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盲盒到藝術品,年輕人的潮玩消費變遷?
3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北京今日美術館。
在一幅淡綠色春天氛圍名為《花園》的畫作前,一個外表朋克風的年輕女孩,略帶羞澀地向參觀者介紹了創(chuàng)作緣起和畫面的意境。
作為年輕藝術家,這是沒影的首次個人展覽,以“白日夢游”為主題,展出了她近三十多件畫作和雕塑。一周后,圍繞其作品IP開發(fā)的衍生品——一件限量版雕塑將在小程序上公開發(fā)售。
沒影的“白日夢游”展
幾年前,沒影還是泡泡瑪特的一個玩具設計師。這個1994年出生的洛陽女孩,在美國紐約拿到藝術和玩具設計學位,2019年底回國。
2021年,沒影被泡泡瑪特旗下潮流藝術運營機構 inner flow挖掘,從一名員工轉換為簽約藝術家,inner flow全權負責其推廣和藝術衍生品的開發(fā)。
從眼下看,對沒影個人而言,她很幸運,站在一個藝術家職業(yè)路徑的絕佳起點。心無旁騖地創(chuàng)作,有專門團隊助其商業(yè)化。
在卡通和互聯(lián)網時代長大,當代藝術風格,90后和國際化教育背景的標簽加持下,從更大的時代背景看,沒影的職業(yè)機遇,恰好與這個時代市場里正快速萌發(fā)的潮流藝術消費需求應和。
90后、00后為代表的新世代消費者,正成為消費升級的主力。在滿足了衣食住行等基礎生存需求后,和“前輩們”相比,Z世代的消費動機以社交、人設和悅己為核心,潮流文化和時尚消費將是他們消費升級的重要選項。
從近年引發(fā)無數(shù)玩家擠入賽道、大眾普及版的“盲盒”盛行,到年輕藝術家被商業(yè)力量推動發(fā)展,背后,是一場年輕人潮流藝術消費的迭代和進化。
01
從盲盒到藝術品,上一個新臺階
inner flow是泡泡瑪特2021年成立的潮流藝術推廣機構。企查查APP顯示,2022年1月19日,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100%控股的北京一幅商貿有限公司成立,“一幅”是inner flow縮寫的中文簡寫。
inner flow主理人宣毅郎說,inner flow的名字,直譯是“內在的流動”,意喻人們觀展、收藏或購買一件藝術品時,一定是內在心流被感染打動。而對于創(chuàng)作者,也同樣如此,有足夠自我認知和內在,才能創(chuàng)造出好作品。
宣毅郎認為,在完成基礎性消費到精神消費的升級轉變后,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們會希望購買到代表自己獨特品味的藝術作品或衍生品。
2011年加入泡泡瑪特任職設計總監(jiān),2019年開始,宣毅郎感覺到年輕人的藝術品市場正在發(fā)生一些變化,尤其是當一些85后、90后消費者有了更高收入后。
“市場會越來越活躍,最終可能誕生一些經得住考驗的新藝術形式。”
2020年,inner flow啟動籌備。
2021年10月inner flow推出的首個藝術家展覽
宣毅郎在自己身上開啟了inner flow的第一個“試驗”, “發(fā)現(xiàn)是成功的”。
2021年10月,inner flow推出的首個藝術家展覽,就是為宣毅郎策劃的,在展覽中,圍繞他最新設計的IP小野開發(fā)的限量版雕塑非常搶手,在半天內售空。
“我們不會對藝術家干涉太多,就希望他們好好畫畫,把繪畫這件事做到極致。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每年都在成長。”宣毅郎說。
inner flowi 希望避免對藝術家過度商業(yè)化,除了幫他們每年辦展推廣,還會做3到5款雕塑類衍生品。
“藝術是一個長線的事,要慢慢做。”宣毅郎強調,inner flow會很小心地運營一些周邊衍生品,不要透支(藝術家)。
inner flow的規(guī)劃是,啟動藝術衍生品、家居生活用品以及藝術線下實體空間三項業(yè)務。
幾年前,泡泡瑪特通過“盲盒”形式,把藝術家的IP和潮流玩具商業(yè)化,從一個小圈子范圍普及到大眾,重塑了潮流藝術和玩具。
現(xiàn)在,泡泡瑪特嘗試再往前一步,為更具藝術品味,更成熟的消費者孵化符合這個時代特征的藝術家,開發(fā)他們會喜歡、收藏和分享的新型藝術衍生品。
Inner flow 關注的藝術家基本上是85后,相比抽象派和表現(xiàn)主義,更傾向找那些作品中帶有比較強烈的IP符號,容易轉化成雕塑,做衍生品的年輕藝術家。
像沒影的作品,一直有一個害羞敏感的小男孩 Hyde的形象,這有助于inner flow后續(xù)幫其開發(fā)衍生品。
inner flow迄今簽約了20多位藝術家,其中,lang和沒影等4位藝術家是整體簽約,向其提供創(chuàng)作空間和薪酬,幫他們做展,售賣原作以及衍生品的售賣。
2022年3月,從沒影的個展開始,inner flow上線小程序線上購買渠道。自有線下渠道也在同步籌備。
宣毅郎告訴「零售氪星球」,這個線下渠道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美術館,體量很大;一種類似一個像畫廊的藝術空間,3/4是藝術家的原作,雕塑等展覽,1/4的面積做零售,類似一種畫廊藝術機構和衍生品商店。
“不太想把這個業(yè)態(tài)開在一個太藝術的地方,希望它跟商業(yè)結合,畢竟是面向青年人的藝術,作品面貌貼合年輕人的消費市場。不希望太冷的感覺,希望它熱鬧一點。”
