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餐飲十大關鍵詞:“不確定”下的大洗牌
2021年徹底結束了。
這一年,我們心驚膽戰,疫情的不確定就像一把懸在每個餐飲人頭頂上的達摩克斯之劍,充滿著未知恐懼;
這一年,我們焦慮迷茫,100萬餐館倒閉,連敬仰的老大哥海底撈也關店自保,唏噓間也自憂前路幾何;
這一年,我們也有歡喜和期待,外賣平臺“二選一”時代終結,讓人拍手稱快;直播、預制菜等新機遇叢生;
……
站在歲末年尾,職餐從新常態、大變局、新變量三個維度,盤點了餐飲十大關鍵詞,與各位餐飲人一起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一、新常態
“時代的每一粒沙,落在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
關鍵詞1:疫情不確定
復蘇之路屢次被打斷,未知的恐懼更讓人煎熬
疫情仍舊是2021年的主題。
特別是下半年,疫情一直在零星反撲,南京、哈爾濱、鄭州、西安等城市先后淪為疫情反復的旋渦中心,每一輪疫情都幾乎波及數十個省市,甚至有些城市今年三分之一時間都在抗疫中。
作為百業之首的餐飲業,每次都首當其沖,堂食暫停、客流銳減、營業額斷崖式下跌……心心念念的復蘇之路屢屢被打斷。
當下,眼瞅著春節又將來臨,這是餐飲人難得的黃金季,但新冠陰霾沒有散去,反而更加肆虐。
12月23號,西安實行封閉式管理;29號,國家衛生委表示,西安疫情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且有病例外溢至省內和省外的情況。
比恐懼更可怕的是未知。
疫情會不會蔓延到我們所在的城市?它什么時候能徹底消失?我們不得而知。
但抉擇卻擺在眼前,迫在眉睫地等待著餐飲人解決:今年要準備多少食材備戰年夜飯?萬一疫情復發怎么辦?員工怎么安置?
去年的痛苦歷歷在目。
這種不確定讓我們餐飲人倍感煎熬。
關鍵詞2:漲價
蔬菜、肉價、調味品先后漲價,成本壓力倍增
年末這幾個月,餐飲業的上游漲價浪潮此起彼伏。
先是10月份全國各地的蔬菜價格成倍增長:“菠菜15元/斤,茼蒿12元/斤,生菜10元/斤……”
這對不少蔬菜用量大的餐廳造成了嚴重沖擊,山東一家火鍋店甚至做出讓“顧客自帶菠菜”的無奈之舉。
然而,蔬菜漲價潮還沒過去,11月份豬肉價格又出現了反彈,全國豬肉均價一個月內每斤大漲3.21元。
肉價反彈的同時,油鹽醬醋也開啟了“漲價模式”:海天、李錦記、加加食品、恒順醋業等調味品頭部企業,糧油巨頭金龍魚,凍品龍頭安井和海欣紛紛宣布漲價,漲幅基本都在5%左右。
蔬菜、調味品、豬牛羊肉價格一齊上漲,來了一套漲價“組合拳”,讓不少餐飲人直呼吃不消!
而比起食材漲價,更令人頭疼的還有逐年遞增的房租、人力成本,就連員工宿舍費用每年都漲,加上設備更新、水電燃費等等,“睜眼就要花錢”讓餐飲人壓力山大。
關鍵詞3:反壟斷
外賣平臺“二選一”時代終結,壁壘被打開
2021年,被稱為“反壟斷大年”。
上半年,阿里因壟斷行為被罰182.28億元;下半年,美團因實施“二選一”被罰34.42億元!
外賣平臺“二選一”等壟斷行為,一直是餐飲人心中不可言說的痛,這些年來,外賣平臺為了爭奪商家的獨家簽約權,甚至不惜不擇手段,餐飲人淪為平臺間競爭的犧牲品。
隨著監管“靴子”的落地,美團鄭重承諾誠懇接受處罰,自查整改,杜絕“二選一”,這意味著外賣平臺“二選一”時代或許將迎來終結!
而且,在反壟斷大勢下,外賣原有的市場壁壘也正在被打破。
比如,抖音也殺入外賣行業。
繼3月上線團購后,抖音又打起了外賣的生意,在抖音App內上線一個名為“心動外賣”的小程序,試圖從已經被美團和餓了么“稱霸”多年的外賣江湖中分羹一杯。
雖然,目前抖音的“心動外賣”很難撼動二者的地位,但不管怎樣,第三方入局對餐飲業而言,多少帶來了一些新機會。
二、大變局
“舊的答案分崩離析,新的答案還沒有著落。”
關鍵詞4:關店
寒冷化雪期,有人離場、有人開啟“過冬”模式
寒冬不是最冷的,化雪才是最冷的。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關門的餐飲店超過100萬家,這成了疫情影響下最殘酷的數據。
不少咬著牙熬過了去年寒冬的餐企,終究無力支撐,在疫情反復望不到頭的今年倒了下去,其中不乏一些開了十幾二十年的知名老品牌。
歷經風雨20年、長沙第一家“中西結合”的餐廳金牛角王;被稱為杭州日料回憶、10年經典老牌的“三上日料”;在頂峰時期全球開店300家、甜品界的“開山鼻祖”許留山;擁有30多家直營店的知名西餐連鎖品牌新元素……
它們紛紛在今年宣布停業或破產,讓不少人詫異又唏噓!
