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值得投資的火鍋TOP10
01
螺螄粉火鍋:小眾口味,點燃“臭味”經濟
螺螄粉火鍋,2021年頻頻曝光在各大社交平臺,其在小紅書有44萬+篇筆記,抖音3.1億次播放量。 消費者對這種“臭臭”的火鍋,熱度高居不下。
螺螄粉本身作為柳州的一道特色美食,已經有了一定的大眾認知,加上Z世代天生對“新奇特”沒有抵抗力。
因此, 螺螄粉火鍋的市場教育成本很低,加上開店成本不高,簡單好操作,所以發展勢頭強勁。
像九街淑芬掌中寶串串,有螺螄粉全鍋和鴛鴦鍋兩種可供選擇, 開設了專門的螺螄粉火鍋預約通道和就餐區。
▲九街淑芬掌中寶串串的螺螄粉火鍋
除了螺螄粉火鍋外,諸如肥腸火鍋、榴蓮火鍋等這些“臭臭”的火鍋,這兩年逐漸興起,收獲了一波受眾,活得 相當不錯。
當然,這個類型的火鍋本身就很小眾化,一旦褪去網紅的外衣,是否還炙手可熱,值得思考。
02
蝦滑火鍋:從一道菜到一個品類,潛力巨大
有業內人士預測, 未來5~10年,單品類品牌火鍋店將逐步成為主流。
發展至今,蝦滑也已經從爆款食材,升級為火鍋細分品類。市場上,也有一些聚焦蝦滑成長起來的火鍋品牌。
比如拾悅紅蟹粉蝦滑火鍋,將蝦滑與蘇幫菜中出現頻次很高的“蟹粉”相結合,搶先占領空白市場。
▲帶有國潮風的蝦滑火鍋
餐見君整理了部分蝦滑火鍋數據,發現它作為一個新興的細分品類,大多是近兩年成立的門店,且以幾家店為主, 尚未形成完全的品牌化、規模化運作。
如今出現的蝦滑火鍋,會是繼毛肚火鍋、鴨血火鍋后的又一爆款品類嗎?
03
地攤火鍋:性價比之王,短視頻助推
在牛羊肉火鍋霸占市場的當下, 以現炒豬肉為主打的地攤火鍋,已迸發出一批黑馬品牌,在全國蔓延開店。
在微博上,僅“10元鍋底地攤火鍋”這一個話題就有7471.3萬閱讀量。
相比其它品類, 地攤火鍋最顯著的3個特點是:底料現炒;極致性價比;投資回報周期短。
它的火爆源于“短視頻”的助推,加上疫情后政府鼓勵“地攤經濟”,如七七地攤火鍋,打造美女老板娘IP,2年開出150+家門店。
▲七七地攤火鍋老板娘
有人預測,地攤火鍋將成火鍋的下一個風口引領賽道。
但火爆的背后,它是短暫的“曇花一現”,還是能把“網紅”變“長紅”,依舊要打個問號。
04
豆花魚火鍋:踩中健康風口,極度下沉
這幾年,有料鍋底不斷推陳出新,豆花魚火鍋雖作為后來者,資歷尚淺,但卻發展地 如火如荼。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 目前與豆花魚相關的餐企共3475家,其中僅2021年就新增了606家。
像六小六鮮湯豆花魚,采用半自助模式,2019~2021年的新增門店數分別為:2家、76家、141家, 店面數翻倍增加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場需求。
而且其三線及以下城市店面數占比高達94%,處在深度下沉中, 符合行業大趨勢 。
▲六小六鮮湯豆花魚,顧客可以自選食材
后疫情時代,大眾追求健康飲食,豆花魚火鍋本身就帶有健康屬性,加上市場教育已經成熟,所以試錯成本較低。
05
盤盤麻辣燙:兼快正餐屬性,正進軍全國
北派麻辣燙沖刺上市的同時,南派也極力追趕 ,以其“稱盤”的獨特呈現形式、多元化產品結構,讓麻辣燙兼具了快餐和正餐的屬性 ,成為大熱品類。
它們多是自選模式,五六十平的小店,街邊攤的場景,矮桌子低板凳,人均30~40元,屋內門前都坐滿了顧客,煙火氣十足......
