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智能應用總監高小偉:數字化是要長期堅持的“功課”
12月28日,由北京市商務局指導,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與北京市商業聯合會共同主辦,北京商報社承辦的2022北京商業品牌大會暨2021年度(第十七屆)北京十大商業品牌揭曉活動如期舉行。
在金鼎茶話會環節,海底撈智能應用總監高小偉表示,數字化是希望利用技術手段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并優化物流、生產配送等后端環節。
高小偉表示,數字化是企業需要進行長期投入去做的企業在抉擇是否投入數字化時,則應考慮數字化能真正為企業帶來哪些升級,并以長遠的角度去看待數字化,不應該過于強調短期商業回報。
高小偉認為,數字化技術的引入是為了提升顧客就餐體驗,改善企業的運營管理效率,相應地,會對后端環節涉及到重復勞動、高強度的工作引入數字化管理和新技術設備,并不會減少門店的前端工作人員,以此來保證服務質量與消費者體驗。
北京商報:跨業態融合并非易事,尤其是當兩個業態的運營思維完全不同時,在多業態融合的過程中,海底撈是否經歷過比較“頭疼”的問題,能否舉例說明?
高小偉:以海底撈為例,食材成本占比較高,隨著門店數量增多,不同門店庫存周期的差異性和影響會被放大。因此海底撈希望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以庫存標準化為基礎,再利用數字技術對庫存進行管理,以此來提升公司經營效率、改善利潤,也有助于食材節約。
北京商報:隨著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供需預測系統逐漸成熟,數字化技術足夠精準、彈性,是否會出現海底撈晚上部分單品售罄、門店不會出現排隊時間過長等情況了?
高小偉:這其實也是海底撈希望解決的,其中會涉及到庫存標準化的問題。首先,庫存標準化后能夠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進行預測,幫助門店更好的進行庫存等方面的管理,包括預測訂貨數量、合理安排當班員工數量等。海底撈的數字化應用起步較早,例如用來點菜的iPad也會存儲一些數據,如何根據這些數據挖掘更好的應用,更好的服務消費者,同時幫助門店更好地進行精準營銷也是海底撈接下來的目標之一。
北京商報:有聲音認為,現在的數字化已經過度數字化,像對著ipad點單難以交流,手機下單又影響消費者去逛超市的頻率,如何來平衡這種狀態呢?
高小偉:海底撈的許多新數字化技術是希望為消費者提供更舒適的服務,而不是替代工作人員。海底撈更多的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在供應鏈端、中央廚房端、后廚端來提升員工效率,在前端服務消費者的人員并未減少。
舉例來講,海底撈正在做的智能配鍋機已經在許多門店開始應用,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定制,并存儲在自己的會員檔案里,便于下次消費時參考。海底撈也可以利用這個數據進行后續的長期優化,給顧客提供更好地服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