而一些曾經站在餐飲金字塔頂端、被萬千餐飲人崇拜敬佩的餐飲品牌,在后疫情時代,也紛紛選擇關店收縮,開啟過冬模式。
先是海底撈宣布關店300家,其4個快餐品牌也陸續“關門停業”;
緊接著茶顏悅色又宣布臨時關店七八十家,而此前呷哺呷哺關店約200家;
年初被傳上市的德克士,也被曝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門店數量縮水近一半。
畢竟,在這百年一遇的疫情“黑天鵝”下,活下來的才有機會等到春暖花開!
關鍵詞5:融合
跨業態“內卷”,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后疫情時代,人們開始捂著腰包過日子,下館子的頻次也減少了。
客流下滑,業績難漲,不少餐企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機,這讓原本競爭激烈的餐飲更加內卷了起來。
大家紛紛開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業態大融合成了趨勢。
太二開主打“水煮魚”的川菜館,人均價格150元,比太二酸菜魚貴一倍;
人均150元的巴奴殺入“小火鍋”賽道,開了家客單29元的火鍋店;
上市快餐巨頭味千開燒烤屋,賣“燒鳥”;吉野家開火鍋店,人均38元;
湊湊開出了全國首家“火鍋+酒館+茶飲”新模式店……
而這種“被生計所迫”的內卷大融合,在對價格尤其敏感的快餐業更為明顯!
餐飲老板都鉚足勁想讓顧客多頻次進店消費。于是,一些頭部快餐企業開始上新別人家的“爆品”,想通過多元化產品來“拉客”,曾經靠爆品出圈的“精品店”逐漸變成“快餐雜貨鋪”。
賣包子的慶豐包子開賣餃子、面條;“賣米線的阿香米線開賣土豆粉、刀削面;“賣漢堡的肯德基開賣熱干面、炸醬面、胡辣湯、米粉……
而這種為了尋求新增量的“內卷”融合,也讓餐飲市場的格局正慢慢發生新的變化。
關鍵詞6:資本化
餐飲資本化第三波浪潮來襲
資本席卷餐飲的熱浪在今年格外洶涌,餐飲資本化的第三波浪潮正在襲來。
被疫情下現金流斷裂嚇怕了的餐企,開始重新審視和資本的關系,許多連鎖餐企通過引進資本、上市融資來抵御風險、增強自身的“造血”能力。
一方面,資本資本鉚足了勁往餐飲賽道“砸錢”,融資消息一個接一個,而且都是上億的“大單”,融資呈現出數量多、估值高、大資本的特征!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年餐飲業共發生220+起融資,披露融資金額近500億元。面、小吃、鹵味、烘焙、茶飲、火鍋、快餐賽道全面開花!其中和府撈面完成8億元E輪融資,創造了餐飲業單筆最高融資記錄!
