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日記:穩固和秩序的零售市場不可缺少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柳二白
4月27日,經過三天三檢,在集齊了三張扁鵲貼紙后,今天濟南開始了新一輪的三天三檢,這次檢測后的貼紙人物是辛棄疾。
昨天消費市場出現短暫恐慌之后,今天明顯感覺氣定神閑了很多。熱心的鄰居播報各大超市的菜價,大潤發省博店的黃瓜1.68元一斤,有人立即補充,華聯東外環店也是1.68元。許多人在現場看到,菜品不僅豐富,而且豐滿。
一家海鮮店的老板下午發布了一則消息,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買到平價菜,與銀座洪樓店聯合,在店內投放了一百組9元蔬菜:5斤左右的大白菜和3斤左右的菠菜,這個消息得到很多人點贊。
9元一組的蔬菜
充足的市場供應,漸漸消散了消費者的恐慌情緒。市場緊張,消費者就慌張,市場寬松,消費者就放松。
厲玲老師前幾天說,零售很重要,和水電煤一樣是重要的基礎。從這幾次濟南的搶購潮看,確實如此。每次有了突發消息,都會引發一波搶購潮,搶購熱潮很快能得到緩解和消散,一個重要原因是:穩固和秩序的零售市場,市場供應充足,消費者自然就不盲目搶購。
普通消費者看到的是充足的市場供應,“充足”背后卻是無數零售人的辛勞與付出。隨著管控措施的嚴格和管控區的增多,為了不影響正常業務運轉,許多零售公司的員工選擇住在辦公室或門店。
員工家中也有老人需要照顧,也有孩子需要關照,但保供的任務壓倒一切,他們選擇了為更多的人服務。
充足的背后,還有大大小小零售商的努力。
家家悅緊急調度車輛、物流,有100多輛物流車不斷往門店送貨,到店的蔬菜超過400噸。
盒馬連夜調整了陳列,門店變身為囤貨版盒馬,方便消費者選購。
圣豪實行彈性營業時間,每晚視客流情況閉店。附近的生鮮社區店每天營業到晚上十點以后。
形勢嚴峻,線上的訂單仍很火爆。在我附近,盒馬率先恢復到較正常的狀態,線上的普通蔬菜增多,運氣好還能約到當天的配送時間。家家悅線上可選蔬菜的品種較多,價格合理,可惜不在配送范圍內。
大潤發的訂單依然難約,許多商品仍是商品頁面上有,一到結算顯示無效,有鄰居約到了大潤發的訂單。濟南華聯的社區團購還在開展中,品種以根莖類蔬菜為主,價格較低。美團外賣上的大店零售商很少,就算營業,蔬菜品種也不多,還有一些門店仍處在暫停狀態。
之所以線上出現一單難求的情況,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受貨源影響,這應不是主要原因;二是訂單暴增,人手不足,一些員工和騎手被封控,缺少揀貨和送貨的人員,實體零售商不得不縮減線上業務,全力應付線下。
盒馬因為反應速度快,迅速招到了人,線上的運營壓力得到緩解。目前大多零售商線上的葉菜品種都不太多,均以方便運輸和儲存的根莖類蔬菜為主,有條件的零售商建議多增加葉菜品項。
4月28日,早上做核酸時,一位鄰居舉著一包葉菜說,“這個才不到3塊錢,很便宜。”市場供應的平穩平復了消費者慌亂的情緒。
一些零售商和有條件的餐飲店開始推出蔬菜套餐。下午很多人在各種渠道推銷超意興的蔬菜套餐。超意興是濟南的一家平價連鎖餐飲店,很受普通消費者歡迎。
這次疫情,有人做過統計,一些病例累計到達超意興門店幾十次,有軌跡重合的門店自然要暫睹關停。推出蔬菜包,大概也是超意興自救的一種方式。還見到了藍海酒店的蔬菜套餐。疫情之下,餐飲店受到的沖擊大,很多具備條件的餐飲店和酒店都在想辦法拓展經營。
下午,小區群不時有人問要被管控嗎,隱約透出些消息。吃完晚飯,我們趕到社區生鮮店購買物品。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店內有這么多人,店里開了兩個收銀臺,每個臺前都排了長隊。
我去的晚,葉菜都被搶光了,只剩下土豆、洋蔥、青蘿卜、胡蘿卜和山藥,都很新鮮,沒有什么可挑選的。
蔥和姜也賣光了,只好買了一包蒜。本想再買包鹽,也賣光了。后面一整墻的貨架凡是和日常生活有關的商品,都剩得不多,超市像被搬空了。
排隊結賬時,排在前面的人每人都拎著土豆、洋蔥這些易保存的蔬菜,還有人拎著雞蛋、醋和醬油等調味品,蔬菜是必選品。只有一個年輕的男孩,拎了兩箱牛奶,這也是重要的生活物資啊。
一個人拎著兩大包薛記炒貨沖進超市,直奔冷柜。他在冷柜上拿了幾包酸奶和飲料,和我們買的都不同。這應是準備充分的人,在我們買蔬菜的時候,他在考慮如何讓居家生活更豐富了。
同學發來他們準備的生活物資照片,肉蛋奶和蔬菜都很齊全,他們還專門購買了一臺小冷柜,看得我不禁動了心。據說電商渠道的冰柜冰箱熱銷款已經斷貨了。
經歷這次疫情,許多人包括我在內,可能會重新審視冰箱的價值,冰箱不再只是一個蔬菜水果的暫存地,而是一個存放重要生活物資的地方。
晚上,小區群下發了臨時管控的通知。這意味著明天要開啟完全居家生活了。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