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喜歡奶茶,但不喝香飄飄
2005年成立,才不到18歲的香飄飄卻儼然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
盡管代言人從王俊凱到王一博,并時常出現在各類影視綜藝的片頭,但香飄飄的品牌形象仍然與高端時尚無關。
奶茶的進化之路,從奶茶1.0的奶茶粉沖泡到2.0的鮮果茶到3.0的鮮果+真茶,沖泡奶茶的存在,不受老年人待見,在年輕人中也難有號召力。
杯裝奶茶行業市場占有率第一,杯子連起來可以繞地球40圈。但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是難以靠不斷添加流量代言人挽回的。
杯裝奶茶的開創者,香飄飄并沒有堅固的護城河。
1
香飄飄的天花板
從財報數據來看,自2010 年開始到2017年,香飄飄營收就一直在20億元左右徘徊,面臨增速天花板。
固體沖泡類奶茶,仍然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香飄飄實現營收19.74億元,同比增長4.29%;按產品分類看,2021年前三季度,香飄飄沖泡類收入14.12億元,同比增長9.05%,占公司總收入的72.67%;即飲類收入為5.31億元,同比減少7.56%。
在其領先的細分賽道中,香飄飄沖泡奶茶的收入增速從此前的兩位數降至2019年、2020年的4%左右。隨著低糖甚至0糖概念的普及,香飄飄一直被詬病的“太甜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可樂有百事和可口可樂,牛奶有伊利和蒙牛,飲料界的“雙寡頭”現象,沒有出現在沖泡奶茶市場。優樂美之后,再無敵手。這一方面固然可以解釋為香飄飄牢固的市場地位,但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說明杯裝沖泡奶茶的市場沒有那么惹人愛?
2005年起家,2012年銷售額突破20億。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43%到2018年的63%,杯裝奶茶,或者說沖泡奶茶的市場,并沒有想象中廣闊。
在疫情期間,線下奶茶店關門歇業,但香飄飄的銷量卻沒有因此增長。今年一季度,香飄飄營收4.3億元,同比下滑48.61%;歸母凈利潤虧損8556.87萬元,下滑264.67%;扣非后凈利潤虧損8894.84萬元,下滑幅度高達279.13%。
同時,沖泡奶茶品類也在不斷受到奶茶新勢力的沖擊,喜茶、奈雪等年輕網紅品牌下場,想要在沖泡奶茶領域分一杯羹。更好的原材料,更好的口感,以及更加年輕化的品牌形象,都給香飄飄占據的市場以沖擊。
好喝當然是第一優勢,可口可樂被譽為“肥宅快樂水”,成癮性幾乎是保障飲品可持續熱銷的必備因素。奶茶同為成癮性網紅,但興起的鮮制茶飲吸引力大量的購買力。
主打速沖的香飄飄,在口味上與新茶飲相比幾無優勢。據灼識咨詢預測,2020年-2025年,新茶飲將以24.5%的復合增長率增長至3400億元,占整體茶市場規模的42%,超越茶葉、茶包及茶粉,成為國內茶飲行業第一大品類。
飲料天生的短生命周期,能持續火爆的飲品微乎其微。由于沒能跟上消費趨勢,不少曾經炙手可熱的品牌,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沖泡奶茶的競爭對手并不僅僅是現制茶飲。如果說固體奶茶只有優樂美一家競爭對手,則飲料有無數的巨頭競爭。香飄飄想要闖進的即飲領域,也有統一、康師傅等老牌企業,在渠道等下沉市場的布局優勢。
在每家便利店的冰柜里,無數個品牌爭相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消費者面臨諸多選擇,香飄飄優勢又從哪里來呢?
