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預制菜新玩法,品牌抓住了年輕人的胃?
年關將至,預制菜愈發火爆。
1月26日,新銳簡餐品牌理象國預制年菜產品的佛跳墻、年菜和盆菜在各渠道上線不久后就便宣布售罄。
在當前預制菜市場前景廣大,但品牌多而分散的情況下,理象國作為新品牌從年夜飯預制菜強勢入局,已成突圍之勢。除自誕生起就堅持高品質路線,到年節品牌效應爆發外,數一數二的冷鏈配送系統,也是理象國在這場“年夜飯之爭”中占據高地的重要品牌基石之一。
從復合調味品到預制菜,年輕人的廚房一直在“革命”。
從70、80后占據廚房主力,到90后、95后逐漸接過年夜飯的主導權,預制菜成為了下一個新生活方式的“風向標”。
年輕人的“團圓家宴”
2022年的春節,更多人選擇將“餐廳”搬回家里。
“之前買過理象國的小酥肉、抄手很好吃,這次看到年菜系列就毫不猶豫下單了,”在京過年的雯雯對觀潮新消費表示,“冷鏈物流到的很快,菜品看著都不錯。”
《2021年度消費趨勢報告》,對于當代“精致懶”的年輕人來說,“既要、還要”成為其消費態度,預制菜的品質、顏值、健康甚至于氛圍感都是選擇標準,必須滿足用戶不斷進階的消費需求,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
理象國圍繞年輕人生活方式和消費場景,由簡及繁拓展多品類,從產品和口味上融合創新,推出了滿足當代青年餐桌的預制菜年夜飯。
據悉,理象國此次上線的虎年限量版“年菜系列禮盒”,包含年菜禮盒、盆菜禮盒和金湯佛跳墻禮盒。其中,年菜禮盒與四派菜系大師聯名煎制,囊括香辣紅火黃花魚、鴻運酒悶東坡肉、淮揚清燉獅子頭等十道年菜;盆菜禮盒聚集了鮑魚、海參、鱈魚花膠、廣式燒肉與白切雞等珍饈美味。
從方便即食發展到健康、有特色、有營養、高品質的預制菜,是食品工業化的革新也是消費者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體現。 比如,佛跳墻、花膠雞等“硬菜”配贈了上鏡的鍋具;為打消消費者對食品新鮮度的顧慮,采用冷鏈加工、運輸,不額外添加防腐劑;為了還原復刻地方美食,按當地正宗做法,精選食材推出東坡肉、八寶鴨等等。
對預制菜來說,口味、品質首當其沖。這背后就包含著對食材精選、科學搭配、冷凍技術、供應鏈等的高要求,也受工業化、智能化、衛生化、可追溯化等不同因素的影響。
理象國對觀潮新消費表示,理象國的品牌理想是為現代人提供“一頓理想的簡餐”,累積了一年多而在年節推出年菜系列,為了給消費者帶去一桌高品質的團圓家宴,以滿足消費升級下,現代人更多元化和更高的消費需求。
被催生出的3000億市場
2021年雙十一期間,天貓新生活研究所發布的“10大趨勢單品”中,預制菜躋身其中。
如果說水餃、湯圓等傳統冰箱常客長期占據消費者心智,那么小酥肉、盆菜等新型預制菜正攻陷年輕人的胃。
據國海證券測算,我國目前預制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未來六七年,市場規模有希望達到萬億,長期來看,甚至有可能達到3萬億以上規 模。
2021年,我國預制菜已初具規模,嗅到機遇的新老品牌紛紛入局。珍味小梅園、尋味獅、三餐有料創立不久就成為資本的“囊中之物”;元氣森林、小紅書也玩起跨界,轉身投資人投了預制菜品牌麥子媽、本味鮮物;眉州東坡、杏花樓等老品牌也陷入這場“內卷”中,紛紛推出預制菜品,并上線電商平臺;就連陸正耀離開了瑞幸后也盯上了預制菜這門生意。
百度風投投資經理越光曾表示,預制菜作為新一代在家吃飯的解決方案,正經歷從B端到C端的轉變。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節奏加快,做飯能力與意愿都在降低,再加上疫情催化,使得預制菜行業在中國迅速發展。
安井食品曾分析,餐飲行業的發展和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改變為速凍食品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火鍋、麻辣燙、關東煮等小吃逐漸在家庭及街頭興起,餐飲外賣市場也增勢迅猛,這將速凍食品的消費方式擴展到日常生活和休閑領域。
當前看來,除了云吞、水餃等常見方便速食較為大眾接受, 越來越多的中式菜肴、地方美食、甚至經典名菜,占據了預制菜熱門榜單,如獅子頭、佛跳墻、酸菜魚等,這也是諸多新品牌發力的方向。
理象國負責人王林表示:“對于家庭常吃的工序復雜、處理麻煩的菜品,如果市面上有優質的預制菜品牌提供給消費者更簡便、安心的選擇,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就會傾向于去嘗試,甚至是推薦給身邊的人。”
廚師革命到廚房革命
預制菜在我國發展近30年,但直到2020年之后才逐漸興起。
我國預制菜目前發展處于什么水平?理象國負責人王林對觀潮新消費表示, 預制菜行業正在快速發展,但就消費者市場教育和C端品牌發展而言,行業處在初級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綜合來看,國內預制菜玩家主要分為五大類:
1、傳統速凍企業,以三全、思念、灣仔碼頭、安井為首的傳統速凍品牌,擁有較強的冷鏈技術、冷鏈物流、生產加工優勢;
2、B端供應鏈企業,如國聯水產、春雪食品、春雪食品、恒星、正大等,凍品上下游企業在入局的同時也加緊和C端品牌合作;
3、餐飲企業,如海底撈、賈國龍功夫菜、知味香、松鶴樓、太二酸菜魚等都有入局;
4、零售企業,以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為首,基于其零售渠道推出相關自營產品;
5、新一代創新品牌,如理象國、珍味小梅園、麥子媽、三餐有料等,他們更懂年輕人的新需求。
食品行業正被重構,去廚師化的話題也從餐廳后廚延伸到了家庭廚房。
然而,對于預制菜C端品牌的發展而言,冷鏈運輸系統或許成為品牌在這一場競賽中勝出的關鍵之一。理象國復用其母公司在業內數一數二的冷鏈系統,率先保障了其產品可以高效保質地觸達全國消費者,頗具借鑒意義。
預制菜的新玩法讓品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但這背后離不開對行業和消費市場的深刻洞察。王林指出: “在現代的新生活方式和新消費習慣下,真正符合消費者對于便捷、營養等真實需求的品類,才是預制菜菜品研發的方向,也是打開消費者購買欲望的‘鑰匙’。”
不管是家庭免洗切免調味的需求,還是禮品端需求,是存在真實的消費升級。雖然對預制菜的看法褒貶不一,但事實上預制菜的市場遠比想象中的大。
原有的市場隨著新的消費場景和新人群的消費觀進入迭代期,預制菜將迎來產品升級的爆發期,注定會跑出百億級甚至千億級的公司。
預制菜正在打破人群和地域的限制,新老品牌發力的背后藏著無限可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