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日記:濟南疫情下的零售與生活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柳二白
零售是生活的紐帶,生活是零售的根基。疫情之下,生活與零售變得更加密不可分,像左右手一樣,都不可失去。
4月26日,我記錄下這平常春日的不平常的生活,過后看,或許是一段難得的記憶。
自3月下旬開始,濟南的疫情一直在持續膠著狀態。
4月25日,濟南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3例,其中12例在相關區域核酸檢測篩查中發現,比較麻煩的是,這12例都不是在封防控區發現。大體看了一下12例病例的幾天內的軌跡,足跡涉及了餐飲店、便利店、超市和購物中心,這意味著相關門店要暫時關停了。
4月26日,有人一早起來上班,發現被堵在了小區,小區封控了。自26日起,濟南采取了更嚴格的封控措施。
早上下樓做完核酸后,我先是在京東下了一個訂單,參照網友的經驗,購買了一些罐頭又加購了一些口罩和消毒用品。訂單很快進入到處理和揀貨程序,看訂單運行軌跡,一切正常。
中午,我又在京東追加了一個訂單,比起前一個訂單,運行軌跡好像不那么清晰了。早上的訂單,京東下午準時送達了。
早上淘鮮達和美團上的到家門店,都算正常,如果這時下單還能采買到商品,過了兩個小時,美團上的一些到家門店就臨時關閉了,大潤發雖然還能在面頁上顯示商品,也能加到購物車,但一結算,就顯示商品無效。大型超市的線上渠道最先被蜂擁而至的人搶購了。
就在到家門店無貨可買的時候,盒馬的線上渠道仍能正常下單,送貨時間可選在第二天。我看時間寬松,想多選一點兒,猶豫之后,再結算訂單時,顯示運力不足,這時的感覺就像失去了垂手可得的大獎,頓足不已。
盒馬反應非常迅速。中午,就看到了盒馬招收揀貨員和送貨員的啟示。到了晚上,盒馬又放出了第二天部分可選配送時間段,但常規蔬菜品種不多,看來運力不足有所緩解。
盒馬的招聘啟示
同事后知后覺,她趕到小區菜店時,只剩下了一堆菜葉,她無可奈何地收了一袋子菜葉。她很快又傳來好消息,有人去南部山區臨時拉了一車菜在小區內叫賣,她買到了十斤西紅柿,她說有什么就買什么了。
她說能給我些西紅柿,我說能分給她一些咸鴨蛋。但我有西紅柿,她也有咸鴨蛋。疫情快一個月了,許多消費者和我們一樣,都或多或少在家里囤了一點食物,以備不時之需。
朋友圈里和網絡上涌動著搶菜的熱潮。一位朋友讓她母親囤點菜,她母親說不怕,不會沒菜吃的,大不了吃咸菜啃饅頭。老人的從容與倔強更襯得我們慌亂不堪。
晚上,看到附近的房產中介和服裝店都關停了,社區生鮮店依然燈火通明,有位姑娘提了一個大袋子從里面出來,袋子里裝著滿滿的膨化食品。周邊店鋪黑著,社區生鮮店更顯突出,不時有人從里面進進出出,城市依然在運轉著,這刻讓人有些感動。
有部分百貨店縮短了營業時間,超市門店仍與往常相同。
晚上社區網格員發布消息,社區內有兩家生鮮超市會照常運轉,請大家不要擔心。有人抱怨說,下午附近菜市場的菜花和卷心菜漲到了五六元一斤。也有熱心的鄰居說,在濼源大街附近的一家生鮮超市內,剛到了一批新鮮蔬菜,價格公正合理。小區群里很多鄰居認為,越到這時候卻能體現超市的重要性。
深夜,官方媒體公布,濟南“蔬菜儲備量已是日常的3倍,庫存充足,能夠保障全市居民生活需求”。四大商超:銀座、華聯、家家悅、大潤發,已經按日常供貨量的2倍組織貨源。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