珮姐是不是正宗重慶火鍋?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撰文/永遇樂
2021年的火鍋市場只能用“此起彼伏”來形容。
在過去的一年里,疫情影響和市場內卷的雙重因素影響之下,火鍋行業紅利逐漸被疫情掩蓋,市場也一致認為,火鍋產業已經不再具備想象力。
在品牌端,2021年下半年海底撈關停300家門店,呷哺呷哺關停虧損的200家門店、股價暴跌、管理層動蕩、業績滑鐵盧。
就連Anglebaby旗下的斗瑬火鍋,品牌首店已經關閉,并且退出成都市場。
然而,在2022年火鍋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10000億元,2025年預計將接近13000億元的市場下,這些都無法抵擋鍋圈瘋狂增長的勢力。
繼巴奴、周師兄宣布融資,撈王、七欣天接連沖刺IPO后,又一重慶火鍋品牌珮姐宣布完成A輪億元融資。
而重慶火鍋直營品牌珮姐的億元A輪融資,由正心谷資本領投,壹叁資本、上海麟綺跟投,泰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本輪融資將用于線下門店的拓展、品牌建設與人才擴充,助力珮姐將重慶火鍋味道及重慶文化推向全國。
可以窺見的是,鍋圈新一輪爭奪賽似乎正在拉響。
1
億元融資為什么是珮姐?
在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等頭部品牌瘋狂吸取鍋圈流量密碼的2021年,誰都不會想到,像珮姐、七欣天等這些地域性的火鍋品牌會有出圈之日。
但實際上也并不難看出珮姐的優勢。
珮姐老火鍋雖成立不到10年,但實際已有百年歷史。
據創始人顏冬生介紹,珮姐老火鍋原是民國初期,其外婆“珮姐”在重慶較場口開的一家火鍋館。2013年,他拿著傳承于外婆的祖傳配方,重新創業,取名“珮姐老火鍋”。
出身于重慶就是珮姐最大的標簽之一。
在餐飲行業,對于火熱又必不可少的火鍋來說,求穩以及理念一致的品牌其實是投行最終的選擇條件之一。
在2013年成立之初,珮姐更多的是以特許加盟的形式迅速擴張至全國各地,但珮姐也仍然無法避免加盟模式給品牌帶來的實質性影響,口味管控能力參差不齊、品牌老化周期加速、加盟速度比不上關店速度。
于是在2019年底珮姐選擇將八家加盟店“收回”,并關閉加盟通道,全力投入直營模式。
而作為鍋圈頭部品牌海底撈、巴奴、呷哺呷哺皆以直營模式經營。
當然,無論是加盟模式亦或是直營模式,都無法完完全全決定品牌的“生死”,但品牌的標準化在餐飲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就拿德克士來說,26年間,德克士在全國共計開店2600家店,其中有接近八成為加盟店。
與麥當勞、肯德基高昂的加盟費相比,德克士的加盟費更吸引人,但較低的加盟門檻使得德克士的標準化經營參差不齊,品控極其糟糕。
據數據顯示,僅在2019年,黑貓投訴網站關于德克士的投訴時間就高達647起,多集中為產品質量、店面環境、產品種類、服務態度上。
在鍋圈,也存在不同領域細分的說法。
如靠毛肚取勝的巴奴火鍋、從細分大刀腰片入局的周師兄、布局新零售的老字號火鍋“朝天門碼頭”、以及定位粵式新餐飲的行運集團。
而以毛肚、大刀腰片為特色菜的珮姐直接贏在了產品上。為了讓顧客在任何一家店吃到同樣的味道,珮姐堅持當日從重慶空運毛肚、鴨腸等招牌涮品,保證每天供應新鮮高品質的食材。
此外,眾所周知珮姐的“出圈”全憑“網紅火鍋店”的標簽。
重慶作為熱門旅游城市,拿捏游客的胃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憑兩天內抵達重慶的機票進行打折也稱得上珮姐打響名號的“獨門絕技”。
2
不被 “本土待見”的珮姐老火鍋
從知乎上看,在重慶知道珮姐老火鍋的本地人,大多用一句話介紹珮姐:“消費者幾乎是游客,就連服務員也大都不是本地人”。
有的網友甚至在說完“珮姐是重慶解放碑本地人根本不會去的”火鍋店之后,直接安利“再往上面走一點就是莽子老火鍋,以前我在較場口一般都會選莽子”。
但如果一定要解釋珮姐國慶“12萬桌、30萬人、18小時……”的排隊王耀眼記錄,那唯一能佐證的就是“硬砸”出來的“名聲”,和絕佳的地理位置。
