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紅杉、高瓴都在押注這個浙大80后
3月30日,阿里領投了一家AR眼鏡企業——Nreal。這是Nreal的C+輪融合,融資額共6000萬美元。
這家2017年10月成立的AR眼鏡制造商,在短短5年內已獲多輪融資,背后站著一眾明星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高瓴創投、順為資本、CPE源峰、云鋒基金、洪泰基金、中金資本等知名機構,也不缺乏CVC、互聯網企業,例如快手、愛奇藝、蔚來資本等。
Nreal起始于一位80后學霸海歸的創業,作為消費級AR眼鏡,商業拓展模式由海外走向國內。從各家廠商對AR眼鏡的熱情,再到一眾投資方再次涌入這條賽道,它是否又要迎來新的發展期?
2022年,AR消費級眼鏡起風了。
80后浙大系創業者
Nreal的創業始于一位80后學霸。
創始人徐馳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之后赴美國求學,獲明尼蘇達州立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博士學位。畢業后,他進入英偉達,做GPU架構的相關工作。徐馳曾經坦言,當時,這份工作打消了他在GPU領域創業的念頭,“半導體創業太難了,2015年時,你很難想象會有創業公司做半導體。”
彼時,如今的芯片巨頭還只是一家GPU廠商,但在2015年以后,英偉達憑借AI與加密貨幣迅速崛起。從英偉達離職后,徐馳選擇進入Magic Leap,這是一家2011年成立的AR公司。徐馳當時深受2015年微軟發布的第一代HoloLens產品的感召,決定進入這一行業。
他說,“在Magic Leap,有機會看到很多前沿技術,還有一些原型機,會讓對行業充滿信心,相信未來十年或者十五年,這是能改變世界的巨大賽道。”這段經歷讓他不僅在第一時間獲取AR行業最前沿的趨勢,還判斷VR的一些基本技術和產品已初步成熟。
2016年底,徐馳決定回國創業。那時正是國內VR的第一波高潮之時,可以說,從2016年底到現在,徐馳經歷了VR行業從高潮到低谷再到起勢的階段。
2017年初,他創辦了Nreal。徐馳團隊中也匯集了浙大系學生,創始團隊中,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光學科學家的肖冰、算法的負責人吳克艱、軟件研發的負責人張宇均畢業于浙大,集合了光電設計、AI、軟件研發、計算機視覺等多技術背景。團隊中也有自Magic Leap、谷歌Tango、微軟等公司的人。
開始時,Nreal的融資還算順利。第一個天使輪是前易凱資本合伙人金鵬,現在金鵬是Nreal的聯合創始人,負責融資、戰略與商業化。
起初,徐馳想把計算機視覺的技術做成某種組建,賣給諸如掃地機器人之類的公司。金鵬認為如果一開始創業就只是做組件,期待值不是性能最高,而是性價比最高,特意味著天花板被封死。之后徐馳決定全身心投到難卻正確的事情——AR眼鏡。華創資本熊偉銘2017年見到徐馳,在看到他拿出產品時,決定跟進。
2020年是Nreal最難的時候。
2018年,徐馳是硅谷的常客與西班牙世界移動大會的紅人,不少廠商也找他合作,Nreal還獲得CES2019年官方最佳創業公司。但在2019年,Magic Leap指控徐馳作為前工程師竊取了機密技術,來制造增強現實裝備。
從外部行業角度來看,那時的VR/AR在經歷了一波過熱后迅速冷卻,處于不溫不火之時。
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Nreal花了一年時間在美應訴,終于打贏了這場官司。此后快手戰投領投了Nreal4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這也是Nreal最困難的時候進來的一輪。
之后,Nreal的崛起首先源于海外市場。在2020年8月,AR眼鏡在韓國實現商業化落地,打開海外運營渠道。2021年,產品又在日本發售,也在德國、美國、西班牙等地有銷售。
主攻海外市場,徐馳透露,這是由于海外用戶對AR設備的接受程度較高,再加上5G商業化覆蓋率較為成熟。與此同時也在緊密布局國內市場。2020年3月底,其總部落戶無錫高新區,計劃總投資超20億元,使用廠房面積約26000平方米。作為增強現實(AR)眼鏡產業化基地及研發創新中心,為光學模組和整機的生產制造。
Nreal也涉足B端。阿里為什么會熱衷于一家VR眼鏡制造企業?