另一方面,今年又被稱為餐飲的“上市元年”。
一批餐企成功上市:奈雪的茶坐穩坐新式茶飲第一股的寶座;10元小酒館海倫司成為國內“小酒館第一股”。
還有一批餐企結伴IPO之路:快餐賽道的老娘舅、老鄉雞紛紛計劃籌備上市,火鍋賽道的撈王,茶飲賽道的蜜雪冰城,還有正餐的綠茶餐廳都吹響了上市的號角。文和友、喜茶、巴奴、古茗等眾多潛力股也在今年被傳上市。
餐飲的資本化時代已經按下“播放鍵”。
三、新變量
“巨石崩裂之時,有人看見了恐懼,有人看見了光。”
關鍵詞7:直播
專業化、常態化的直播帶貨成增收新渠道
一場疫情,讓直播一夜之間成為了可匹配萬物的萬金油。
如果說去年的餐飲“直播潮”,是疫情下為了自救,餐飲人被“逼”成了主播。
那么,如今的餐企直播帶貨,儼然從試水走向了成熟,成為了不少餐飲品牌持久增收的新渠道。
頭部餐企們直播帶貨的驚人“戰績”帶來了整個行業的瘋狂入場,也帶來了一場吸金盛宴。
走在時尚前沿的餐飲品牌一馬當先,奈雪的茶72小時售出近2億,相當于全國700家門店近一周的業績;肯德基雙十一成交額突破 3.2 億,創下了它的歷史新高。
那些經營數十年的餐企也不甘落后,徐記海鮮才開了四場直播,訂單近7000單,銷售額290萬+;在北京火了40年紫光園首次直播日銷售額高達480萬,一年半累積銷售1300萬……
日入百萬的亮眼成績背后,是它們多年積攢的顧客和口碑資源,在短視頻時代得到了盤活。
當下,餐企直播帶貨從“草莽式”走向了專業化和常態化,趕上了這趟列車的餐飲品牌,找到了用新渠道增收的密碼,也品嘗到了品牌破圈的甜頭。
關鍵詞8:預制菜
從B端走向C端,搶占“家庭餐桌”新市場
預制菜,成了今年名副其實的大風口。
有研究機構預測,未來6到7年我國預制菜行業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餐飲市場”。
在“懶宅經濟”的推動和疫情的催化下,預制菜“破圈”從B端走向C端,打著“15分鐘吃上名廚菜”口號,成為“打工人”們的“新寵”。
“國內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的上市,吹響了預制菜崛起的沖鋒號,預制菜成了供應鏈與餐企虎視眈眈的“香餑餑”。
資本追逐、玩家涌入,湘鄂情、西貝、海底撈們爭相殺入,超90%連鎖餐企布局預制菜賽道,試圖占領消費者“在家用餐”的場景。
時下,元旦和春節臨近,預制菜訂單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電商平臺上,不少商家的預制菜產品月銷量均已過萬;某外賣平臺的數據顯示,對比去年同期,預制菜訂單量漲幅超50%。
被捧上風口浪尖的預制菜,描繪出一幅“發財致富”的美好藍圖,也燃起了餐企掘金“家庭餐桌”的熱情!
關鍵詞9:“沉浸式”體驗
“景點式”餐廳爆火,“文化+體驗”重構新場景
中國Z世代年輕人已經突破3億,撬動消費5萬億,他們成為了新消費的中流砥柱。
而年輕人的消費態度已經從“實用主義”轉變到“去功能化”。
他們去餐廳吃飯除了單純追求食物的口味,更要關注“顏即正義”、“社群分享”、“傳統與時尚”、“娛樂至上”、“健康飲食“、“尋求新事物”等消費需求。
于是,“景點式”沉浸體驗餐廳在2021年爆火。
其中,造景式“院子風”餐飲成排頭兵。比如“還原海港魚市場景”的老許家·魚市、140年古宅風的西鄉柴門、“農家小院”王捌院子等品牌層出不窮,在全國掀起了一波“小院風”餐飲新風潮!
與此同時,一批宮廷文化“景點式”演繹餐廳也火了!
“上一道菜演一個節目”的宮宴、“古裝侍從、格格迎客,一口一個‘您吉祥’”的皇家菜博物館,乘著“國潮風”、“漢服文化”的風口趁勢而起,餐廳的體驗從“傳統演繹式”向“劇場沉浸式”進階!
在品牌進入增長乏力的困局,“文化+體驗”的場景體驗創新成了餐企破局的新思路。
關鍵詞10:餐+酒
餐企扎堆布局“小酒館+”,探索新模式
趙雷的一首《成都》,不僅將成都這座城市唱火了,也把成都人愛逛小酒館的愜意生活方式帶進了各地年輕人心里。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長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去小酒館喝點小酒正在慢慢成為年輕人的主流消費場景。
因此,小酒館也成了今年餐飲業最火的業態!
除了海倫司小酒館赴港上市,餐飲也幾乎全業態都在跟小酒館這股風,老鄉雞、呷哺呷哺、奈雪、喜家德等巨頭紛紛加入,快餐小酒館、燒烤小酒館、餃子小酒館頻出,甚至連各種創業的江湖菜館也將名字改成了“小酒館”!
在不久前,湊湊前CEO自創火鍋新品牌“謝謝鍋”,打造了一個“火鍋+烤肉+酒吧”的全新火鍋新模式。
此次小酒館風興盛,餐企一窩蜂布局,可以說是整個餐飲業有史以來第一次統一跟風同一場景。
多場景經營已然是餐飲的未來趨勢,當下切入小酒館消費場景,對餐企來說,無疑是一次新模式的探索,一旦探索成功就會幫助企業打開新的增長大門!
職業餐飲網小結:
2022年鐘聲馬上就要響起。
去年的餐飲人們,或許遭受了焦慮、迷茫、離場;或許也獲得了增長、新生、喜悅,無論幸與不幸,2021年終將完結。
我與舊事歸于盡,來年依舊迎花開。
新的一年也許依舊有不確定的痛楚,但不久前張文宏醫生說:“這會是新冠疫情的最后一個寒冷冬季。”
也希望這是餐飲業的最后一個寒冬,我們餐飲人終會“撥開云霧見天日,守得云開見月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