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劉強東會重新迎來春天嗎?
虎年新春伊始,京東成為熱點。
虎年春晚,京東成為獨家互動合作伙伴。繼阿里、騰訊和百度之后,在大年夜的晚上邊看春晚邊搶紅包的習俗終于落到了京東的頭上。據報道,在15億紅包和其他形式的獎勵之下,京東在除夕當晚與全球用戶產生了691億次互動。
大年初二,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董事會主席和CEO劉強東將向第三方基金會捐贈6237.6643萬股B類普通股作公益用途。
按照2月1日美股收盤時京東每ADS為75.08美元來算,劉強東捐贈股票價值超過23.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9億元;根據京東2月2日在美股的收盤價73.21美元/ADS(每份ADS代表兩份普通股),上述捐贈股票市值約合22.8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5億元。
在被媒體報道后,#劉強東捐贈23.4億美元股票#上了微博熱搜。
京東集團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2月28日,京東集團有約31.17億股普通股,其中包括約26.73億股A類普通股;及約4.44億股B類普通股。劉強東持股為13.9%,有76.9%的投票權,其中A類普通股約1300萬股,B類普通股約4.21億股,總計約4.34億普通股。
騰訊通過黃河投資有限公司持股為16.9%,有4.6%的投票權;沃爾瑪持股為9.3%,有2.5%的投票權;員工持股平臺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持股為0.7%,有3.9%的投票權。
去年12月23日,騰訊控股在港交所曾發布公告稱,以實物分派京東集團股份的方式宣派中期股息。此次派發后,騰訊控股對京東集團的持股比例將由17%降至2.3%,不再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
2021年以來,京東勢頭迅猛,而且在反壟斷政策的重錘之下,京東似乎安然無恙。京東和東哥的春天來了嗎?
01
共同富裕的路上,東哥沒有遲到
145億的巨額捐贈,劉強東的這筆錢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如何運作,捐贈給哪家慈善機構或公益基金,但據澎湃新聞的報道,將主要用于環保和教育事業。
有媒體將劉強東的此次捐款,解讀為京東對“共同富裕”倡議的響應。
2021年8月份開始,共同富裕成為高頻熱詞。騰訊首先宣布投入1000億用于共同富裕,緊接著,阿里巴巴集團也啟動“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并宣布將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
在此之前,互聯網巨頭諸多創始人已經紛紛宣布捐出股份用于慈善事業。
2021年3月,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辭去了董事長一職,并與創始團隊捐出名下2.37%的股份,成立繁星慈善基金會,主要用于推動社會責任建設和科學研究。
2021年6月,美團創始人王興簽訂了一份股票轉讓計劃,將美團 5731.9萬A類股轉為B類股,并注入王興基金會,主要方向是推動教育與科研等公益事業。按照當時的收盤價計算,這筆捐贈額約為179億港元(約合146億人民幣)。
共同富裕從2021年下半年提出至今,已經有眾多的企業和企業家投身其中。進入新的一年,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大佬出資表態。不過,到目前來看,互聯網企業響應者較多,2022如何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以及是否會再掀共同富裕之風潮,值得拭目以待。
02
京東是否值得被“看好”?
2021,可以看作是一眾互聯網企業的轉向之年。貫穿全年的政策性導向是反壟斷。在2021年,這成為眾多互聯網巨頭型企業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下半年開始,互聯網企業所見之新聞都在裁員。種種現象被解讀為整個互聯網企業的寒冬期。寒冬的原因至少有三方面:
第一,政策轉向。 從2015年的互聯網+到當下的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變換的政策背景之下,經濟引擎的產業結構開始切換,從虛擬向實體,從一家獨大到中小生態的良性共存。
第二,流量紅利的消失。 新用戶增長難是一方面,更顯見的跡象是互聯網原住民消費者對線上的各類策略已經審美疲勞。而線下的商業也在不斷創新,新消費更是成為強勁的年輕人新寵。
第三,缺乏新模式和新風口。 對互聯網巨頭來說,新模式、新故事已經很久沒有被再次開發出來,大象如何再次起舞?面對瓶頸和迷茫的前途,第二增長曲線路在何方?
