愛上了喝咖啡,并決定畢業以后要步入咖啡行業。大學沒有咖啡專業,侯永璞是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明謙咖啡的創始人蔡中順,并且加入明謙的團隊之后才真正了解到咖啡行業。
當時國內的咖啡還沒有呈現出多種業態,還是以星巴克和Costa等品牌為主,侯永璞深知如果加入這些咖啡團隊,自己只能是一個服務員,很難真正了解到行業知識。與星巴克和Costa不同的是,明謙咖啡是最早做精品咖啡的品牌之一,在明謙團隊,侯永璞做過烘焙師、咖啡師,后來還負責電商和工廠。
這段經歷讓他從設計師到烘焙師到品鑒師一步步蛻變。經過三年時間的學習,侯永璞東拼西湊了30萬啟動資金,一頭扎入咖啡賽道。并且拿自己的名字當做品牌名,創立了永璞咖啡。
永璞咖啡的定位是做口袋里的精品咖啡,價格以傳統速溶和線下精品咖啡館之間的空白價格帶為切入點,主打4-8元市場。首款產品以掛耳咖啡為主,后來又推出了冷萃咖啡、閃萃咖啡和凍干咖啡等即溶咖啡產品和品牌周邊產品。
據2020年天貓數據顯示,雙十一永璞銷售額2100萬元,位居天貓咖啡液類目第一,全年銷售額破億元。據悉,永璞在19年營收僅為2000萬,一年時間增長了5倍。
02
重心偏離
永璞最初的走紅,是得益于聯名的加持。2015年,永璞推出了與插畫品牌“小崽子劇場”聯名的推文,第一次聯名為永璞的淘寶店帶來了超過2萬的營收。這給永璞一個很好的啟發,并且把聯名的方法延續下去。截至目前,永璞已經做了400多個聯名,從內容、品牌、文創、影視方面都有涉及。
洗衣液品牌“悅賞”的創始人喬琦在接受《壹覽商業》專訪時曾經說起他對聯名的態度。他認為,做聯名主要是從品牌建設的角度向大眾傳遞一種品牌精神。基于此,悅賞在IP的選擇上并不是來者不拒,而是有所選擇,主要考慮品牌精神契合的IP。
而在速溶咖啡領域,永璞可以算得上是聯名最多的一個品牌,而且大部分聯名只是基于包裝或logo設計上的簡單結合。選擇的IP更是多且雜,沒有統一的調性和風格。這也導致消費者對品牌沒有一個確定性的認知,不利于品牌的價值輸出。
聯名確實給永璞帶來了很多話題,這些話題有褒亦有貶。《壹覽商業》從多家社交平臺了解到,關于“永璞不好喝”、“沖著包裝去的”、“沖著周邊去的”這樣的評價有很多。
圖/截自小紅書和知乎
或許是創始人平面設計專業出身的緣故,永璞在包裝上下的功夫很大,導致永璞看上去像一家被咖啡耽誤的“精品創意公司”。在包裝上,不得不說永璞確實獲得了消費者認可,但咖啡品質卻飽受爭議。
事實上,任何一家品牌,想要在行業中立足,主營產品無疑是重中之重。盡管永璞增速明顯,但并不代表地位不可動搖。況且,在速溶咖啡領域,永璞也只算得上新秀。根據前瞻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即飲咖啡市場中,雀巢以42.6%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而與永璞在線上競速的三頓半和隅田川也呈現出勢不可擋的攻勢。
據《壹覽商業》統計,截至今年10月20日,在京東和淘寶兩大電商平臺上,雀巢分別擁有451.8萬和237萬的粉絲量,隅田川在京東的粉絲量接近300萬,在淘寶的粉絲量超過200萬。永璞除了在京東上的粉絲數比三頓半高出40萬以外,在兩個平臺的粉絲數都不如其他三個品牌。
可以說,在速溶咖啡領域,永璞并沒有站穩腳跟,競爭對手也很強大。但是,在主營的咖啡品質沒有被看見的情況下,永璞已經迫不及待地推出茶飲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永璞現在還得靠融資存活,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6月份,來自眾源資本和麥星投資聯合投出的超5000萬元。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市場推廣、品牌升級和供應鏈能力提升。而永璞推出的茶飲品牌不算其中一項,還得分去一部分資金。
在咖啡品質沒有形成壁壘的情況下,永璞推出茶飲品牌其實兩邊都不討好。據《壹覽商業》了解,截至目前,永璞推出茶飲品牌“喜鵲原野”已經超過了10天,但該店在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也增長緩慢,在1000出頭,五款產品的銷量也長期停留在500件以內。
03
競爭激烈
從咖啡到茶飲,永璞的選擇都是熱門的賽道。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底我國新茶飲門店數量為37.8萬家,預計2023年可達到50萬家。再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關鍵詞為“咖啡”的現存企業16.54萬家,關鍵詞為“速溶咖啡”的現存企業有237家。