主打產品上升空間有限,新產品尚未站穩腳跟,“奶茶第一股”香飄飄著實堪憂。
2
廣告的成功難以復制
快消品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品牌和渠道,香飄飄掌握的一大法門是:粉絲經濟和廣告轟炸。
對粉絲經濟的應用,手機廠有OV,餐飲界有肯德基,飲料界有香飄飄。從最早的陳好,到王俊凱、鄧倫、王一博,也正是依靠著砸廣告和粉絲經濟,香飄飄的銷量一路飆升,擊潰背靠喜之郎的優樂美,成為杯裝奶茶第一品牌。
不斷的廣告轟炸,并不足以打造一個強勢品牌。與香飄飄幾乎同時宣布漲價的茶顏悅色,稱之前五年多沒有漲價,一大原因是品牌紅利節省了很多營銷成本,能夠跑量“薄利多銷”。
當消費者選擇某一品類的產品,腦中出現的品類越少,搜索的速度越快,也就意味著極強的心智捆綁和品牌溢價。
品牌的溢價建立在差異化和文化屬性上的認同。香飄飄的品牌認可度,如果一直需要所謂的流量明星輸血,那也就意味著所謂的品牌打造是個失敗的過程。
5000小紅書KOC測評+2000知乎問答+搞定李佳琦薇婭=一個新品牌的時代,香飄飄的品牌積淀遠沒有需要的那么牢不可破。
流量明星時刻在換,粉絲的一時打投說到底只能算是超市促銷。如果品牌不能轉化為消費偏好,不能提高溢價,這就意味著需要一次次持續營銷花費。
2018-2020年,香飄飄廣告費投入分別為2.99億元、3.57億元、1.69億元,營收也隨之變化,分別為32.51億元、39.78億元和37.61億元。而利潤,卻始終 4.02億元,4.4 億元 和 4.6億元。
同時,強大的營銷,“繞地球多 N 圈”等廣告的成功,難以在其他產品中復制。
2017年,香飄飄引入即飲液體奶茶產品,包括“MECO牛乳茶”和“蘭芳園”;2018年7月,公司推出即飲的果汁茶新品類。此外,公司還推出代餐谷物麥片、代餐奶昔等非茶飲類產品,但新產品的發展速度并不如預期。
香飄飄也在嘗試其他的營銷渠道,國潮跨界、做直播帶貨、校園快閃等一些嘗試。但
同年,香飄飄啟用王俊凱作為旗下沖泡系列產品代言人。
3
左手下沉,右手升級
財報顯示,2020年,香飄飄的毛利率為36.67%,比上年減少了4.96個百分點,其中沖泡奶茶類的毛利率同比減少了4.72個百分點,即飲類的毛利率更是同比下滑12.5個百分點。2021年前三季度,香飄飄的毛利率進一步下滑至32.23%。
漲價不僅意味著漲利,還意在品牌升級。
香飄飄首先升級的是原材料,從植脂末到牛奶,然后就是漲價,通過產品升級實現價格升級。
香飄飄稱,本次調價可能對產品市場占有率有一定的影響,加上成本上漲因素,不一定使公司利潤實現增長。
回歸純奶純茶的定位,一方面可以提升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品牌勢能。香飄飄底料的進化是向新茶飲對標的關鍵,也是打破行業天花板,帶動沖泡奶茶行業升級,提升想象空間的重要措施。
香飄飄的原有定位以目標受眾,決定著其定價策略。不斷上調的價格,事實上也是篩選用戶的過程,更是意在品牌升級。2020年以后,香飄飄越來越重視電商與直銷的渠道,
在“不貴不是新消費”的浪潮下,不少公司都想要講消費升級的故事。不僅是價格的升級,也是消費群體的升級。原本的受眾從校園走向社會,是否還會成為香飄飄的消費者?原本的廣告轟炸模式能在香飄飄的新品中能否復制?
香飄飄意圖升級的另一面,是下沉。上半年,其超過一半的銷售額來自于下沉市場,面向該市場的經典系產品收入同比增長達32.21%。
在營銷策略上,香飄飄不斷渠道下沉,擴大下沉市場經銷商的數量,進一步推動“縣域市場滲透+城市勢能打造”的“兩條腿走路”策略,通過擴張渠道覆蓋和優化渠道能效提高市場滲透率。
一二線城市做品牌勢能;三四線城市做渠道運營,大力發展縣級市場。這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漲價會否影響銷量?下沉市場是否能夠守住?
這些對香飄飄都是問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