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首炮啞火的王飽飽:除了營銷,還剩什么?
雙11落幕一周之后,網紅麥片品牌王飽飽有話要說。
11月17日,王飽飽官微宣告“今年雙11依然是天貓沖飲麥片品類Top1”,并反駁稱“用預售第一波的銷量來推測總體銷量”是不科學的。
專門發一條微博,證明自己市場地位仍舊第一,究竟是自信,還是心虛?不得而知,但據線上行業市場品牌數據檢測方“魔鏡市場情報”的數據顯示,王飽飽在今年雙11第一輪預售中銷售額為142.9萬元,而去年同期這個數據是532.4萬元,下滑73.2%。
這沒打響的雙11“第一炮”,多少能說明王飽飽當前的境遇。
成立于2018年的王飽飽,以“善于營銷、明星種草、網紅廣告”等關鍵詞聞名,2019年擊敗桂格、卡樂比等麥片老品牌,拿下天貓雙11麥片品類第一,隨后在2020年雙11期間延續輝煌,再次成為沖飲麥片類目銷售冠軍。
短短三年,王飽飽儼然成為新消費品牌的“新貴”。只是“網紅爆款”的位子還沒坐熱,數據下滑的態勢便隨之到來。
縱觀王飽飽的成名之路,從嶄露頭角到風靡年輕群體,其爆火似乎并不意外,背后卻難掩疲態。
1
流量喝飽之后,疲態漸顯
可以說,自誕生以來,王飽飽就是“喝流量”長大的。
王飽飽將用戶定位為18~25歲的年輕女性。想要搶占這部分人群的心智,當然要以她們最偏愛的方式進行——KOL種草。
一方面,王飽飽通過與歐陽娜娜、李佳琦、李湘、張韶涵、王祖藍、周深、劉濤等頭部流量明星與主播合作帶貨,借助擴散效應打響聲量;另一方面,在抖音、B站、小紅書、微博、下廚房等渠道進行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并與眾多達人KOL合作,從而獲取流量。
今年9月,王飽飽更是請來了一線流量明星王一博擔任新的代言人,一時風頭無兩,頗有要將流量進行到底的意味。
只是,當流量成為品牌增長的源動力,在更快的起量速度、更激進的營銷方式之后,品牌要如何從一時的“網紅”蛻變為持久的“長紅”,是王飽飽必須要思考的課題。
在這個新消費品牌不斷崛起的時代,靠營銷戰來催生短期業績成為大多數網紅品牌的慣有套路,而當目標客群已經被精準投放了一遍甚至幾遍后,增量空間勢必越來越小。
這從王飽飽今年雙11一改往年高增速的表現,便可印證一二。
2
主打“健康”,卻不夠“安全”
王飽飽所在的賽道相對小眾,這為其帶來更多突圍機遇的同時,也容易在產品創新上受到限制。
“麥片”并非菜米油鹽,而更像一種“偽剛需”品類,鋪天蓋地的營銷只能吸引消費者的好奇心,想要俘獲“回頭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產品上下功夫。
當前,國內麥片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桂格、西麥等為代表的裸燕麥,更受中老年人喜愛;另一類是卡樂比為代表的膨化類麥片,口感層次豐富,比較對年輕人口味,但容易使人長胖,不夠健康,這顯然不符合當前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相比之下,王飽飽麥片定位于好吃、潮流、無負罪感,主打“將健康與好吃相結合”,并在產品中添加了大塊的凍干草莓、蔓越莓干、椰子片、芒果干等,搭配高顏值的外包裝,迅速俘獲了一眾年輕人。
然而,主打“健康”的王飽飽卻多次在安全問題上翻車。
據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信息顯示,標記為王飽飽的投訴共有十多條,其中多位網友表示在麥片中吃出異物,包括頭發、螺絲釘、蟑螂殼、塑料等,以及發霉變質、吃完鬧肚子、產品臨期等問題。
此外,作為王飽飽自建工廠的杭州飽樂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6月曾因“銷售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被杭州市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沒20176.94元。
要知道,過高的曝光在給品牌帶來更多流量紅利的同時,往往也會拔高消費者預期,擴大問題的負面效應。
在營銷依賴癥與食品安全的“內憂”之外,王飽飽還要面臨著競爭對手們前后夾擊的“外患”。
3
轉戰線下,面臨“降維打擊”
事實上,王飽飽的營銷套路正是當今新消費品牌的典型打法,而這種打法的最大問題,在于它的準入門檻極低。背靠多年積累、資源雄厚的大公司大品牌們,當然也可以通過社交平臺與明星KOL種草、頭部主播帶貨等手段,實現快速模仿甚至超越。
既然線上營銷無法構筑牢固的護城河,王飽飽打起了線下的主意。在去年宣布獲得B輪融資的同時,王飽飽就表示,融資完成后將開始加速進軍線下。目前,其產品已經在聯華,盒馬,永輝,OLE等主流渠道上架。
然而,線下渠道的多年布局乃傳統老牌的優勢所在,他們若要在這個領域與新手們掰手腕,無異于是對后者的降維打擊。
以成立逾20年的西麥食品為例。截至目前,西麥食品已向市場推出了80余款SKU——王飽飽的SKU尚不足20個,并進入沃爾瑪、大潤發、家樂福等國際連鎖商超,以及人人樂、利客隆等國內連鎖商超。
相比之下,無論在鋪設密度還是運營經驗上,王飽飽都很難在短時間內補齊線下渠道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王飽飽轉戰線下還要面臨一個至關重要的“水土不服”問題:線上線下消費場景不同。在線上,王飽飽為年輕女性白領提供個性化產品,定位十分細化,而到了線下,面對大眾人群,明顯缺乏品牌競爭力,市場接受度如何還有待考驗。
事實上,當今諸多靠營銷爆火的新消費品牌,都遭到過度營銷的反噬。
君不見,黃太吉煎餅曇花一現,口味卻飽受詬病,最終關門大吉;咖啡之翼借助明星光環迅速擴張,卻因經營不善,門店接連倒閉,更被列為失信執行人;曾經的網紅餐廳鼻祖“雕爺牛腩”,早已銷聲匿跡。
流量是觸點、產品是根基、渠道是規模,空有流量的“網紅”品牌們,又如何撐得起“長紅”的愿景?但愿王飽飽能成為例外。
參考資料:
1.《雙11,一波新消費品牌失意》,界面新聞
2.《王飽飽雙十一“掉隊”,新消費品牌還沒壯大就開始偷懶了?》,快消
3.《解析王飽飽網紅爆款背后的營銷邏輯》,新眸
4.《陷合作糾紛,網紅王飽飽的營銷后遺癥》,北京商報
5.《王飽飽:新營銷方法論》,中歐商業評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