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最會賺錢的車企竟然是它?
兩周后,2021年將正式劃上句點。而2021年的中國車市,可謂是風靡云涌。
新能源黑馬比亞迪,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不足上汽集團三分之一,凈利潤不到上汽集團的零頭,市值卻是上汽的三倍還多;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前三季度均連續虧損,但市值均超過一汽集團和廣汽集團。
全球范圍內,特斯拉在今年10月25日交易時段,股價一度飆升到1094.67美元,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金。在資本的競相追捧下,后起之秀競相涌出。
新能源、碳中和等政策的接連出臺,對新勢力車企發展利好,但未來車企要想賺錢,不僅需要把握方向順勢而為,更要提前布局謀劃,盡早建立起行業壁壘。
廣汽集團,最會賺錢?
廣汽集團以前三季度8.9%的凈利率,成為當前中國最會賺錢的車企。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的凈利潤43.4億,凈利率高達10.1%。不過受到芯片供應短缺、電力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廣汽集團第三季度凈利潤9.5億元,前三季度凈利率被攤薄至8.9%。
從數據來看,傳統車企的盈利能力普遍高于新能源車企。
一方面是因為,傳統車企的多年積累在上下游中的資金安排能力較強,有較強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受制于電池壽命和有限的續航能力,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新能源車還未成氣候,傳統燃油車仍然是汽車市場的主力產品。
今年前10個月,廣汽集團累計銷量達163.6萬輛,而新勢力車企銷量均不足10萬輛。規模效應下,廣汽集團得以攤平成本,提升凈利率。
但與往年相比,廣汽在整車銷量方面呈現下滑趨勢。
在車企整體受到外部“缺芯”影響的情況下,廣汽集團未能幸免,其合資品牌廣汽本田增長嚴重受限——廣汽本田11月份累計銷量70.2萬輛,同比下降了3.1%;廣汽豐田表現稍好,11月份累計銷量72.9萬輛,同比增長5.3%。
令人欣慰的是,其自主品牌表現尤為亮眼。其中,廣汽埃安前11月累計銷量10.6萬輛,同比增長102.3%,廣汽傳祺前11月銷量達29.2萬輛,同比增長11.3%。
“雙子星”的增長態勢均高于集團增幅,為整體的銷量增長作出了貢獻。
除了賣車,廣汽集團還擁有一定份額的股權投資收益。由于旗下金融資產大部分是易變現的貨幣資金,前三季度投資收益就達到82.8億元,占前三季度總營收的15%。
居安思危,廣汽集團的經營資產回報率已經開始呈現下降的狀態。根據現金流,公司的營業收入轉化成現金的效率在下降,屬于衰退型企業。
廣汽集團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反觀世界車企頂流、“別人家的孩子”特斯拉,在同樣芯片短缺、疫情反復的環境下,特斯拉收獲了格外亮眼的凈利潤。
特斯拉今年三季度總營收約137.6億美元,同比增長57%;公司凈利潤約16.2億美元,同比增長389%;整體營業利潤率升至14.6%,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凈利潤和營業利潤。
特斯拉的業績表現主要得益于銷量增長。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交付約24.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73%。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第三季度總銷量約為7.3萬輛。
而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蘋果公司,2021財年的凈利潤高達946.8億美元,利潤率更是高達45.1%。
蘋果公司之所以能賺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于硬件端口的延伸性,發揮出了蘋果的科技實力,賺取了巨大的商業利潤。臺式機擴展到MP3播放器、手機、平板電腦、手表,再到應用程序,這家科技公司一直在顛覆人們的想象,故而歷久彌新。
比亞迪,為什么最值錢?