有別于現(xiàn)有的泡泡瑪特門店,inner flow正加緊提速這個自有線下商店。
在沒影展覽的第一天,泡泡瑪特創(chuàng)始人王寧也來到現(xiàn)場,他特別把這個團隊拉到一邊,探討inner flow線下空間的選址和籌備問題。
02
年輕人的藝術品:商業(yè)化的想像空間
“每個家都充滿藝術氣息又煙火十足。”
作家,生活美學研究者曾焱冰在最新出版的一本書中提及,幾年前探訪瑞典的一些家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這些人家的墻上,都掛滿了各種風格的畫作,雕塑、裝置藝術品也會出現(xiàn)在尋常人家的客廳、沙發(fā)旁,甚至廚房里。
在某種程度,藝術其實是潮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手,彼此影響,相互交融。
當潮玩市場日漸繁榮,行業(yè)趨向同質化,新形式就會涌現(xiàn)。同時,隨著消費人群呈現(xiàn)金字塔結構,需求的進一步分級,讓市場上的玩家開始嘗試更具收藏性、稀缺性的潮玩新形式。
inner flow 2021年11月參加 ART021的部分作品
有一種觀點認為,消費者會希望看到更不一樣的潮玩,關注更特別、更獨立的作品,潮玩的未來會更偏向藝術化的雕塑級產品。
與盲盒業(yè)務不同,inner flow孵化年輕藝術家,積累足夠原創(chuàng)IP,擔綱經紀,售賣藝術家原作,圍繞年輕屬性的原創(chuàng)IP,可以有很多商業(yè)化的落地可能。
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日常生活里,藝術家的IP也可以出現(xiàn)在滑板、版畫,潮流服飾,甚至和產業(yè)結合,成為主題樂園。
以時髦年輕人熱衷的街頭滑板運動為例,2001年,紐約當代藝術大師KAWS就首次與街頭品牌Supreme推出了聯(lián)名滑板,引發(fā)市場收藏。
除了限量版雕塑,據(jù)說,inner flow也在探索限量版運動滑板類衍生品的開發(fā)——這有顯著的泡泡瑪特氣質——緊緊鉚住和圍繞年輕人的潮流喜好。
從這個角度看,inner flow 的成立,會繼續(xù)強化泡泡瑪特孵化IP和發(fā)掘藝術家的能力,向新業(yè)務模式探索。
當然,市場也有同行在推動年輕藝術家的孵化,但inner flow有三個明顯特色:一個是聚焦年輕人,專一孵化針對年輕人的藝術品;
另外一個是,關注有明顯IP屬性的藝術家和作品;
最后一個很有優(yōu)勢,相比行業(yè)其它機構主要是具有策展能力,inner flow基于泡泡瑪特過去多年的探索,可以做全產業(yè)鏈的業(yè)務閉環(huán),幫藝術家策展,開發(fā)衍生品,做IP授權等等。
潮玩和藝術衍生品是IP和產品的結合,供應鏈是產業(yè)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上市后,泡泡瑪特對供應鏈一直進行優(yōu)化和革新,不斷提升產品的工藝、材質。
03
潮玩:早已不止于盲盒
據(jù)天貓新品創(chuàng)新中心《潮流玩具行業(yè)趨勢與洞察白皮書》顯示,國內的潮玩市場正處于成長期,未來存在強大的潛力與深化機會。
在2019年,中國潮玩市場零售規(guī)模約為207億元,而到2024年,這一市場預計將超過700億元,2019年至2024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9.8%,遠高于全球潮玩市場的17.7%。
隨著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成長,泡泡瑪特這樣的頭部潮玩企業(yè),正在持續(xù)整合潮流文化的關聯(lián)產業(yè),圍繞IP探索更多業(yè)務形態(tài)。
挖掘藝術家、運營IP,布局供應鏈,探索潮流藝術里所能承載的各種介質和變現(xiàn)方式,發(fā)掘衍生品、BJD等品類的發(fā)開及完善相關工藝及生產發(fā)售流程。
2021年,泡泡瑪特推出MEGA珍藏系列(大娃)獲得不錯的反響。此外,他們還組建了專門團隊,啟動了主體樂園業(yè)務……
圍繞過去盲盒業(yè)務打磨出的IP和能力,泡泡瑪特在做多元業(yè)務探索,用更大的野心布局去圍獵年輕人的精神消費。
宣毅郎坦承, inner flow目前創(chuàng)造的營收還比較有限。
但其意義在于,提供再往上一個臺階的高端藝術品的選擇。“第一是希望把這個東西推出去,讓更多人接受這樣的藝術形式;第二,它給泡泡瑪特帶來更多品牌提升的價值。”
對于內行人看來,孵化年輕藝術家和IP,最大的商業(yè)變現(xiàn)來自圍繞IP和藝術衍生品的開發(fā)售賣,既能帶來商業(yè)回報,又能更好的表現(xiàn)IP,在更多場合和場景滲透消費者。
相比泡泡瑪特此前潮玩盲盒和實用衍生品,inner flow探索的限量版雕塑等衍生品,更偏收藏屬性,會豐富泡泡瑪特基于IP資源變現(xiàn)的形式。
當更具有當代藝術特質的潮玩,成為新世代消費者的愛好和收藏,一個年輕人的藝術品收藏時代或許也在悄然醞釀。
宣毅郎舉了一個例子,如果年輕人們有了藝術品收藏習慣,“那么,很有可能,除了到SKP去買個奢侈品皮包,他們也可能會去畫廊,買一幅數(shù)萬元的畫。”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