▲以“稱盤”為獨特展現形式的麻辣燙
企查查數據顯示,成立1年內的盤盤麻辣燙相關企業就超過764個。
諸如老街秤盤、陳盤盤、都可以、煮小簍、辣盤盤等諸多品牌,都展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一起烘托了盤盤麻辣燙這個“新品種”的市場。
有業內人士預測,該品類會在2022年迎來全面崛起浪潮,當然, 這個過程必須要解決供應鏈穩定的問題,產品品質才是最終的競爭力。
06
碳鍋羊肉:一年火遍全國,開啟野蠻生長
碳鍋羊肉,是全國各地社區型小餐飲店的一個“風口”。
這種碳鍋羊肉的小店多為“大排檔”的形式,門店非常簡陋,4人小矮桌、小馬扎一字排開,既沒有裝修也談不上品牌,招牌上常常就寫著“XX碳鍋羊肉”幾個簡單的大字。
這種市井氣滿滿的小店,以講究實惠的朋友小聚為主,客單價絕大多是在50元以下。
▲非常有市井氣息
一方面,羊肉價值感高,順應了當下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趨勢。另一方面,它類似上文所提的地攤火鍋,簡單易操作,對門店面積和人力要求不高。
餐見君看來,羊肉食材的穩定供應和新鮮度,才是突破品類同質化的關鍵。
07
烤魚:快速拓店,搶占市場份額
餐見君了解到,我國2018~2021年烤魚行業市場規模分別為,1034.7億元、1130.9億元、970.6億元、1104.5億元。
有機構推測, 2023年我國烤魚市場規模將達1396.6億元,烤魚正處于增量市場中。
▲半天妖的青花椒烤魚
中國人愛吃魚,疫情后,人們“吃魚”的熱度更是空前高漲。僅“烤魚”相關話題, 小紅書22萬+筆記,抖音32.7億次播放量。
來看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烤魚品牌,2019-2021年的新增店面數:
半天妖青花椒烤魚, 分別是115家、232家、603家;
留一手,分別是73家、61家、81家;
魚酷活力烤魚,分別是32家、31家、46家。
不難看出,后疫情時代,烤魚品牌不斷加快開店步伐,以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 烤魚菜品同質化嚴重,想要進入這條賽道, 產品和服務創新不可缺少。
08
牛雜煲:下沉三四線,迅速擴張
企查查數據顯示,“牛雜”相關企業數量逐年攀升,2020年新注冊牛雜企業突破4000家,2021年接近6000家。
牛雜這一食材分為清口和重口兩類,聚焦到火鍋行業,以廣式牛雜火鍋和川渝牛雜火鍋為代表。
廣式牛雜火鍋的特色則是口味偏甜、軟爛入味,一般稱之為牛雜煲,整煲售賣,自主添加青菜,很少論斤稱重。
▲牛雜拼盤
川渝牛雜火鍋中,往往按照不同等級論斤稱重,自助牛雜火鍋的形式也較為常見。其客單價多集中在40-80元之間,且多有下沉趨勢。
然而, 牛雜火鍋同品類之間的差異性、供應鏈保障、品牌創新度等各方面,依然任重而道遠。
09
地鍋雞:煙火氣,貼合大眾消費需求
把傳統的農家土灶,搬進餐廳,燒著木柴,現炒現燉, 濃濃的煙火氣和極具競爭力的客單價(多集中在50-70元),特別符合當下消費者尋找煙火味和追求性價比的訴求。
關于“地鍋雞”的相關話題,抖音6.5億次播放量,小紅書1萬+筆記......各大社交平臺“地鍋雞”成為一個熱詞。
▲地鍋雞現場炒制,非常接地氣
“錢”是最敏感的,市場在哪,它就流向哪。
像地鍋傳奇,目前共有300多家店,其中200多家都是近三年新增的;地鍋根據地2019年開出30家,而2021年則翻倍開出78家。
關于地鍋雞本身還有個很大的優勢, 就是它的“去廚師化”,服務員一人即可分飾兩角。直接節省了廚師這部分開支,降低了人力成本。
10
串串香:高連鎖化率,快速占領市場
據火鍋餐見數據研究院統計,2019-2021年串串香的市場規模分別為:129億元、149億元、232億元,年均增速為39.67%, 是火鍋行業各細分品類中增速最快的!
串串香屬于火鍋與麻辣燙之間的一檔, 客單價低于行業均值,性價比較高,加上深度貼近消費者生活餐飲消費,市場規模仍存增量空間。
▲馬路邊邊
而且串串香本身操作簡單,門檻低,易于快速復制,連鎖化率較高,所以能快速占領市場。
比如馬路邊邊,現有門店807家,僅2019年就開出557家店;大斌家,即便在疫情之下,依然每年開出上百家店。
當然, 就整個串串香賽道來看,菜品同質化嚴重,想要在串串香里做出些名堂,菜品的差異化便是擺在眼前的第一個課題。
小結
餐見君通過以上十個熱門品類盤點,總結出2022年火鍋人值得發力的5個方向:
1、火鍋小店。經過疫情洗禮和餐飲洗牌,火鍋人逐漸意識到輕資產、輕運營的小店,更符合當下經濟形勢, 地攤火鍋、盤盤麻辣燙、牛雜煲等都是小店居多。
2、下沉市場。K型時代,兩極分化嚴重,相比高舉高打的高端市場,下沉市場空間巨大,成為餐飲人新的“掘金地”,在這里,地鍋雞、碳鍋羊肉等,都活得都較滋潤。
3、養生趨勢。 隨著健康養生意識 的覺醒,主打健康食材的餐廳勢必會成為消費者舌尖上的新寵,蝦滑火鍋便是個很好的論據。
4、單品細分。像蝦滑火鍋、豆花魚火鍋一樣,由一款食材或者一道菜成長為一個細分品類的案例越來越多,選擇有這類基因的“單品 ”,或是走出差異化的不錯方式。
5、高“心價比”。消費者追求的高性價比、有顏有料、人間煙火氣,其實追根究底是想要 “超值”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高“心價比”。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