過去的一年,時代之輪對阿里、騰訊、美團、字節,甚至包括愛奇藝、百度等似乎皆為不利,從股價跌幅上就看得出,而對京東來說,尚較為友好。
2021年9月25日,全國工商聯主辦的202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上,發布202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京東僅次于華為位列第二名。
無獨有偶,2022年2月2日,《財富》雜志公布了2022年全球最受贊賞公司榜單,在互聯網服務和零售行業榜單中,京東排名保持在全球行業第六位。該評選指標包括創新能力、吸引人才能力、社會責任、全球化競爭力等共9大指標。
2021下半年,在大量互聯網企業宣布裁員的浪潮中,京東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在全國范圍招聘超過2萬名畢業生的計劃。
當下如果再來比較京東和阿里的電商板塊,筆者以為,京東目前的模式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第一,京東已經成為電商“品質”的代名詞,這正是其他電商品牌略微薄弱的地方。 在經歷長時間對消費者的培育和品牌價值沉淀之后,京東在自營模式之下,商品品牌和品質的可靠性得到了大量用戶的認可。
無論電商還是傳統商業,消費者對商品的品質需求、服務需求、品牌需求是永恒不變的主題,而這三項的無形資產,也必然成為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第二,從服務的角度來看,京東在物流上的長期戰略性投入,憑借著高正品率和售后服務,京東電商平臺的口碑護城河正在不斷拓寬。
幾乎所有互聯網頭部企業都不愿意做長久投入的物流領域,京東在虧損中支撐多年,終于完成質變,迎來了自主物流帶來的持續利好。
03
京東戰略的“寬”與“精”
自成立以來,京東一直虧損,直到2017年才開始實現盈利。2017年Q3的財報顯示,京東本季營收8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2%;經營利潤、凈利潤分別達到5.02億元人民幣、9.7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扭虧為盈。
2020年,京東利潤達到了493.4億。2021年11月18日,京東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京東第三季度營收2187億元,市場預期2154億元,略超預期。但這一季,京東的凈虧損達到了28億元,而2020年同期為盈利76億元。同一天,阿里也發布了2021第三季度財報,該財季,阿里營收2007億元,略低于市場預期的2062億元,同比增長29%,但增速略微下滑,凈利潤為285.2億元,同比減少39%。
在利潤的比較上,京東要比阿里差一大截。京東作為自營電商的代表,營業收入高于阿里,但是利潤途徑主要來源于零售業務的利差,而阿里的收入來自于零售、傭金、廣告、阿里云等等。所以,雖然從縱向上對比,京東的品牌力和服務品質并不差,但是從橫向對照,京東的規模、商業生態以及獲利渠道跟阿里依然不在一個量級上。
在電商這個主營板塊,京東也開始嘗試從“專+精”向“寬”的領域拓展。
2020年初的時候,劉強東在公司的內部信中提出:重新定義公司,從“以零售為基礎的科技服務公司”到“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并進行了組織構架調整。據此,京東開始利用其之前已經建立起來的供應鏈優勢賦能京東平臺上的第三方入駐商家,京東正在試圖從一家零售企業轉型為以技術為核心的零售服務企業。
也就是說,京東開始利用已有的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殺入阿里的領地,做平臺型零售。據報道,到2020年上半年的時候,在京東平臺上由第三方商家貢獻的GMV已經占總GMV的近五成,且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另一方面,國家反壟斷政策出臺,禁止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搞“二選一”,淘寶和天貓上的中小商家就有更大自主權選擇,有利于京東從自營電商發展成“自營+平臺”雙模式,實現對阿里的“打劫”。
04
霸道總裁與“帶頭大哥”
京東這家企業的基因里,寫滿了劉強東個人的性格標簽。劉強東曾明確表示過,我如果失去了對京東的控制權,我就會把它賣掉。直到今天,劉強東依然強勢地掌控著京東超過70%的投票權,也就是說,對于京東,劉強東擁有說一不二的話語權。
一方面,劉強東是商業強人,另一方面,這個蘇北走出來的“大強子”又充滿江湖帶頭大哥的“仗義”色彩。在大部分網民的口碑中,大強子始終占據著仗義、真實、知恩圖報的好形象。
有文章提出疑問,在2019年到2021年期間,互聯網企業裁員,互聯網企業員工猝死,996是福報等等系列事件紛紛遭受網民痛批的那些年月,劉強東為什么沒有被網民打成“資本家”?