單說今年以來,咖啡領域就發生了24起融資事件,已披露的融資金額超過50億元。其中Manner、illy、M Stand、隅田川、三頓半都獲得了數額較大的億元級融資。值得一提的是因財務造假風波退市的瑞幸也開始有“重生”的跡象。
再從細分賽道來看,近兩年精品速溶咖啡賽道還涌入很多明星品牌,包括時萃、隅田川、三頓半等。與永璞一樣,這3個品牌都是靠線上起家,且受到資本關注。據《壹覽商業》統計數據顯示,自創立以來,永璞共獲得3輪融資,融資金額約1億元;三頓半獲得5輪融資,融資金額約4億元;時萃獲得5輪融資,融資金額約1.8億元;隅田川雖然只獲得2輪融資,但融資金額超過3億元。
顯然,在這幾個新崛起的網紅品牌中,資本更看好三頓半和隅田川,愿意為其高舉高打。而對永璞則相對保守。
從銷售情況看來,這三個品牌都曾取得或者曾經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都在各自的單品上獲得過TOP 1的成績。尤其是三頓半,在過去三年銷售業績保持每年2-3倍增速,復購率近50%,2021年上半年銷售額已超過2020年全年。
總的說來,同樣在精品速溶咖啡賽道,雖然同樣起家于線上,也同樣推出冷萃、閃萃、凍干系列產品,但對于咖啡品質做得較好的品牌,消費者更愿意回購,品牌的銷售業績也更可觀。在這方面,永璞還應該從咖啡品質上做一些升級,才能提高復購率。
04
線下薄弱
一般說來,靠打概念和營銷而火爆的品牌只能算網紅,它們大多渠道單一,產品連續性差,產品質量通常不能保證。只有產品連續性強,產品品質和質量經受住時間考驗,銷售渠道多元化,讓產品真正走入大眾,才能由網紅變為長紅,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大牌。
永璞是典型的網紅產品,其銷售額大部分來自線上,渠道單一。據品牌方介紹,2020年永璞90%銷售額來自于天貓渠道。線上占比過大,而線下占有率低,不利于品牌長期發展。
“一個品牌靠線上,從零做到銷量十幾億的網紅品牌或許很容易,但是此時在大多數消費者眼里,這個牌子依舊只是個網紅,檔次不高。要想一個牌子從流量品牌轉變成一個國民認可的大品牌,那么他一定要走到線下。
開大量的實體店,形象店,將商品展示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真實存在。除了形象展示,線下門店還可以完善品牌的銷售渠道,目前三只松鼠,自嗨鍋,認養一頭牛,百草味,一條等網紅品牌都是這么做的”,一位在零售行業從業8年的人士告訴《壹覽商業》。
事實上,永璞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只做一個線上品牌。早在2020年,永璞就開始了線下渠道的布局。不過并不是以開店的模式,而是入駐Ole'、Citysuper、久光、盒馬鮮生等大型超市和一些區域型便利店。
直到今年,永璞才計劃把線下的布局從商超拓展到線下門店。目前,在百度地圖上搜索“永璞咖啡”,可以看到其即將開出的首家門店地址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回城南路1883弄2號。
據德勤中國和穆棉資本發布的《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咖啡館數量已達10.8萬家。再根據第一財經發布的《上海咖啡消費指數》表明,上海有6913家咖啡館,平均每萬人擁有咖啡館2.85家。成為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
上海是咖啡文化最興旺的城市之一,咖啡的歷史由來已久。很多咖啡品牌首選上海開店也是希望借助上海的咖啡文化背景,來奠定品牌的基調。在上海,一方面,星巴克、瑞幸、麥咖啡、Tims Hortons、COSTA和Manner等品牌已經靠自身的品牌特性和優勢獲得消費者心智,占領一定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同樣在線上起家的競爭對手們已經領先一步了。據悉,時萃于2020年底在深圳開出線下門店;隅田川在上海和杭州均有包括快閃店在內的嘗試;三頓半更早出現的長沙Demo店則可追溯至2019年,在上海首家旗艦店開業也比永璞早一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三頓半首家旗艦店開業之后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和網紅前來打卡。開店十日之后依舊是座無虛席,熱鬧非凡。
永璞此次布局線下,也將意味著線上精品咖啡品牌們的競爭正式從線上轉到線下。對永璞來說,既是擴展,也將是挑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