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能債權人面見姚振華,要求“二姚不分家”
下半年以來,資本大鱷“寶能系”旗下財富產品出現大面積違約,日前債權人上門“逼宮”,向寶能系掌門人姚振華提出“每月營收按比例用于償債”、“管理層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二姚不得分家剝離資產”等十條要求。這是36氪未來地產作者從債權人方面獲得的獨家消息。
11月23日,深圳筍崗街道辦四樓,寶能集團實控人姚振華率公司高管,與財富及信托產品的債權人代表會面,對公司的債務展期及償債安排進行磋商。寶能集團公關部人士向36氪未來地產作者確認了此事。
會后,債權人代表在致全體債權人信中透露,姚振華承諾,2022年6月30日之前將兌付80多億元理財產品本息的每一分錢,十五日內給出具體償還方案,并將超過160億資產抵押給債權人。上述承諾將于11月23日在寶能官方渠道對外發布。
當天晚間,寶能旗下“前海世紀私人財富”在公眾號發布兌付公告,內容與上述承諾基本一致。
據了解,前述“十條要求”中,債權人的關鍵訴求包括:寶能每月產生的資產處置回款及經營收入,應按固定比例優先用于償債;增加寶能、前海世紀相關領導及高管個人資產承擔連帶責任擔保;避免姚建輝、姚振華“二姚分家”,進一步轉移資產。這些訴求并未體現在寶能會后的公告中。
對于債權人代表致全體債權人的信件內容及相關訴求,寶能方面對36氪未來地產作者表示,這是其單方面說法,不代表寶能立場,寶能將綜合考慮給出最終方案。
此外,債權人要求的清償期限是2022年4月底,被寶能方面延后至“最晚2022年6月底”。
未能按期兌付的理財產品,只是寶能系債務違約風險的冰山一角。寶能旗下上市公司曾于10月披露集團債務情況稱:公司控股股東寶能集團近段時間較為緊迫的流動性資金缺口約為合計200億元,包括所有理財產品兌付合計83.49億元;較為急迫的工程款等需要支付26億元;部分緊迫的經營款項及到期本息約85億元。
按寶能集團說法,公司總資產大于總負債,且有息負債有足額抵押物擔保,風險可控。但根據寶能系上市公司鉅盛華2021年半年財報披露,公司有息負債總額872.89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有息負債為404.62億元,賬面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45.68億元。現金流存在巨大缺口。
應對危機,寶能正在加速銷售房地產項目及處置核心城市不動產。然而,作為“現金牛”業務的房地產板塊也在出現債務危機。36氪未來地產作者獲得的公開資料顯示,寶能地產旗下紹興寶鉅置業有限公司在11月陷入兩項建筑工程糾紛案、1項金融借款糾紛案。其中金融借款案的原告方為國民信托有限公司,被告為姚振華個人以及寶能關聯公司下的7家主體公司,涉案公司所在地區紹興、深圳、杭州、南京,皆為寶能地產重點布局區域。
與此同時,寶能的核心資產處置也懸而未決。
進入下半年,“錢緊”的房企紛紛拿出資產擺上貨架,商業地產大宗交易完全進入買方市場。有大宗交易中介方表示,類似深圳寶能中心這樣的綜合體項目,處于“賣家很多、買家無幾”的“燙手狀態”。
金融資產方面,以前海人壽為例,有媒體報道稱廣州科學城集團有意接盤其20%股權,出讓后鉅盛華仍持股31%。但由于監管希望把單家持股比例降至20%以下,相關交易遲遲沒有進展。
除了外部債務,寶能系多家公司還出現拖欠員工工資的現象,多名深圳員工在貼吧及微博公開討薪。
被稱為“野蠻人”的寶能系,曾憑借杠桿交易,一度接近拿下萬科的控制權。2017年“寶萬之爭”過后,姚振華并未止步擴張,而是依靠金融平臺撬動龐大多元化業務版圖,房地產、物流、新能源汽車、新零售都有涉獵。
事到如今,寶能系的債權人涵蓋個人理財投資者、私募信托等金融機構、供應商,還包括部分保險產品的投保人以及預售期房的購房人,債務問題的復雜性比恒大更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