原來它早已與Nreal達成合作。2020年5月,Nreal聯合釘釘這一線上工作平臺,發布了一款基于線上辦公的AR眼鏡“Nreal AR 眼鏡套裝專業版”,適配釘釘線上工作平臺,其設想是——用戶通過它進入與現實結合的3D虛擬工作環境,可以身臨其境感受遠程溝通與協同。
除了阿里,2021年11月,Nreal與咪咕公司宣布戰略合作,制作5G+AR眼鏡;12月,聯合蔚來發布車享版AR眼鏡。2021年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Nreal還展示了AR眼鏡與快手、愛奇藝等內容平臺的合作效果。
在這背后,徐馳一直認為,AR眼鏡的規模化不可逆。
AR眼鏡起風
2021年的時間點很重要,這是“元宇宙”這個概念起勢之時,Nreal的風生水起勢必與此有強關聯。
科技巨頭們紛紛想要滲入到元宇宙行業中,他們看到:從云技術設施到內容服務,從虛擬辦公到網絡購物,在元宇宙中都有巨大的機會。
AR眼鏡更是巨頭們不能放棄的切口,因為它是元宇宙的入門級通道。這也大致可以解釋為什么產業資本愛奇藝、快手等對Nreal的青睞。
2021年8月,字節跳動手收購了國內虛擬現實設備制造商Pico;阿里也說自己擁有”大量技術和訣竅探索和開發元宇宙;百度去年發布了一款叫“息壤”的元宇宙應用,可容納10萬人;馬化騰更是早早就提出全真互聯網。
至于AR眼鏡這一切面,不少手機廠商展示了他們的熱情,雖然還不能稱為完全意義上的AR眼鏡。
首先是華為智能眼鏡,它使用的是Harmony操作系統,重量在39.6克,功能是和手機、平板連接,用眼鏡聽歌、打電話,進行簡單的語音交互。
Oppo也出了一款AR眼鏡叫Air Glass,鏡片上可以顯示圖標和文字,效果類似2005年以前的功能手機。在公開演講或者PPT展示的時候,是一個不錯的提詞器。
還有小米,從宣傳上看,功能和技術比較完善。不但可以通話,還支持拍照、導航、實時翻譯,比OPPO眼鏡增加翻譯等功能。
當然,在AR消費終端領域,動作更快的是創業企業,包括Nreal、雷鳥創新、Rokid等。
我在某寶上看到了Nreal眼鏡的一些用戶評論,“相對于VR,這款眼睛更能與顯示交互,不用帶大大頭盔,在出差或者在家一個人看電影時非常舒適、方便,主流視頻網站都可以使用。只是在游戲上開發還是略少,期待后續繼續發力。”
Nreal想要實現進一步的規模化,還需要克服一些大的挑戰。比如說在這樣一個全新的行業,上游的供應鏈公司沒辦法支撐公司的規模化需求,這就需要創業公司自己跳進去做一些核心環節,比如顯示、算法層、3D視覺或者系統。還有,如何能夠讓內容場景更豐富?
在涉及到元宇宙風口這件事上,徐馳不叫“元宇宙”,他叫空間互聯網。“從移動互聯網到空間互聯網最大的變化,就是從 2D 的長方形邊框,到了一個 3D 的無邊框的世界。例如 PC 時代,互聯網就是一個固定的框;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就是一個可以移動的框;空間互聯網,可以無限擴展。”
關于元宇宙,徐馳認為這件事應該分步驟,節奏感很重要,什么是第一和第二條增長曲線,《頭號玩家》是十年期的事情。
有人說,2022年可以稱上AR消費級眼鏡元年。至于到底能到什么程度,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