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鏡品牌「INMO影目科技」完成Pre-A輪融資
36氪獲悉,AR智能眼鏡品牌「INMO影目科技」完成來自經緯創投領投,九合創投、君盛資本及老股東跟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影目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MO呂一飛表示,這輪資金將用于產品量產交付及品牌打造。
2021年2月,影目科技曾獲得來自宜來資本、三七互娛的天使輪融資。
「影目科技」成立于2020年,創始人曾任酷派集團穿戴事業部總經理。目前團隊規模超50人,70%為研發人員,團隊核心員工來自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人,有過打造千萬級出貨量穿戴產品的經驗。
成立至今,「影目科技」已經發布了兩款智能眼鏡:面向C端的INMO Air眼鏡,以及面向B端的眼鏡產品INMO X。
據介紹,INMO Air智能眼鏡可脫離手機使用,支持獨立運算,主頻最高可達2.0GHz,并且整機重量不足80克,與普通墨鏡相當,續航方面可連續使用4小時,待機72小時,滿足了日常佩戴的需求。
在光學顯示上,「影目科技」聯合供應商基于光學波導技術,研發了垂直陣列光波導顯示技術,相比于之前的側投顯示技術,INMO Air這款眼鏡可以實現在眼鏡的前端完全無遮擋,從外觀看起來十分接近普通眼鏡。
在軟件方面,據呂一飛介紹,「影目科技」基于安卓系統深度開發了自己的IMOS,在后臺管理、功耗優化等方面進行了優化,提升續航時間。同時,圍繞“輕量化”的產品理念,「影目科技」對空間定位算法、目標追蹤算法進行了重構,保證在較低的算力下同樣可以實現更好的AR顯示效果。
INMO Air作為生活工作中的“智能助手”,可以實現備忘提詞、對話翻譯、AR導航等功能,讓用戶體驗隨時隨地刷視頻,第一視角快速拍照等應用。
呂一飛表示,接下來國內市場和C端市場將會是「影目科技」的戰略重點。AR眼鏡在ToC端的落地更難,在呂一飛看來,AR眼鏡要真正在C端真正普及,產品本身需要具備幾個要素。
首先,AR眼鏡產品在外觀方面需要日常化、時尚化,產品設計上不能與正常的眼鏡相差過多。其次,廠商還需要做好技術的迭代,控制好功耗、重量和售價,在應用方面也需要去貼合場景,不能只是開發可以用手機替代的看天氣、看信息功能,“AR眼鏡不是手機的一塊投屏,而是獨立于手機以外的一款設備。”最后,AR眼鏡在C端的普及,各大硬件廠商還需要去做用戶引導和教育,擴大應用生態。
呂一飛告訴36氪,「影目科技」的第一步是先從消費者可以想象的場景開始探索,再慢慢豐富功能,做更精細的場景化落地,最后會探索和外界空間交互的新玩法,增加SLAM在內的技術。「影目科技」接下來會堅持一年一迭代的產品進度,INMO Air 二代還會嘗試開發社交交互功能。呂一飛表示,「影目科技」的品牌理念是“人生不設限”。
在渠道方面,今年7月份,INMO Air在國外平臺Indiegogo發起眾籌,隨后在國內的小程序、代理商等渠道上線,截至目前產品訂單量已超萬臺。在今年年底,INMO Air將量產批量交付,并在國內電商平臺上線。
經緯創投合伙人左凌燁表示,“AR產業鏈上游模組的逐步成熟和XR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大力投入,成為了消費級AR眼鏡市場即將爆發的基礎。影目科技團隊是AR行業老兵,具備從0到1打造消費級AR眼鏡并量產的豐富經驗,在軟硬件系統、功耗控制、結構設計等方面積累了技術壁壘,并借此打造了獨特的一體機形態的AR眼鏡,有望成為消費級AR眼鏡的引領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