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22:東京中小企業的三大愿望與啟示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
兩年來,受疫情刺激,國際范圍的企業經營普遍受到沖擊,特別是中小企業,抗打擊能力更弱,生存更艱難。在全因素市場機制中,是主動積極應變,還是被動消極應付,完全取決于企業決策者的素養、能力和眼光。
日本東京商工會所密切關注中小企業動態,年內多次組織下屬會員企業調查,掌握企業生態、提供政策信心。以筆者淺顯的閱讀感受,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小企業有三大愿望。
一、工作方式變革
東京商工會所在2021年11月1日至15日調查,實施題為 “中小企業遠程工作狀況調查”,跟蹤關注遠程辦公情況。有605家企業回答。其中,制造業33.8%,零售業14.7%。
總體而言,堅持遠程辦公的占31.2%,比8月份減少8.7個百分點。繼續堅持的原因主要有:預防疫情(58.7%),比8月份下降14.9%,可見對疫情防控的因素雖然占主導,但是占比下降。哪些影響因素在上升呢?選擇工作方式變革的占45.0%,比8月份增加9.6個百分點,另外,為了消減成本、靈活用工的影響占比也有所上升。
遠程工作的主要內容,一是信息安全管理與維護(55.6%),二是電腦和通信環境聯動(53.4%),三是內部會議等相關溝通(52.4%)。
對于今后發展需求,調查顯示愿意繼續執行的占56.1%,主要集中于遠程工作對于企業工作方式變革有積極作用,仍然值得堅持,也有少部分企業覺得降低工作質量效率,想要廢止的,占比為7.9%。
這一趨勢的啟示在于:
第一、在疫情預期完全不確定的國際背景下,一向重視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日本企業已經開始轉變工作理念,積極接受新的工作方式,說明積極應變,改變工作方式對于企業發展是必要的、沒有什么可以固守不變。國內商業企業也應該理性應對,尋求生產方式變革。
第二、以遠程工作為標志的工作方式變革,部分人以為缺乏當面監控,會影響工作溝通質量,降低決策領導者權威,渙散團隊工作紀律。這種觀念與年青一代主張的自主、個性的就業愿望出現抵觸,有關話題觸及到了企業組織機制管理、人本化價值觀等根本性問題,值得專業拆解。
第三、國內商業行業受就業群體萎縮、企業分合調整、效益及績效收入下降等影響,招工困難,執行傳統管理機制的結果是一線管理崗位、銷售接待崗位壓力持續加大,同樣面臨工作方式的變革的課題。胖東來提供的是個案樣本,大量傳統機制企業能否自主決策,變革工作機制,是對決策者的考驗。
二、尋求解脫困境
東京商工會所在2021年4月8日公布的調查,是跟蹤中小企業經營生存質量。調查時間是2月中下旬,有640家企業返回問卷。其中,批發業427家、零售業152家、服務業56家。
樣本企業與2020年同期調查相比,經營繼續惡化的企業占 75.8%。行業細分看,服務業的經營惡化為85.7%,非常突出,其次是零售業為48%。主要原因是,東京都根據疫情變化,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突然阻斷日常生活秩序,包括各類消費動態,其中服務業態影響最大,重點包括住宿、出行游覽等。客流顯著下降,訂單減少 73.8%。在這種突發刺激下,24.1%的企業出現了庫存積壓增加,22.3%的企業員工的工作節奏改變,無所事事,人工成本無端加大。
企業采取的措施,主要分內外兩方面:
第一、樣本中有40.8%的企業改變工作方式,采用遠程辦公、組織網絡營銷、彈性工作制、分散組織項目推進等方法,具體有:調整工作方式占38.9%,重新調配資金的占35.5%,主動降低成本的占34.7%,改變營業時間的占31.6%。通過不同手段在內部應對意外打擊。另有調查顯示,疫情爆發以來,東京在職員工參加網絡營銷培訓的人次大幅度增加,從一個側面證明工作方式在改變。
第二、根據日本政府的補貼政策,52.2%的企業積極申請使用經營補貼費用,緩解資金壓力。疫情中,日本政府從不同角度給企業發放現金補貼,2020年初,由于給百貨店的補貼過少,引發社會媒體嘲弄,后來又追加發放,對于中小企業也有不同程度的補貼,而且對于家中有就學的中小學生,也發放災難救濟補貼。
這一愿望的啟示在于:
第一、企業是在基于經營業務本身的特點,踏踏實實地尋求有效的脫困方法,而不是唱高調、看風向,瞅機會打一槍就跑的非市場化的投機經營行為。這種市場體制的生存法則,值得真正想做企業的管理決策者借鑒。
第二、對于外部補貼政策,日本和美國類似,采用多種途徑直接不同類型的企業法人、就業者個人發放救濟補貼,可以看作是公共管理機制的特性,也可以看作是健全市場機制的外部維護保全手段,有助于化解資本矛盾、就業群體矛盾、經濟基礎要素的波動,提高社會系統抗風險能力和公信力。
第三、我國政府主管機構也實施了一些補貼政策,部分商業零售企業得到了支持,作為企業自身,要善于挖掘內在動力,尋求解決方法,多方面解困救危。
三、擴大銷售通路
東京商工會所在2021年4月8日公布的調查顯示,面對未來發展,企業優先度最高的經營課題是營銷。
具體包括,擴大銷售通路占66.7%。是首要課題。其他列入項目包括“進入新事業領域”、“削減成本”、“籌措資金”、“引入數字化”、“提高顧客滿意”。
關于數字化的需求愿望,普遍認為對中小流通服務企業來說是必選課題。有43.6%的企業數字化增加,其中零售業48.7%,最為突出。關于數字化應用課題,主要用于市場需求預測、人才培養、訂單處理、開拓銷路、活動展示會、結算處理等,具體應用場景包括:受理登記,申請處理,開拓營銷渠道,結算處理。
歸納上述要素的啟示是:
第一、擴大營銷渠道、創新生存空間是東京中小企業的統一愿望。而擴大營銷渠道,重要的工具是引入數字化工具,按照優先度排序排在首位,說明這是規避危機的生存需要。我們應該借鑒這種現實而嚴峻的危機意識,并將其轉化為企業改造行動。
第二、企業面臨再造機遇。在宏觀經濟形勢急劇轉型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掛出一塊新資本主義牌匾,力圖改造和優化經濟體系。企業身處這樣的經濟機制,只有靈活應變,才能夠謀取生存。
總的感覺,東京中小企業調查結果顯示,面對未來(新年度)的愿望集中在:工作方式變革,拓展營銷渠道,通過網絡數字化進程,重建企業組織和人力教育體系,提高需求預測、資金調配效率,促進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