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子柒》被“李子柒”擱淺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芥菜種
美好的《李子柒》背后,爬滿了博弈的“虱子”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面館老板雇了一名大廚,答應大廚每賣出一碗牛肉面,就給他5毛錢的提成。于是,大廚每次就在面上多放一些牛肉片,招徠的客人也越來越多,大廚也拿到了可觀的提成。但這時,老板有些不樂意了,大廚放得牛肉片多成本也高了,他又跟大廚商定,把提成取消,給大廚更高的底薪。沒想到,大廚就在面上放很少的牛肉片,客人也隨之越來越少,大廚卻可以在輕省的工作中拿到更高底薪。最后的結局是,老板餐館開不下去了,大廚也走人了。雖然我們不確定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是卻顯然看到了老板和大廚之間存在利益分配的博弈。
從古至今,可以說有人類以來,更不要說在涉及商業的場域里,無論是誰,在利益面前,都免不了各方博弈。原本企望弘揚中國詩畫般的田園生活和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為初心的李子柒,也沒能幸免。近半年來,在全球粉絲對《李子柒》作品的仰慕和期待中,卻以停更作品來厘清利益線。
我們不知道是擁有怎樣的創作自信和底氣,可以讓其先把粉絲的期望和體驗擱置一旁,把原本寄予宏大使命的內容創作放一旁,而直接用“打官司”擠占掉《李子柒》內容輸出的首要位置。
這件關乎利益分配,近乎充滿銅臭的事排列到光華美好的《李子柒》人設之首位,多少給人心里留下了一些遺憾和違和感。張愛玲說:“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李子柒》彰顯著美好而理想生活的作品背后,也爬滿了現實中利益博弈的虱子。
IP“李子柒”,真的比作品《李子柒》還重要?
近日,在微念的公開聲明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子柒”IP和品牌在文中出現有10次之多,以表現微念對“李子柒”品牌的珍愛。顯然,“李子柒”IP和品牌歸屬和利益分配,是微念公司和李佳佳本人的爭論焦點。
微念公司強調他們在孵化“李子柒”IP上的付出和珍惜,而誰都知道沒有《李子柒》的內容輸出,這個IP的商業轉化不可能這么成功。關鍵還在于《李子柒》這個作品的成功。這就好比,買櫝還珠故事中的“珠”和“櫝”,MCN公司愣是把自己制作“櫝”的功夫夸的多么辛苦和用心,但卻忽略了一點,寶貴的“珠子”只有一個,而精美的盒子卻容易找到制作的匠人。
但是,從擁有《李子柒》 作品的李佳佳一方底氣十足的回復:“打嘴仗沒意思,要打打官司!”看來,創作人李佳佳明顯犯了“買櫝還珠”的錯誤。
如果說,“打官司”對《李子柒》視頻內容的制作初心來說,只是一個沒想到會在2021年碰到的不速之客,是不得已而必須面對的《李子柒》的“衍生物”。那么,是不是可以說李佳佳停下創作《李子柒》,而轉向拿下“李子柒”(雙引號指IP品牌),是理所應當該做的事?這是否也意味著《李子柒》的內容制作,有時候也可以遜于“李子柒”品牌的重要性而存在?
這就是為什么筆者認為創作人李佳佳犯了“買櫝還珠”的錯誤。
“打官司”不該成為《李子柒》斷更的理由
《李子柒》作品斷更,造成了全社會對事件起因的關注,也讓這場官司高調出場,關于利益分配的始末也在全網鬧得沸沸揚揚,還有誰會想著用曾經看《李子柒》的心態,去再看《李子柒》?
所以,筆者認為利益博弈無論如何不應該成為《李子柒》斷更的理由,這樣做未免過于“血氣用事”了。因為保護好《李子柒》這顆寶貴“珠”,永遠是第一重要的,當然也會比眼目可見的金錢利益博弈更緊要。一旦因為長期斷更,讓全網從《李子柒》的關注上,轉移到聚焦“李子柒”品牌的利益糾紛官司這件事上,那么,無論是粉絲眼中的作品《李子柒》還是消費者眼中的品牌“李子柒”都將或多或少變了味。
變味的東西,沒人愛吃。作品《李子柒》因為“李子柒”的品牌之爭被拉下水而長期停更,這可能引發粉絲的心理反應。待到未來某一天,《李子柒》又恢復了更新,在經過這場腥風血雨的洗禮之后,粉絲再看《李子柒》會不會有異樣之感?對《李子柒》的要求和審視會不會比以前更高一些?而對“李子柒”品牌旗下的商品會不會也比之前多一個心眼,消費更趨于保守和理性?
因此,在筆者看來,這場博弈的最理想狀態應該是,波瀾不驚堅持輸出視頻作品,不要給粉絲留下過多遐想的空間,低調打官司,不要讓博弈雙方進入公眾視野。這是對《李子柒》最好的保護,即不要讓其參雜到這場利益之爭當中,繼續默默做好為人所珍視的《李子柒》。
“李子柒”事件帶給作品創作人反思
很顯然,創作人并沒有把“護城河”守好,這就是網傳會兩敗俱傷的原因。因為斷更,鬧得全網盡知李子柒在打官司。就算打官司也應該低調的打,因為局外的“吃瓜人”對于官司的輸贏沒有幫助,卻只有起哄看熱鬧的份。
總之,如果真想好好保護《李子柒》,何必鬧得如此沸沸揚揚,殊不知已經在未來埋下了粉絲帶著有色眼鏡看《李子柒》的風險隱患。舉個不恰當的日子,夫妻之間如果要打離婚打官司,搞得沸沸揚揚,在居住周邊乃至孩子的學校都耳聞,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一定會受傷害。
在起頭的故事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場利益博弈中,最后的結局是餐館老板開不下去了,大廚也丟了工作。《孫子兵法》有言:“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當李佳佳放下《李子柒》的內容創作,而來為“李子柒”打官司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李子柒》的內容創作也受到了影響,比如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斷更造成的粉絲內容體驗變差。這看似簡單的常識,卻因為缺乏對內容的敬畏之心,被創作者忽略了。
網絡得以全民普及也就最近幾年的事情,網絡原住民一代也不過初長成,網紅一波又一波后浪推前浪,誰也沒敢說是可以笑到最后的“王者”。《李子柒》也不過是網紅歷史初期,眾多星塵中一顆閃耀的星而已。
創作者在漫漫星途中,如何保持對作品輸出的謹慎和敬畏之心,而不是為了區區官司等外部環境逼迫,就可以任性放下創作這個根本。這是值得創作者反思的。
無論如何,我們仍要祝福作品《李子柒》在這場風雨過后,可以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風采,早日回歸。
注:文中帶書名號《李子柒》指的是視頻作品,帶雙引號的“李子柒指的是IP和品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