劉強東在大眾的認知當中有兩個顯著的標簽:草根逆襲和兄弟情義。
1992年劉強東考上人大之后,帶著全村人湊給他的500塊錢和76個雞蛋踏上了北京之路。后來成名之后,劉強東顯然沒有忘記回報宿遷老家。
而兄弟情義,是劉強東身上另一個顯著的標簽。2018年年初,劉強東宣布:“我們堅持全員繳納五險一金?如果通過勞務外包或者少繳,一年至少可以多賺50億人民幣!”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劉強東說:“如果你這家公司是靠克扣員工的五險一金,犧牲了他們60歲以后保命的錢,那是恥辱的錢,賺了多少都會讓我的良心不安,讓我沒有成就感,這家公司的存在還有沒有價值和意義呢?”
劉強東身上的草根基因讓他骨子里充滿了對普通基層人民的同情和幫助,這也是劉強東一直以來在網絡世界獲得較為廣泛的認可,并且被視為值得信賴的根本原因。
2018年8月,劉強東遭遇明尼蘇達州丑聞事件之后,開始不遺余力地退出公眾視野,隱居幕后。
到2019年的時候,京東幾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2019年會上,彼時的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直言公司以客戶為先的價值觀被稀釋,唯KPI盛行,對外界的反應越來越慢,對客戶傲慢了。“我們由一個行業的顛覆者變成了被挑戰者。”
之后,京東內部騰起肅殺之氣,消失五年的“末位淘汰制”重新提出,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最先被動。四月份,京東取消了快遞員底薪,一時間“京東無兄弟”“18萬京東快遞員裸奔”“馬云的預言又被驗證了”等等抱怨、嘲諷之聲把京東架到火堆上。
明尼蘇達州事件之后,京東的二號人物徐雷開始浮現。而徐雷也不負眾望,帶領京東走出了泥潭。2021年9月6日,京東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原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被升任為集團總裁,而京東零售CEO則由原京東健康CEO辛利軍接任。
徐雷
05
劉強東會不會“復出”
劉強東性格鮮明,拿得起放得下,雖然隱居幕后,但始終未放下對京東商業帝國的掌控。直到今天,劉強東的微博簽名依然是“低調,低調,再低調”。
1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做好“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需要科技企業發揚工匠精神,在技術創新上執著打磨、久久為功。
評論以京東為例介紹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向深層次、突破性底層技術創新進軍的經驗:京東自2017年初全面向技術轉型以來,在技術上累計投入近750億元,形成了大規模機器人倉調度算法、超級自動化供應鏈、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等數字技術應用成果,為制造、流通、服務等相關產業和企業注入了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人民日報的評論還特別提到,為了打磨出卓越的技術成果,其中很多項目經歷了多年的持續研發和優化,大量技術人員也一直聚焦在相關領域不斷耕耘。
從一系列事件可以窺探,京東區別于其他平臺型互聯網巨頭的“輕資產模式”,京東擁有大量員工,自主經營,在技術領域賦能實體,而不是一勞永逸地“抽傭”,這可能是官方對京東青睞的主要原因。
1974年2月14日出生的劉強東屬虎,恰逢本命年。從2018年的滑鐵盧到韜光養晦,明尼蘇達州事件對劉強東和京東帶來的負面影響似乎正在散去。京東表現出強大的發展潛能。今年48歲的劉強東會帶領京東講出更多好故事,而其本人會再次王者歸來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