珮姐總店位于解放碑較場口的民生路,而從日月光中心走出來,第一眼能夠看見的火鍋店就是珮姐老火鍋。
在2020年,白樂天開業前,珮姐老火鍋店的裝修在整個較場口算是最好的了,但如果說珮姐老火鍋做的是游客生意,實際上也并不過分。
較場口總店,墻壁滿滿的機票,已經足以證實這一點。
再有就是,對于本地人來說,正宗的重慶火鍋鍋底一定是紅油鍋,菌湯鍋底勉強也算一個,但以番茄鍋底為招牌的珮姐老火鍋,在本地人眼里一定是網紅店實錘了。
在營銷上,珮姐甚至通過借勢重慶旅游熱來給自己造勢。
2021年1月,珮姐老火鍋直接“盤下”重慶“網紅”軌道2號線一列車身,以及重慶T3航站樓內的立柱來給自己打廣告,輕軌珮姐專列還登上微博熱搜。
而深諳營銷之道的珮姐老火鍋,也似乎一點都不在意本地人的眼光,更多的是想要“走出去”。
早在2019年,珮姐就設立了人才培訓學院,但為了能夠達到未來5年直營門店增長到500家的計劃,珮姐選擇提前啟動人才培養。
不過,在珮姐得到資本的青睞,拿下億元融資的同時,主打海鮮火鍋一鍋兩吃,與傳統火鍋區別開來的七欣天也在尋覓上市,企圖站上鍋圈的“頂端”。
3
火鍋賽道下半場已至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鍋圈頭部品牌的時候,殊不知部分鍋圈細分品牌正在崛起,按融資金額排名,火鍋占餐飲行業2021年1-7月融資金額的13.1%。
這也驅使著周師兄、行運集團等火鍋品牌加快融資的步伐,而與此同時,七欣天也在2022年1月12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七欣天2020年總營收為14億元�;疱佡惖琅琶谌�,僅次于海底撈和呷哺,市場占有率0.3%;在海鮮餐廳賽道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2%。此次上市募資后,七欣天將用于擴大門店和加強供應鏈,包括建立中央工廠以低溫儲存海鮮。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20年餐廳數量和收入計算,七欣天是中國最大的海鮮餐廳,在高度分散的中國海鮮餐飲市場占據1.2%的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與珮姐老火鍋相比,七欣天在火鍋領域更加細分,以“海鮮”火鍋為主。
不得不說,乍一看七欣天“一鍋兩吃”,先是海鮮后加入湯底和配菜變成火鍋的打法,與漢麗軒一類自助餐品牌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不過,在產品上七欣天主要以蟹為招牌產品。
然而由于沿海地區對海鮮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較高,七欣天目前將近一半的門店都集中在江蘇大本營。
要想往外擴張,七欣天的劣勢也很明顯,首先是地區口味差異,其次是海鮮冷鏈供應。
此外,對于鍋圈頭部海底撈而言,七欣天的擴張之路必定格外艱難。
因為海底撈擁有強大的營運優勢和服務特色,這樣一來其他餐飲特別是火鍋,他們所謂的差異化很容易被覆蓋,比如不同品牌的主打菜式,在海底撈強大的供應鏈面前,補足只是分分鐘的事情。
而同樣的與珮姐直營擴店相比較,七欣天的地域壁壘更是難以突破。不過,雖然珮姐擴店相對更簡單,但除了主打產品,珮姐目前也并無護城河可言。
但作為鍋圈的“后繼者”,留給他們的選擇并不多,唯有堅持以直營模式打通全國。
為此,我們可以窺見,在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等品牌的背后,珮姐、七欣天等一眾細分品牌,將會加大市場擴張之路,而鍋圈下半場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來。
雖然目前七欣天奔赴二級市場,珮姐也獲得了融資,但仍然無法篤定誰會更勝一籌,而更多的是需要后期市場的檢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