依靠電池起家,半路出家造車的比亞迪,市值一度突破9000億元大關,直逼萬億人民幣,穩居中國上市車企市值榜首。
很多人都想不到,這個最早做電池起家的汽車零件商,日后能夠領跑中國車企市值。
比亞迪的高市值,很大程度得益于政策利好。
如今全球在降低碳排放已經達成共識的,中國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十分積極,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中國將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2009年,國家發布《關于開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對部分新能源汽車給予購置補貼。
隨著巴黎協定的簽訂,政府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工信部推出《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增補貼、發指標、算積分、推新車等具體政策依次出臺,從供給和需求側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雙向鼓勵。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比亞迪的智慧在于,走在了政策的前面。
2003年,比亞迪從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供應商,一躍加入造車的隊伍。從宣布造車開始,新能源汽車就是比亞迪重點研發的項目。
比亞迪純電動出租車EF3、電動概念車ET、混合動力轎車Hybrid-S,2004年第一次出現在廣州車展上;2006年,比亞迪第一款搭載磷酸鐵電池的F3e電動車研發成功;2008年,比亞迪第一款混動車型F3DM在深圳上市。
這些嘗試雖然以各種原因碰壁,但為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留下扎實的積累。
如今,比亞迪的電動出租、電動大巴已經蜚聲全球。2013年上市的比亞迪秦,也拉開其王朝系列上市的序幕。
今年11月份,比亞迪新車銷量為9.8萬輛,同比增長82.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1萬輛,同比增長約214.8%。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45萬輛,同比上漲121.1%。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99萬輛,同比增長166.8%。
高增長下,得以瞥見高需求:我國汽車人均保有量仍未飽和,消費者需求未達到飽和,新能源牌照、補貼等政策更加促進了需求量增長。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曾說,汽車工業的大變革,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在智能賽道上,傳統車企優勢不再,車企需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建立新的行業壁壘。
在比亞迪2021年第二次股東大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進一步表示,比亞迪將繼續專注于磷酸鐵鋰電池賽道,并加大磷酸錳鋰電池的研發。
此外,比亞迪還對氫能、鋁空氣電池等技術路線進行了布局。
不斷試錯的歷史,幫助比亞迪建立了行業壁壘。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不僅降低成本、增加能量密度,在安全性也為新能源車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對于全球汽車業務受缺芯影響,王傳福還公開表示,比亞迪汽車芯片是個例外,受缺芯的影響最小。
持續增長的銷量、優于競爭對手的技術壁壘,幫助比亞迪在新能源的競爭格局中脫穎而出。但若要“扛得住”萬億市值,比亞迪仍需在新能源事業的基礎上,夯實智能化能力。
如何成為最賺錢的車企?
凈利潤與市值,是反應車企經營水平的兩個重要指標,一個展示當下,一個預期未來。
無論是廣汽集團還是比亞迪,其利潤與市值的背后都有銷量的大幅增長作為支撐。對于車企來說,把車賣出去,才是最實際的事情。
億歐汽車認為,能賺錢的企業具備三個特質:
第一是符合政策導向。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提出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出臺,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會是我國車企確定性的發展方向。傳統燃油車勢必走向沒落,繼而被更加清潔環保的出行方式所取代。
第二是企業擁有高技術含量。比如廣汽集團具有高效地整合產業鏈上中下游的能力,從生產制造到市場推廣全盤拿下,這種企業有實力推出自有品牌,不斷拓寬市場;而像比亞迪這類,具有電池自主研發能力,或其他關鍵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也可以在其構筑的高壁壘下跑馬圈地,獲得利潤。
第三是企業積極探索高效的商業模式。與傳統車企相比、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正在發生變化,有人將其類比科技公司。不斷推陳出新的蘋果和特斯拉,讓人們看到未來的創新硬件和軟件服務都可能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結語
有做空機構認為,當前新能源車企市值被高估,預測新能源的市值會螺旋式上升。
事實上,市值泡沫的破滅往往與盈利能力的缺失緊密相連,能賺錢,才能撐得起高市值。
新能源賽道不斷涌入新玩家,車企也在行業中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廣汽集團的生財之道值得借鑒,比亞迪先人一步更加立足長遠。而在新能源汽車野蠻生長的早期階段,車企更需要找準賽道,建設壁壘,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等待中國車企的將是新一輪的優勝劣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