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被曝裁員30%,新式茶飲到底怎么了?
來源/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聯商網編輯部綜合
2月9日消息,據新浪財經報道,喜茶內部正在實施大裁員,但喜茶官方回應稱,相關報道不屬實。
據報道,喜茶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涉及30%員工、有部門被全裁。其中,信息安全部門全部裁掉,門店拓展部門被裁50%。此外,有員工稱全體員工無年終獎,另有說法稱“延期發放”。
對此,喜茶官方隨后回應稱,相關傳聞皆為不實信息,公司不存在所謂大裁員的情況,年前少量的人員調整為基于年終考核的正常人員調整和優化。同時,員工的年終獎也均已根據績效表現,于春節前正常發放至員工手中。
喜茶“降價”
裁員風波之前,喜茶的降價話題余溫還在。
2022年伊始,一向以“高端”自居,號稱“中國新茶飲高端市場的引領者 ”的喜茶卻一反行業常態,宣布降價,下調了部分產品的價格。
總體看有14款單品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降價,其中包括純茶類降價3-5元,5款水果降價2-3元,芝士降1元,純綠妍茶更降到單價9元等。這輪價格調整后,喜茶11款產品的價格在25元及以下,6款產品價格在15元及以下。
《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指出,未來2-3年,新茶飲市場收入增速會階段性放緩,其原因之一就是下沉市場的盤整、西部北部市場的開發。國海證券研報也指出,從地域上來看,新茶飲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的市場已經趨近飽和,需轉向下沉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喜茶將價格帶下移,以期俘獲下沉客群的表面意圖十分明顯。
近年來,以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為代表的高端新式茶飲賽道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日益內卷,各品牌跑馬圈地的速度明顯加快,高中低各檔位品牌之間相互入侵。眼見蜜雪冰城等低價品牌在下沉市場風生水起,這讓高端茶飲品牌們不可能不艷羨。對于喜茶而言,降價無疑成為探尋新的增長空間的必然之舉。
當然降價策略并沒有收獲一致的好評,眼尖的網友發現喜茶產品的主推爆款并不降價,如多肉葡萄、生打椰椰奶凍等,此番降價有營銷炒作之嫌。
業內人士認為,在奶茶原材料漲價的大環境下,喜茶降價的行為只能說是“合理的價格調整”,將過高的產品定價重新調整回正常的價格區級,當然其“逆風降價”營銷確實可以增加流量和品牌曝光度,刺激全線產品銷量。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喜茶此前曾推出了子品牌“喜小茶”,客單價在13元-16元,主要對標一點點、coco等下沉市場的茶飲品牌。不過,喜小茶的市場表現并不如人意,截至目前,全國僅開出不到30家店。
在《2021年靈感飲茶報告》中,喜茶披露了總門店數800+、被寄予厚望的GO店新開了200+,沒有提及喜小茶。如今看來,“降維打擊”的KPI還是落到了主品牌喜茶的頭上。
沖擊IPO
2021年年中,一直對喜茶步步緊跟的行業“老二”奈雪的茶搶先一步,成為“新式茶飲第一股”,然而上市首日即破發,開盤后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0%。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喜茶完成D輪融資,投后估值從上一輪的160億元暴增至600億元,此后行業盛傳,喜茶或選擇2022年赴港上市,目標估值為1500億港幣(折合人民幣約1200億人民幣)。
不過,喜茶方面彼時回應《聯商網》稱,上市為不實消息,品牌目前沒有任何上市計劃。
盡管屢次被傳上市,每次喜茶都予以否定。但站在資本層面考慮,喜茶拿到了投資人的錢,身后就有了一條不斷揮動的皮鞭,催動喜茶快速向前,并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上市等途徑,讓資本退出獲利。
要知道,喜茶的背后站的都是清一色的國內外頂尖VC:高瓴、騰訊投資、紅杉資本、黑蟻、淡馬錫以及L Catterton和日初資本等,這條皮鞭抽的又重又快,無論蟄伏多久,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有奈雪的茶“流血上市”這一前車之鑒,喜茶當下要做的是如何增加估值想象力以及如何提高盈利能力。
讓財報更好看?
近一年,喜茶過得好不好,看坪效就知道了。這個指標,是決定新茶飲盈利能力的關鍵。
從2020年起,喜茶一直在經歷單店坪效下跌,除了受疫情影響外,主因是快速開店帶來的門店分流;2021年,截至第三季度的情況是,伴隨全國范圍內的門店數量增加,喜茶的單店坪效同比明顯下滑。
單店坪效下跌,可以說是擴張之路的必然結果。據悉,2019年,喜茶新開店220家;2020年,新開店304家(總數690家)。據業內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1年,喜茶新開店198家(最新總數888家)。
對于此次裁員傳聞,有業內人士評論稱,喜茶近一年業績不佳,雖然賺錢但是凈利潤負增長,可能迫于財報壓力,為上市做準備。精簡人力資源,可以讓財報好看一點。
而年初的降價策略被視為喜茶意在獲取更多消費者群體,差異化地打擊競爭對手。除此之外,也傳遞出喜茶試圖通過降價擴大客單量的信號,這會讓財務數據更加“漂亮”。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